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预测模型构建

2022-07-13万娜于洋王淑芹张春艳张小建袁庆伶贾燕瑞

护理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计划性管路血流

万娜,于洋,王淑芹,张春艳,张小建,袁庆伶,贾燕瑞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肺支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心肺衰竭患者救治。ECMO 期间易发生急性肾损伤和容量超负荷[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能最大限度地模拟肾脏对水和溶质的清除模式,持续、大量、缓慢地清除体内水和溶质,稳定内环境和减轻肺水肿[2],ECMO联合CRRT治疗作为救治危重患者的新手段安全有效,但其联合应用期间的治疗管理经验尚处于探索阶段。CRRT治疗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下机会使治疗终止,不仅影响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ECMO联合进行CRRT管路的连接操作复杂,反复进行CRRT上下机增加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概率及护理人员工作量[3]。如何减少CRRT非计划性下机,保障ECMO联合CRRT治疗的顺畅进行是管理重点及难点。有关CRRT非计划性下机已有较多相关报道[4-6],但ECMO联合应用期间发生的CRRT非计划性下机有哪些影响因素需进一步深入探讨。本研究对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效能,以期对ECMO联合CRRT患者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连续入组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行ECMO联合CRRT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接受ECMO联合CRRT治疗;CRRT治疗模式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排除临床资料不完善者。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或家属均知情同意,愿意参与本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2017-科-129)。共纳入患者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23~72岁,中位年龄53(41,66)岁。其中重症肺炎呼吸衰竭38例,绒毛膜癌肺转移1例,多发伤1例,重症心力衰竭5例。

1.2方法

1.2.1ECMO联合CRRT实施方案 ECMO联合CRRT的连接方式多样,本组患者均采用CRRT管路与ECMO管路并联的方式,利用ECMO管路预留接口作为CRRT的引血端及回血端,连接口的选择遵循体外膜式氧合治疗成人重症呼吸衰竭推荐意见[7]中建议的膜肺后引血膜肺前回血的连接方式。ECMO装置采用德国迈柯唯公司的Rotaflow或Cardiohelp,均采用微创穿刺进行体内置管留置,治疗模式根据患者疾病类型选择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或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血泵转速为1 510~5 370 RPM,血流量为1.43~6.39 L/min。CRRT采用瑞典金宝Prismaflex 或德国费森Multifiltrate及其配套装置,治疗模式为CVVH(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置换液采用青山利康公司生产的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根据患者检验结果进行电解质添加,置换液速度为2 000 mL/h,临床上依据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凝血情况确定CRRT上机时间、频次、是否应用抗凝剂及类型、置换液稀释方式、血泵及脱水速度,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1.2.2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指征 对未完成CRRT治疗目标或未达到CRRT计划时间而终止治疗的界定为CRRT非计划性下机,反之称为CRRT计划性下机[8]。查阅文献结合临床确定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标准:以滤器凝血 Ⅱ 级或以上、压力上升速度明显,机器提示管路凝血,各种报警不能排除导致下机为标准。滤器凝血以《血液净化治疗标准手册》[9]Ⅲ 级凝血为标准:0级,无凝血或数条纤维凝血;Ⅰ 级,<10%纤维凝血;Ⅱ 级,<50%纤维凝血;Ⅲ 级,>50%纤维凝血。

1.2.3资料收集方法 在参照相关文献[2-5,10]并咨询重症医学、护理学专家的基础上制订ECMO联合CRRT资料收集表。记录项目包括患者一般资料、ICU住院时间、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运行总时间及例次、ECMO治疗模式及血流速度、CRRT血流速度及脱水速度、抗凝方式、稀释方式、CRRT机型、治疗时长、血常规、血气分析、感染及凝血指标、下机原因、是否使用血制品等。其中检验指标为每次治疗前的测量值,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降钙素原、血气分析中的pH值、游离钙离子及乳酸水平。由经科室资质授权的ECMO护士实施ECMO联合CRRT监测与护理,并据实填写ECMO联合CRRT资料收集表。资料收集完成后由经培训的研究小组成员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行计算机录入。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构建预测模型,运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采用Hosmer-Leme show检验对模型一致性进行评判。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治疗完成情况 45例患者完成ECMO联合CRRT治疗343例次。因达到治疗目的或治疗时间CRRT下机92例次(26.8%);因患者放弃治疗、死亡下机11例次(3.2%);因撤除ECMO、更换膜肺、外出CT检查等治疗相关因素下机22例次(6.4%);因滤器凝血Ⅱ级或以上、机器提示管路凝血及各种报警不能排除导致的非计划性下机218例次(63.6%)。218例次中无明确诱因212例次,运行时间19.0(12.0,29.0)h,≤24 h内下机的占57.1%;有明确诱因6例次,包括血滤机故障被迫下机2例次,滤器破膜1例次,ECMO膜肺血栓导致血滤机血泵多次停转下机3例次。

