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护理信息学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2022-07-13李思君王玉坦张园园燕芳红钱晓玲马玉霞

护理学杂志 2022年12期

李思君,王玉坦,张园园,燕芳红,钱晓玲,马玉霞,3

护理信息学是一门整合护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辅助护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处理和管理,支持护理实践和保健服务[1],是未来护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护理信息学有利于护理行业朝现代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能够改进传统护理工作模式,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优化护理管理流程,促进科学决策。此外,护理信息学还具有提升成本效益的作用[2],进而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而我国护理信息学相关的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解我国护理信息学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护理信息学相关研究进行共词聚类分析,梳理其研究热点,为护理信息学的发展和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护理信息学、信息护士、电子护理病历、护理电子健康档案、远程护理、护理信息系统、远程信息护理、护理信息技术、护理信息化、护理信息能力、护理决策支持系统等为检索词,限定文献发表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9月,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 501篇。纳入标准:主题为护理信息学的相关文献。排除标准:重复发表文献;会议、标准、成果、报纸等类型文献;国外护理信息学相关研究文献。文献检索和筛选过程均由2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2名研究者存在分歧时通过共同商议解决,如仍有疑问,咨询第3位研究者做出决策,直到达成共识。最终纳入相关文献3 644篇。以自定义文本格式提取题目、关键词、作者、作者单位、期刊等文献相关信息。

1.2方法 利用Bicomb 2.0软件对纳入的3 644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分析和统计,将同一类型的关键词进行合并与规范化处理,按出现频次降序排列,结合专业知识选取近年来我国护理信息学领域的高频关键词,统计高频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百分比和累积百分比。使用Bicomb 2.0软件生成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将词篇矩阵导入SPS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生成关键词共词聚类树状结构图。

2 结果

表1 护理信息学相关文献的高频关键词

2.2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出现频次≥50次的关键词生成聚类树状结构图,如图1(图中横轴数值代表聚类标定距离,纵轴数值代表高频关键词序号)。树状结构图中,横坐标聚类标定距离表示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平均距离,反映二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距离越小,关键词内涵越接近,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反映的主题越一致[4]。结合所得聚类结果及相关专业知识,将近年来护理信息学的研究热点聚为7类:信息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关键词序号:3、9、1、7、24、12、25);移动护理在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满意度(关键词序号:4、5、2、6、17、20、28);电子护理病历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关键词序号:8、15、13、14、34);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信息化管理(关键词序号:16、33、26);护士/护生信息素养及影响因素(关键词序号:11、18、21、35、22);标准化护理术语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关键词序号:23、27、29、31);糖尿病患者的远程延续性护理(关键词序号:10、32、19、30)。

图1 我国护理信息学研究高频关键词共词聚类树状结构图

3 讨论

3.1高频关键词分析 通过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护理信息学相关文献关键词出现最多、最频繁的是“护理信息学”,除此之外,临床护理工作、护理教育、医院信息系统、护理管理、PDA/移动护士工作站、电子护理病历、信息化护理教育、远程护理等词出现频次也较高,提示近年来我国护理信息学相关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信息系统、护理管理、移动护理以及远程护理等方面。近些年,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和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加大,有关压力性损伤、糖尿病、手术室及ICU等专科护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也逐渐凸显出特色和优势。从高频关键词的分布来说,近20年来我国的护理信息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性的特点。

3.2研究热点分析

3.2.1信息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我国的信息化护理教育主要应用于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各学历层次的护理教育以及在职成人护理教育。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5]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开启护理教育信息化改革,由传统的先教后学逐步转向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教育资源等方面也发生了改变。后疫情时代,信息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更加普遍,借力5G网络技术,搭建智慧教育平台或学习通平台,为护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新颖、更高效的教学方式[6-7]。相关研究显示,信息化教学能够显著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人文关怀能力(P<0.05)[8]。此外,信息化教学对在职护士的再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作用,能够解决在职护士工作负荷重,工作时间较为特殊的问题,满足不同学历层次护士的继续教育需求。信息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重视信息化平台建设而轻视专业内容建设、强调技能培养而忽视人文教育、重就业率而轻发展力等问题[9]。因此,未来应加大各方支持,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新政,普及信息化技术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护理信息学相关课程设置,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进我国护理教育工作朝信息化方向发展。

