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实践现状与发展策略

2022-07-11王子寅

职教通讯 2022年6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摘 要: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上具有独特优势。基于对各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调查,总结了高职院校在支持国家政策、促进技术产出、提供社会培训和推动终身教育等四个方面的社会服务实践,探析其在教育、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维度上的服务价值,剖析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的理念有待提升、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内容形式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并从寻找定位、加强协作、打造品牌等维度探讨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视域下社区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AKA210019)

作者简介:王子寅,男,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技能人才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6-0018-07

高职院校具备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强调,到2022年,列入“双高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在办学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为此,笔者对各大高职院校,尤其是对“双高计划”名单中的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内容进行了考察,以期能够探明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实践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实践内容

(一)支援与协作:国家战略与倡议服务

高職教育对国家战略的支援与推进是其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内方面,高职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高职院校实施了“援疆”“援藏”等精准扶贫计划,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对外方面,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崭露头角,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输出中国的技能文化与工匠精神,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

1.技术支援与“精准扶贫”。“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五大工程之一,而职业教育因为能够极大地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劳动技能水平,使其获得“养家糊口”的能力,因此,其提供的“教育扶贫”被学者称之为是“换血式”的扶贫[1]。高职院校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把优秀的资源“送过去”。一方面,此处的“资源”指优秀的教学资源,即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向欠发达地区输送成熟的办学经验、教学模式与优秀的专业师资、精品课程,以帮扶当地职业院校、职教事业的发展。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输出为主要内容,构建了“理念—教学—师资—管理”四位一体的帮扶体系,2020年重点对口帮扶11所职业院校,累计对口支援西藏、新疆、贵州等地12个省、自治区的200余所职业院校[2]。另一方面,“资源”亦指优秀的技术资源,即高职院校在帮扶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也给当地的企业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配套的员工培训,为当地的产业发展、经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是把当地的学生与教师“迎过来”,帮助贫困地区开展技能型人才与职教师资培养。部分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面向贫困地区招收学生,设立如“新疆班”等特殊招生通道,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享受到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与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为其定制并开设专业培训,为生源地培养“符合发展需求”的人才。据统计,2015年—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在贫困地区招收了286.5万名学员,为1 100万个家庭培养了第一代大学生,实现了“高职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3]。同时,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也积极与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为当地中职骨干教师提供课程改革、资源库建设、普通话等方面的培训,解决当地的师资质量问题。

2.区域协作与“一带一路”。随着“一带一路”进程的推进,中国产品、中国企业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设立机构,投资办厂。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部分高职院校开始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我国企业“走出去”。

一是培养认同中国文化的职业教育留学生。部分高职院校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学员,携手行业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注重将中国文化、行企标准规范融入留学生课程,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汉语水平、较强技术能力和认同中国企业文化的技能型人才[4]。例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芬兰、埃及、新加坡等国开展了学生交流项目,招收中文、机械与车辆、IT与信息工程、药学、服装设计艺术、国际商务与酒店管理等多个专业的留学生,先后招收60多个国家的1 000多名留学生[5]。

二是伴随企业“走出去”,培养海外本土技能型人才。部分高职院校适应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伴随中国企业漂洋出海办学,在国(境)外设立办学点,开展办学、劳务培训、技术培训等服务,输出我国的优质职教资源,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舞台。2019年,作为职业教育“走出去”典型的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在赞比亚卢安夏市正式揭牌成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近10所高职院校共同参与了该学院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在海外市场的扎根进程[6]。浙江作为职业教育大省,在《浙江省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在“十四五”期间,浙江省高职院校“丝路学院”的数量要由16所增加至25所,扩增近56%[7]。由此可见,“走出去”日益成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产出与创新:技术研发服务

为企业、社会提供技术支持,引领技术创新,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期盼与要求。因此,以技术的创新产出与科研成果的转移为核心内容的技术服务一直都是各大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最主要内容。

1.创设服务平台。高职院校,尤其是科研能力相对较强的院校,一方面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发挥了科研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积极依托专业优势搭建科研服务平台,与政府、企业共同合作,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与教育部共同建设了“中小企业车间智能化改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交通运输部共建了“国家级轨道交通行业研发中心(杭州)”,并依托上述平台培育出了十余支科研团队[8],在为社会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自身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水平。