2.2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

表1 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单因素分析

2.3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非计划性下机为因变量(否=0,是=1),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下机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预测模型及效果评价 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风险因素计算公式为:Logit(P)=7.599-0.079×CRRT血流速度+0.534×ECMO血流速度+1.561×ECMO模式,根据预测模型计算绘制ROC曲线(见图1),最终得到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54,0.869),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21,最佳诊断值为0.694,灵敏度为0.825,特异度为0.696。该预测模型使用Hosmer-Leme show检验,χ2=10.113,P=0.257,拟合度较好。

图1 预测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ROC曲线

3 讨论

3.1构建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预测模型的临床意义 ECMO联合CRRT的主要技术难点是连接方式的选择、抗凝药物的调整和管路相关并发症的监测与处理[11]。国外相关研究就ECMO联合CRRT的开始时机、不同连接方式的对比及抗凝剂的选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2-14],国内相关文章多为经验性总结,缺乏高质量的数据支持[2]。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形式观察分析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预警识别CRRT非计划性下机高危患者,减少ECMO联合CRRT治疗期间管路相关不良事件提供了一定数据支撑。本预测模型将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风险因素直观的展现在公式中,针对现存风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如适当调整ECMO血流速度及CRRT血流速度,有利于减少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发生,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家属负担及医务人员工作量。

3.2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影响因素分析

3.2.1CRRT血流速度 本研究发现,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血流速度是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保护因素,CRRT血流速度越快越不容易发生非计划性下机,与单独行CRRT治疗的多项研究结果一致[4,8]。本研究中计划下机组血流速度中位数为135 mL/min,非计划性下机组为120 mL/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独行CRRT 治疗时最佳血流速度推荐为150~200 mL/min[15],本研究中两组血流速度均低于推荐值,虽然充足的血流量是CRRT顺利实施的保障,但ECMO联合CRRT治疗患者病情危重,CRRT血流速设定要依据患者血流动力学、ECMO运行情况及抗凝方式的选择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综合确定。

3.2.2ECMO血流速度 ECMO血流速度是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风险因素,ECMO血流速度越快越易发生CRRT非计划性下机,这与Pelenc等[16]研究结果一致。ECMO的高流速会使CRRT各压力阈值超范围,易导致CRRT压力紊乱,反复停机从而影响运行效率,甚至出现极端情况破膜发生[17]。本研究中也出现1例次因管路压力过高导致滤器破膜下机。单独行CRRT治疗时常根据滤器前压(PFP)、跨膜压(TMP)及静脉压(PV)数值判断管路凝血[18],ECMO并联后CRRT压力参数并不能真正反映管路凝血情况,需更关注压力上升趋势,如压力上升明显,机器提示管路凝血及时下机,避免滤器或静脉壶完全阻塞无法回血造成血液丢失。针对如何减少ECMO血流速度对CRRT管路压力影响可借鉴文献经验选择相应方法。许程飞等[19]通过旋转ECMO与CRRT连接处三通,降低血液流经三通时流速,使三通起到限流作用,降低ECMO血流速度对CRRT引血压力影响。陈丽花等[20]通过选用可正负压调节CRRT机器,使用正压控制模式避免CRRT高压报警。有学者研究显示,在CRRT引血端、回血端使用额外的压力控制线可提高CRRT管路寿命[21]。

3.2.3ECMO模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VV-ECMO模式下CRRT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是VA-ECMO模式的4.764倍,与Na等[21]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发现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管路72 h内更换概率VV-ECMO模式是VA-ECMO模式的1.33倍。考虑可能与ECMO模式不同的适用人群特点有关。VV-ECMO模式主要针对呼吸衰竭患者,支持力度高且运行时间长,而VA模式主要针对心脏衰竭患者,支持力度相对低且运行时间短。支持力度、运行时间等不同可能对CRRT运行产生影响,后期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本研究结果提示医务人员在VV-ECMO模式下更应关注CRRT运行情况。

3.3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较好 本研究采用Hosmer-Lemeshow评价模型的拟合优度.验证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率吻合度较高。当ROC曲线下面积为0.5~0.7时,表示预测效果低;当曲线下面积为0.7~0.9时,表示预测效果中等;当曲线下面积>0.9时,表示预测效果好[22]。本研究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21,最佳诊断值为0.694,灵敏度为0.825,特异度为0.696,证明该模型预测和鉴别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效果良好。当预测模型评分≥0.694分时,表明患者极可能发生CRRT非计划性下机,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必要时进行治疗参数调整;当评分接近临界值时,医护人员也应提高警惕,根据患者病情制订前瞻性干预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发生。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收集ECMO联合CRRT治疗患者住院期间相关数据构建ECMO联合应用期间CRRT非计划性下机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CRRT非计划性下机高危患者提供了便捷的筛查工具。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缺乏外部验证,未来需要进行多中心、更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完善模型预测效能。此外,相关研究显示ECMO联合CRRT的不同连接方式对CRRT的运行有明显影响,本研究并未采取多种连接方式,未来可在不同的中心采取不同的ECMO联合CRRT连接方式,评估不同连接方式对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构建更完善的预测模型。

猜你喜欢

计划性管路血流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基于CAE仿真的制动管路设计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调频方法研究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
美航天服漏水或因管路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