APP下载

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

2022-07-14鲍明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直肌分度阴道

鲍明霞

子宫脱垂是女性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中老年女性较为多发,常伴随排尿、排便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健康。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三胎生育政策的放开,产后及年轻女性发生子宫脱垂几率逐渐升高,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老年人子宫脱垂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1]。手术是子宫脱垂的主要治疗方法,以往多采用切除子宫及部分宫颈的手术方法,对于有生育要求、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来说,并不是理想的手术方式,且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2]。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治疗子宫脱垂的手术方式明显增多,其中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能够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已成为年轻患者治疗子宫脱垂的主要手术方法[3]。腹直肌为腹腔内较为坚韧的组织,将子宫悬吊于腹直肌上能够恢复子宫及盆腔解剖结构,操作简便、效果明显,是较好的治疗方法[4]。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 月~2021 年9 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75 例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 例)和观察组(36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5~65 岁,平均年龄(46.4±8.9)岁;产次1~5 次,平均产次(3.2±1.0)次。对照组患者年龄35~85 岁,平均年龄(46.1±9.4)岁;产次1~7 次,平均产次(3.6±1.3)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子宫脱垂;POP-Q 分度≥Ⅱ度。排除标准: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及附件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盆腔粘连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膀胱截石位,环形切开阴道黏膜,钝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子宫直肠间隙,打开后腹膜,上推膀胱,分离子宫颈膀胱间隙,钳夹双侧膀胱子宫颈韧带并切断,缝扎残端,打开膀胱腹膜反折,切断双侧子宫骶、主韧带,切断双侧子宫动静脉、双侧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将子宫离断后自阴道取出,连续缝合前后膜和阴道残端,中央留取小孔,放置引流管,生理盐水冲洗,阴道压络合碘纱卷,留置导尿管,结束手术[5]。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2 d。

1.2.2 观察组 使用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Ⅱ~Ⅲ度、部分存在阴道前后壁脱垂的患者,术前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乳头状瘤病毒(HPV)、妇科彩超、阴道镜等检查排除子宫附件病变。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置入鞘卡,置镜成功后,放入操作钳,用单级电钩在子宫前壁上1/3 段浆膜表面电凝,制造适当人工创面。用带有10 号双丝线的大圆针经下腹皮肤垂直进入腹腔内。以10 号丝线双线从右侧子宫角和圆韧带根部于子宫前壁垂直进针,子宫后壁出针,绕行子宫后壁至对侧,在左侧子宫角和圆韧带根部于子宫后壁进针,子宫前壁出针,拉出丝线。在耻骨联合上2~3 cm 出横行切开皮肤0.5 cm,至皮下脂肪层,向右斜侧方腹直肌3 cm 置入鞘卡,穿透腹壁,用操作钳钳住双10 号丝线自该孔道穿出腹腔外。同法将左侧丝线端拉出腹腔。拉紧丝线两端,尽量让子宫与腹壁贴紧,并将两线结打在皮下切口内。使子宫得以悬吊腹直肌前鞘[6]。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2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POP-Q 分度,术前及术后1 个月生活质量指标。①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FSFI 总分,采用FSFI 评估女性性功能,包括6 个方面,总分36 分,得分越高说明性生活质量越好,<25 分为存在性功能障碍。②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尿失禁、排便困难、腹部牵拉痛、性功能障碍等。③采用POP-Q 分度评估子宫脱垂程度,0 度:无脱垂;Ⅰ度:脱垂最大距离在处女膜水平线以内;Ⅱ度:脱垂最大距离在处女膜边缘1 cm 以内;Ⅲ度:脱垂最大距离在处女膜外;Ⅳ度:脱垂最大距离超过阴道总长度2 cm[7]。④采用PFIQ-7、PFDI-20及PISQ-12 评估术前及术后1 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FSFI 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FSFI 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2.3 两组手术前后POP-Q 分度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POP-Q 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POP-Q 分度0 度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度的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Ⅲ、Ⅳ度病例。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POP-Q 分度比较(n)

2.4 两组术前及术后1 个月生活质量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PFDI-20、PFIQ-7、PISQ-12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观察组的PFDI-20、PFIQ-7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ISQ-12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及术后1 个月生活质量指标比较(,分)

表4 两组术前及术后1 个月生活质量指标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子宫脱垂是女性常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与分娩损伤、卵巢功能减退、先天发育不良等有关,导致盆底支持组织功能减弱,不足以支撑子宫,引发子宫移位,进而脱垂。近年来,随着我国女性生育政策的开放,年轻女性发生子宫脱垂的几率明显升高,甚至在一些未生育过的女性中,也有发生子宫脱垂的病例[8]。

以往手术采用切除子宫的方式治疗,在根本上破坏了患者的生育功能,也明显损伤了盆底结构,并非理想术式。且可能因失去子宫使阴道失去了支撑韧带,出现阴道残端脱垂。近年来,保留子宫的各种微创术式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的优势逐渐显现。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岬悬吊术和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均利用自身的组织结构固定子宫,以期恢复子宫解剖结构,减少盆底结构的损伤,达到治疗目的[9]。但临床进行腹腔镜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要求子宫无严重器质性病变,且患者有保留子宫的意愿。与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岬悬吊术相比,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有一定优势。由于子宫在纵轴上具有长度,无需补片即能将子宫底缝合在腹直肌前鞘部位,手术操作简单、方便,也不会产生排异或侵蚀问题,术后阴道的轴向更加趋向生理状态[10,11]。同时,能更显著改善阴道松弛状态,维持盆腔解剖结构的完整性,能恢复子宫前倾、前屈的位置,特别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且有助于改善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提升性生活质量[12,13]。而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岬悬吊术是将子宫缝合在第一骶骨前筋膜位置,对维持子宫解剖位置也有一定疗效,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手术时间较长,也增加了术中出血量[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FSFI 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POP-Q 分度0 度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度的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Ⅲ、Ⅳ度病例。术后1 个月观察组的PFDI-20、PFIQ-7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ISQ-12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确切,对子宫结构恢复好,有效保留了子宫生育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直肌分度阴道
检定分度值e对电子天平检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分析阴道气囊仿生助产术对提高阴道分娩质量的效果
例谈高中物理教材习题教学策略
治阴道霉菌
聚丙烯补片预防下腹直肌瓣术后切口疝
学龄前儿童与成人眼直肌滑车连接带内胶原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