2.助力企业转型。在服务平台创设、科研项目攻坚的同时,高职院校的技术产出与科研创新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撑。笔者经调研发现,近年来,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大量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科研成果的产出。这些技术成果的产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新技术的诞生与旧技术的革新促进了职业技能的进步与迭代;另一方面,通过专利转让、校企共研等方式,这些成果也极有可能转化为中小企业的生产效能。

(三)培育与认证:社会培训服务

开展社会培训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另一重要内容。研究发现,很多高职院校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培训项目: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高素养的技能劳动者;向社会开放,提供职业培训机会;与兄弟院校合作,开展职教师资培训;等等。高职院校在其中扮演着技能培训者、职业资格鉴定者、师资培养者等多重身份。

1.职业技能培训。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面向企业的员工培训。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面向企业的员工培训大致包含以下两个方面:根据岗位需求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即高职院校依据企业员工的岗位特点提供相对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提升在岗员工的职业素养,即帮助员工明确行业规范、行为准则,传递敬业爱岗、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职业文化与工匠精神。二是面向社会的成人培训。即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和个人提供就业技能培训。例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依托自身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陆续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相关职业技能认证工作,帮助有相关“职业志愿”的群体习得职业技能、获取创新创业能力,为其提供更丰富的就业选择。

2.职教师资培训。高职院校的职教师资培训旨在为社会培养优质的职业教育教师,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着手打造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也愈发受到高职院校的关注。调研发现,师资培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在岗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二是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即部分院校面向中高职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培训,分享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开展教学管理培训,即围绕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改革等内容进行培训与交流,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

(四)拓展与联动:终身教育服务

随着服务群体的多元化、服务内容的丰富化,依托专业优势开展终身教育成为高职院校进行社会服务的另一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联合中小学、社区、老年大学等各类教育机构,为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1.职业启蒙教育。近年来,青少年的职业启蒙教育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启蒙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了解职业教育、体验职业乐趣、展望职业前景、树立职业理想成为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在2020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中,上海近20所高职院校联合举办了“职业体验日”活动,开展了3D打印、绿色建工、金工制作、鸡尾酒调配等50多项职业体验活动[9]。有学者将职业启蒙教育视为职业教育的预备教育,认为这不但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一条创新路径,也是提高職业教育质量与社会声誉的重要途径[10]。

2.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一些高职院校积极与社区联动,联合开展社区学院、特色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依据社区居民的特点与兴趣定制如西点制作、家政、旅游、健康养老等趣味课程或专业培训,满足当地居民的学习需求。此外,部分高职院校还面向社区开放办学,与社区共同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打造“产教融合”的职教特区。

在老年教育服务上,高职院校联合民政局、养老院等老年服务机构培养“适老人才”,提供专业培训。以天津市职业大学为例,该学校与天津市民政局长期开展“养老机构院长培训班”“养老护理员培训班”等培训项目,每年都为津南、静海等地的养老院培养养老护理员250余人[11]。部分高职院校与老年大学开展合作,为老年学员开发老年教育课程,提供老年教育师资,以提升老年教育的质量与影响力。例如,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该类院校中的典型,其与河北老年大学联合办学,所提供的老年教育服务年受教育人数达1.5万人[12]。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价值显现

(一)教育价值:培养优质技能型人才

“育人”是高职院校的首要目标与最重要的作用,这在其社会服务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与企业合作,开展员工的“岗位培训”以提升企业绩效,还是与有关部门合作,组织“专职干部培训班”以提升管理水平,抑或是向贫困地区给予优质的“职业教育支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高职院校发挥服务功能的本质是培养具备一定技能水平、一定专业素养的优质技能型人才;即使是面向中小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理解为是在青少年认知世界的初期,为其播种了一颗“职业”的种子,为其提供了一个未来向“技能型人才”发展的可能。因此,培养优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最不可忽视的“核心作用”,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能丢掉“育人”的初心与使命。