3.2.2移动护理和远程延续性护理的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移动护理在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满意度是我国护理信息学的研究热点。移动护理主要通过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和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形式实现[10]。研究显示,护士对PDA的自动识别患者身份、护理安全事故提醒和护理文书书写等功能满意度高;而对其数据传输速度、网络稳定性、电池续航能力等方面不太满意[11]。李森等[12]将移动护士工作站与PDA在床边护理中联合应用,其便捷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等深受护士认可。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慧病房[13]建设能够缓解应用移动设备时出现的信号延迟、软件卡顿等现象,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满意度。在护理管理方面,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或平台进行护士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和绩效考核,使护士工作效率更高、利益分配更加公平,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14-15]。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远程延续性护理是我国护理信息学的研究热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多居家进行,远程延续性护理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从医院到家庭护理干预的脱节,其主要实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专业管理软件等进行数据的上传、反馈,以及防治措施的推送,从而实现实时血糖监测和健康管理。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革命兴起,糖尿病患者的远程延续性护理实现形式日益丰富,“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的出台使糖尿病患者足不出户享受专业化护理服务变得更加便捷,基于5G移动网络、物联网等的护理类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16]也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3.2.3ICU、手术室的护理信息化管理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ICU、手术室等专科领域的护理信息化管理日趋成熟,成为护理信息学的研究热点之一。ICU患者病情变化快,监护设备产生的数据能否及时、准确地采集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是救治危重患者的关键,因此,ICU护理信息化管理的热点之一就是电子护理病历的应用。电子护理病历是护理文书的一种基于信息系统的记录形式,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记录、医嘱执行和抢救措施等[17-18],它可以减少护士手工书写病历所耗时间,大大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目前国内电子护理病历的开发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首先,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只能记录固定时间点上的数据,未能依托信息化优势动态反映患者病情。其次,电子护理病历的开发多样式、多架构并存,缺乏标准化管理[19],传递共享困难,未来应注重标准化护理术语在电子护理病历中的开发和应用[20]。另外,护理记录内容重复率高、病历质量控制方式滞后,重症监护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联通不稳定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此外,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也是研究热点之一,手术室承担着临床各科室的手术任务和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21],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安全。近年来医院管理者开始使用信息化技术来管理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或APP来检测、上报、分析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压力性损伤、跌倒等不良事件,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吕娜等[22]研发的无缝式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系统,全程监测患者的转运信息并同步语音播报,优化了交接流程,降低了术前患者交接过程中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1)。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使得护理不良事件由传统的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救治安全性。

3.2.4护士/护生信息素养现状及标准化护理术语的应用 我国护理工作者信息素养教育相比国外起步较晚,护理信息领域人才短缺。护士群体信息素养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获取、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较弱[23];护生信息意识较薄弱,缺少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显示[24],日常工作繁忙、信息意识淡薄、医院信息环境欠佳、管理层对信息素养教育不够重视等因素影响了护士的信息素养水平,而护士信息能力是应对竞争所需的技能之一[25],因此,管理者应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制定相关信息素养提升方案;护士应转变陈旧思维,把握学习机会,提升信息素养。研究显示,护生的学历、年级、生源地、计算机使用情况、实习情况等会影响其信息素养[26],因此建议护理院校可以开设护理信息学相关课程,加强高校护生信息能力培训,为我国护理信息学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标准化护理术语的应用也是我国护理信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标准化护理术语是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护理信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国际公认的标准化护理术语有12种[27],如奥马哈系统、临床护理分类系统和最小数据集等。标准化护理术语可以实现跨单位、跨地域、跨系统间的沟通,从而实现护理信息共享[28]。有研究将标准化护理术语应用于电子健康档案,并以此作为将护理数据整合到临床数据库和大数据的基础[29],从而实现数据之间的共享互通。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护理术语体系[30],因此,未来应加快我国标准化护理术语建设进程,加强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沟通交流,吸收有益经验,但同时需要注意国家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依据我国国情灵活变通,切忌生搬硬套。

4 小结

本研究将近20年来护理信息学相关研究热点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合专业知识梳理出该领域的7个研究热点,了解了我国护理信息学的研究现状,为其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的护理信息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性的特点,未来应在全球视野下探索本土化护理信息建设的方向,汲取经验,促进护理信息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