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门诊糖尿病患者规范化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2022-07-13夏钕原花丽吴丽君谢月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宣传册知晓率导图

夏钕,原花丽,吴丽君,谢月华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需要全面、系统及持续的综合治疗及管理,但是综合治疗及管理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1]。传统的糖尿病教育方法为灌输性教育模式,不利于受教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往往达不到预期教育效果。思维导图是20 世纪60 年代由英国东尼·博赞等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又称为心智图,它是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将烦琐的文字信息变成简洁明了、有条理的知识脉络图[2],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近年来,思维导图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各种教育中。有研究发现思维导图能极大激发受教者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3-4]。本研究旨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中,探索其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 例。干预组男32 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5±4.6)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1 例,初中23例,高中或中专10 例,大专及以上6 例。对照组男36 例,女24 例;平均(60.3±6.2)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4例,初中20例,高中或中专9 例,大专及以上7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2019 年《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认知功能正常,有阅读能力。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并发症及精神疾病;(2)合并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3)生活不能自理;(4)语言沟通障碍;(5)拒绝参与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在入组前均知情同意,并签署《思维导图在门诊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中的运用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方法 两组入组时进行糖尿病知识测评,收集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进行疾病宣教,包括举办糖尿病讲座、公众号推送糖尿病科普知识及发放宣传册。干预组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糖尿病教育,具体如下。

1.3.1 组建讲师团队 由内分泌专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营养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及其他慢病管理人员等组成多学科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师团队。

1.3.2 思维导图制作 管理小组以《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规范(2020)》为蓝本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提取,将糖尿病知识分为8 个维度,作为一级分支,每个分支发散出二级,二级再发散出三级分支,每一级以1 ~2 个关键词表示,绘制成思维导图(图1)。由本院资深内分泌科专家审核修改后进行统一讲师培训,每位讲师按照思维导图撰写教案和制作授课PPT,教案和PPT 在授课前1 周内提交管理小组审核通过,按计划进行糖尿病患者教育。

图1 糖尿病健康宣教

1.3.3 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 每期设为8 次课程,每次授课时间为1 h,每周1次。由讲师团队负责糖尿病健康教育,以糖尿病运动为例,通过运动的益处、原则、禁忌证和适应证、运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5 个方面进行健康宣教(图2)。课后将思维导图推送至“姚城糖友之家”微信群或打印后发放给患者妥善保存,以备随时复习、查看,患者若出现疑难问题可采用面对面或线上进行提问,由专职人员负责及时答疑解惑及自我管理指导。

图2 糖尿病运动健康宣教

1.4 评价指标 两组每周自测指尖血糖至少4 次(空腹及三餐后2 h),每3 个月检测一次HbA1C。干预前及课程结束后由糖尿病专科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测评》对患者进行知识测评,包括口答和笔试,并计算知晓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教育前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为36.2%,教育后为54.0%;干预组教育前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为35.4%,教育后为86.7%;干预组教育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2=15.873,P <0.05)。干预组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及HbA1C 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当,容易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患者的家庭经济和照护负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关键在于科学有效及连续性的综合管理,具体包括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及心理调适等,缺一不可。而糖尿病知识教育是糖尿病管理的首要措施和必要保障[5]。

传统的糖尿病宣教以举办知识讲座和发放宣传册形式为主。常规口头教育法主要由医生或护士进行小组讲座或一对一宣教,多在医院内进行。这种方式讲者多无固定的讲课提纲,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常出现部分内容讲授较多,如糖尿病饮食会反复宣讲,而很多内容,如并发症的预防、自我监测和管理等则被遗漏或不被重视[6]。发放健康宣教册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其内容虽然多种多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患者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否则无法完全理解宣传册的内容;(2)宣传册版面有限,导致制作时内容设置一般比较简单、局限,阅读者对有限内容不能完全理解和指导应用;(3)对宣传册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个人兴趣和认知水平,所以难以实现糖尿病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患者的自我管理中难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7]。思维导图教育是将繁杂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建立知识脉络图,使讲授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有利于教授者讲解和受教者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多项研究表明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8-9]。

目前,糖尿病教育的讲者以医院医护人员为主,不可否认他们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但就本院来讲,多数讲者未接受过专业教师培训,导致备课和授课的内容和方法不一,随意性强,且常出现知识点遗漏或对问题讲解不清楚,课后患者反馈授课内容与方法有时不易理解、掌握。思维导图则可以帮助讲者在备课和制作课件时,将讲授内容进行知识点梳理和提炼,分清主次,按照逻辑关系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使教育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易于讲授表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以本院以往的糖尿病教育效果来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对知识点不理解、记不住等问题,虽然反复进行教育强化,效果改善仍不明显,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不明显。使用思维导图方法后,讲者使用关键词、图像、颜色和线条等形式,将繁杂的知识信息进行梳理,采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或图片通俗易懂地进行传播。该模式使患者更容易理解与记忆,提高患者的接受水平,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思维导图式教育模式的干预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HbA1C 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这说明思维导图式糖尿病教育模式更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有效促进糖尿病综合管理,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宣传册知晓率导图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应用于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对知识知晓率的改善评价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综合材料在宣传册设计中的多感官创新研究
上海市某区交通警察健康知识及相关行为调查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接受美学理论在陶瓷会展宣传册英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