(二)经济价值: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重要价值之一。一是高职院校能够助力产业的转型升級。“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联合培养模式为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提供了高素质人才资源的支撑。此外,符合现代化生产需求的岗位培训也能够促进在岗技术人员数字化素养及技能水平的提升。二是高职院校能够助力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满足新兴产业的技术升级需求。同时,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江苏省为例,2019年,江苏省高职院校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达34.36亿元,技术服务到款额10.21亿元,技术交易到款额5.22亿元,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2.91亿元[13]。

(三)社会价值: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首先,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具有终身性,基本能够覆盖全年龄阶层的学习者。从学龄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到在岗工人的岗位培训,从面向社区居民的职业体验课程到服务长者的老年教育项目,高职院校能够满足多样化群体的不同需求,有助于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其次,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具有生产性,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资源的创生。除了前文所述的专业人才培养外,高职院校还依托专业优势,为社区、企业等不同的需求主体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与配套服务。部分院校还参与社区学院、老年大学的办学,从专业师资的培养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再到学习场所的建设,从不同维度推动学习资源的生产,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打下了基础。最后,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具有公益性,促进了教育公平,保障了弱势群体。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技能型人才的急迫需求,使得高职院校成为教育扶贫的主战场,因为职业教育的介入往往能够高效地改善贫困的现状:一方面,职业教育能够赋予贫困家庭的子女以脱贫致富的技能;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在扶贫工作中的努力也保障了贫困地区学子的受教育权利。

(四)文化价值:职业文化的传播输出

高职院校是培育“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场所,因此,其社会服务能够有效地输出与传播以工匠精神为代表的职业文化。第一,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提供了展示职业文化的良好平台。人们对事物的“认同”是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的。高职院校面向青少年举办“职业开放日”、入驻社区学院开设“职业课程”,或是在技能研发过程中所传递的“创新精神”,都是一个向社会展示工匠精神、帮助人们了解“职业文化”的过程。当人们逐渐开始了解职业教育、理解职业精神,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认同”与“赞赏”。第二,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创建了文化传播的良好途径。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受众极广,不但有在职的技术工人,更有青少年、老年人等其他群体,因此,能够将工匠精神渗透至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受到影响的技术工人再将这种精神文化带入到生产实践中去,通过他们的践行与传递,也将极大地影响社会文化与社会氛围[14]。

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问题分析

毋庸置疑,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促进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也存在极为明显的发展问题与环境局限。

(一)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理念决定行为,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理念仍然定位于对院校创收、职称评定、升学市场的追赶[15]。首先,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功利导向”仍然明显。对于有些高职院校来说,社会服务之“服务”更多的是学校的一条创收路径,也许达到了“共赢互助”的效果,但并未将开展工作的立场上升至为社会服务的高度。其次,社会服务工作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仍是“次要工作”。尤其是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细致入微”相比,部分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显得有些“敷衍了事”。调研发现,部分院校仍将“对口升学”“专升本比例”作为学校的宣传点,而社会服务内容则是一片空白。最后,技术产出是为了“升职评优”而非“创新升级”。科研创新与技术研发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服务内容,但当下对论文数量、专利数量的盲目追求导致高职院校教师迫于职称评定的压力产出了大量脱离实践或质量较低的科研成果,这无疑使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历史较短,与普通院校相比,其社会服务能力还有所不足,技术技能积累也比较薄弱[16]。上文提及高职院校有大量的专利、软件著作的产出,但其成果的转化比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阶段,能够投入生产实践、直接服务于企业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研成果还不多,即无法满足企业或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此外,很多高职院校还未形成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根据2019年高职院校的招生信息来看,加工制造、交通运输、财经商贸等传统专业仍占到招生比例的六成,创新程度高的如新能源、大数据等新兴专业的占比少之又少[17]。这导致此类院校无法很好地与当前的“新兴产业”接轨,更没有能力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三)服务质量有待优化

虽然当前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但是相当多的社会培训,如技能培训、企业岗位培训等项目的培训质量得不到保障。首先,质量问题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对相应培训文本的分析不难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项目课程设置是“潦草”的,课程框架与内容的选取缺乏科学性。其次,体现在专业师资上。不少高职院校缺乏从事社会培训工作的“专职教师”,培训人员多为专业课教师“兼职”或向社会“外聘”,这部分教师很难保证能够胜任社会培训工作。最后,体现在呈现形式上。调研发现,当下社会培训的主要形式多为“讲座式”“课堂教授式”,重理论而缺乏对实践的关怀,最终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有学者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进行了调查,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学员认为“培训内容不符合需求”,有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学员认为“培训内容太浅显”[18],足见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事业仍有极大的进步空间。

