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法的应用研究

2022-07-13王志英

学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学科素养初中数学

王志英

摘 要: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在数学学科素养要求下应运而生的,其契合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精心设计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思考、交流和探究,最终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本论文中,笔者首先对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对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展开了简要的分析。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素养;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2-004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14

在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中,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问题都处于核心位置,是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尤其是建构主义研究理论明确表示: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问题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任务的引领下强化内在学习动机,顺着问题的指引进行各项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基于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学科素养的引导下,我们必须结合“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指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思考和探究问题,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依然笼罩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下,致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显著的“高耗低效”现象,难以落实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自身态度的制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与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情感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受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态度的影响,教师会制订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选择与其相关的教学模式等。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应试教学模式依然是初中数学的主流,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重难点知识的记忆和突破上,却没有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态度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致使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第二,忽视了数学学科价值。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应突出数学的逻辑性和实用性,展示出数学知识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高度融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综合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但由于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数学核心素养”研究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依然采用机械化的教学形式,局限于理论知识教学,对数学知识本身价值关注不够,使得数学的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

第三,教学活动形式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进行了更新和优化,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将学生置身于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促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拓展思维。然而,实际的教学活动常常还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进行机械的模仿,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进行,导致学生不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另外,教师常常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活动的创设,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只是从知识的角度进行活动构建,难以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以及数学综合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第四,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理念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空间,要求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积极地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受到考试成绩、升学率等方面的影响,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学习过程,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这种教学形式使得数学课堂始终束缚在“讲解、灌输”的模式下,学生自身的探究欲望、思维等都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1]。

二、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法课堂教学研究

(一)更新、落实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已经成为初中教育教学的关键。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唯分数论”教学理念,明确课堂教学不仅是为考试而提供服务的,还应紧紧围绕“数学学科素养”的内容重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为实现高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应重塑师生关系,将自己从课堂的“主导角色”中解放出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据此选择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给国家培养出大量的人才。

(二)精心设计数学问题

问题是学科教学的灵魂,也是激发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探究的内在驱动力。数学课堂教学亦是如此。科学设计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是保证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因此,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的引领下进行主动性思考,通过问题驱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學生的视野,有效完成知识的学习,并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具体来说,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可紧紧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应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教材中暗含的数学知识深入挖掘,尊重数学教学的知识脉络、前后联系等,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同时,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还应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以此作为支点设计数学问题。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数学问题的质量,实现数学问题的价值。其次,聚焦学生。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的时候还应紧紧围绕“生本”理念,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确保学生“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的引导下完成问题探究,并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最后,面对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还应将关注点集中在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过程中,并非数学标准答案[2]。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设计出数学问题之后,教师还应关注如何引领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问题探究中。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受到教学经验的影响,教师基本上是直接指导学生进入数学问题的探究中,但初中学生的探究兴趣不高。面对这一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可结合建构主义者的研究结果,将知识蕴含于一定的情境中,实现数学抽象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有效结合,通过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来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初中教师还应结合设计出来的数学问题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设计问题探究情境时要立足于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借助生活现象、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等构建直观、学生易于理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索中发现规律、获得知识,实现问题引领下的高效学习。

(四)给予等待时间

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需要多个步骤,其中至少包含听题、分析问题、再思考、回答问题等多个环节。毋庸置疑,这一连串的步骤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仍然比较薄弱,所以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通常来讲,所需时间的长短与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密切相关。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通常不需要对问题进行重复,更不需要直接对问题进行讲解,教师提供等待时间往往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帮助。在课堂等待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分層引导。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同步的,随着学习活动的深入,学生会逐渐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问题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统一化的教学内容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基于这一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引导是极为必要的。通常来讲,后进生形成答案的过程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优等生的思考时间会比较短。因此,需要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回答。(2)课堂提问面对全体学生。教师只需无声等待即可,这代表每个学生都有被点名回答的可能性,所以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同时,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从而优化其学习体验。(3)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挑选回答对象,从而找出比较典型的正确答案或者错误答案。同时,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不但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而且能够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保证学生的问题解决效果。

(五)加强引导、分析问题

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要想让学生快速进入问题情境中,初中数学教师还必须紧紧围绕“数学问题”这一中心展开思考和探究。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是数学知识的思辨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基于此,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直接抛出问题答案的教学模式,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依然是被动接受、机械记忆,难以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无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引导学生围绕特定的数学问题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促使学生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想法、理解,并对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接着,借助交流和讨论的模式引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自己的思考展开交流和讨论,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六)及时进行追问

追问是课堂提问的具体方式。简单来说,课堂追问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作出回答之后,教师继续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提问的方法。相对于其他的提问方式,追问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追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缜密度。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追问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的答题过程是十分有益的。在问题驱动模式指导下,初中数学课堂追问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纠错式追问。这种追问方式是为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2)补充式追问。这种追问方式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并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积累。(3)辨析式追问。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和梳理。(4)发展性追问。这类追问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与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进行拓展性的思考。总之,在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中,合理追问是极为必要的。

(七)解决数学问题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将“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侧重点反过来,将课堂教学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忽视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数学问题被草草解决,难以实现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价值。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的问题分析思路进行整理的过程,是对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想法和思维的梳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还应结合学生数学问题的思考、分析现状带领学生对其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最终完成数学问题的解决。

(八)优化教学评价、关注个性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衡量,对教学结果进行判断。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具有极强的激励性,还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是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以“数学成绩”为标准的单一性评价标准,结合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发展性的数学课程评价体系,旨在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应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其他表现,包括: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数学思维、数学学习态度、知识应用能力等,确保数学评价标准更加全面、客观,能够将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构建多元化数学教学评价时还应尊重数学知识的多样性,关注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标准,确保所有学生在教学评价中都能够得到发展与成长。另外,在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这一主体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同时在开展教师评价之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断提升数学课堂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与数学核心素养相契合,能够更好地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构建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并获得多种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旭霞.基于问题驱动的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研究[J].考试周刊,2021(21):63.

[2] 张兰秀.任务驱动问题导学——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分析[J].考试周刊,2021(12):89.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学科素养初中数学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