四、高職院校社会服务的发展策略

(一)寻找办学初心,找到“社会定位”

增强高职院校的服务意识需要找到正确的办学理念,只有找回办学初心、找准“社会定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一是需要高职院校找准“服务定位”。职业教育的特征与起源决定了高职院校应该服务于社会建设,围绕社会需求发展,这也是其生存之本。因此,高职院校不应只重视学历教育而忽略了社会服务这一职能的重要性。二是需要高职院校去唯专利论、唯论文论的功利导向,找准“育人定位”,明确科研与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为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而服务的。

(二)加强产学结合,形成“发展合力”

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首先,高职院校存在的科研能力不足问题仅靠自身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形成“科研合力”,不仅要利用企业已有的研究资源提升学校整体的技术水平、科研水平,也要让学校科研紧贴企业需求,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刀刃上”,提升科研成果的有效性与转化率。其次,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进一步向企业看齐,形成“办学合力”,用学校的“供给”对接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的“精准度”,进而扩大合作的空间与可能。

(三)规范质量标准,打造“服务品牌”

优化高职院校的服务质量需要建立合理的质量监督机制,形成较为统一的质量标准。一方面,要加强对高职院校社会培训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对其课程内容、教学安排、师资选用、教学模式等要素进行评估,并使之规范化;另一方面,要鼓励高职院校打造“品牌项目”,建设精品化的社会培训课程,树立起正向的行业模范,从而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在社会培训、社会服务方面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朱爱国,李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探究[J].职教论坛,2016(1):16-20.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EB/OL].[2022-03-25]. https://www.szpt.edu.cn/xxgk/xxjj.htm.

[3]谢俐,彭振宇.高等职业院校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与贡献——首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5—2019)》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5-8.

[4]葛道凯.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提质增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21-26.

[5]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概况 [EB/OL].[2022-03-25]. https://www.jhc.cn/3800/list.htm.

[6]练玉春.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在赞比亚揭牌成立[EB/OL].[2022-03-25].http://www.sasac.gov.cn/n4470048/n13461446/n14890966/n14890991/c14891214/content. html.

[7]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浙江省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浙江省教师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OL].[2022-03-25]. http://jyt.zj.gov.cn/art/2021/7/2/art_1229 266643_4674524.html.

[8]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情总览[EB/OL].[2022-03-25]. https://www.zime.edu.cn/xqzl/xyjj.htm.

[9]上海教育.2020年上海职业教育活动周11月8日启动 [EB/OL].[2022-03-25].https://www.shedu.net.cn/huodong/ActivityWeek2020/newsshowhdz.asp?newsid=264890.

[10]胡海燕.基于职业院校视角的职业启蒙教育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3-66,91.

[11]天津职业大学.社会培训概况[EB/OL].[2022-03-25]. https://jxjy.tjtc.edu.cn/shpx/pxgk/pxjj.htm.

[12]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概况[EB/OL].[2022-03-25]. http://www.hbcit.edu.cn/aboutus/xxgk.htm.

[13]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委会.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98.

[14]韩倩.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路径、困境与愿景[J].高校后勤研究,2021(3):66-68,74.

[15]冯丹,朱德全.从适应到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战略转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1):31-39.

[16]从云飞.我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2):41-45.

[17]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75-77.

[18]杨琴,吴兆明.国外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借鉴与启示[J].成人教育,2020(6):76-81.

[责任编辑   贺文瑾]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ocial Serv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Ziyin

Abstract: Compared with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unique advantages in social servic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ocial service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ationwid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ocial service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four aspects: supporting national policies,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output, providing social training and promoting lifelong education, analyzes its service value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such as education,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ocial serv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the idea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service quality is uneven, and the content and form are lack of scientificity, and discuss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seeking positioning,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and building brand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cial services; vocation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