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船交替,书证融通”,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四强型”卓越海员

2022-07-11万健贺文瑾

职教通讯 2022年6期
关键词:海员航海卓越

万健 贺文瑾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优质专科高职院校、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培养远洋船员的 专门学校,初创于1951年,其前身是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和全国海员总工会创办的海员训练班以及1956年长江航运管理局创办的南京河运工人技术学校。办学70余年来,学校几经更名、转隶、并校和升格,专业得到全面拓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持续深化,先后培养出近20万名优秀校友,遍布全球,涌现出著名船长陈宏泽、中远海运集团原副总裁叶伟龙、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绍泽等一大批精英翘楚,学校也被誉为“新中国优秀航运人才的摇篮”。学校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航海模拟器和船舶智能化机舱,在长江拥有岸线和停泊教学实习船,建有国家海事局船员评估试点考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调查实验室”。学校是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士官的试点院校;是首批交通部指定的亚丁湾海军“护航船长”指派单位;是全国首批履行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建有国家海事局“船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和挪威-德国劳氏船级社DNV-GL质量认证体系“双体系”的院校;是全国第一家引入欧盟海事局课程标准并实施课程认证的院校。自2012年起,学校萃取生本教育和教育生态内涵,融合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相关项目研究成果,立足中国海员培养发展实际,系统改革,不断实践,逐步构建了“四方三层”海员培养生态圈,探索形成了“1(校船)+0.5(企船)+1(校船)+0.5(企船)四船交替,书证融通”的“四强型”卓越海员培养模式,为中国航海职业教育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海员培养之路,提供了宝贵的改革经验。为了深入了解学校卓越海员培养的成功之道,本刊编辑部编辑贺文瑾专程采访了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万健。

贺文瑾:万校长,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刊采访。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学校,70余年来坚持航海特色不动摇。2012年以来,贵校立足中国海员培养发展实际,系统改革,不断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贵校实施卓越海员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万健:您好!感谢贵刊对我校卓越海员培养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然而,作为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基础力量和重要战略资源的海员队伍,却面临着后备力量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因此,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海员队伍,建立自主可控、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的现代海洋运输体系成为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急需。为充分履行国际海事组织(IMO)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海类专门人才,2012年,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3号)。文件要求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等3个航海类专业纳入国控专业和人才紧缺专业,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同健全完善航海教育管理体制、推进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组建国家实习船队等18条举措。

面对国家战略召唤,面对海员培养挑战,学校自2012年起,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海船船员船上培训研究”等12项省部级研究课题以及“现代学徒制试点”等4项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蓝海视野和综合实践能力强、应急应变能力强、英语运用能力强、新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四强型”卓越海员为目标,从体制机制创新、培养目标重塑、课程体系重构、教学环境提升、“双师”能力提升等五个维度对海员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重构,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航海职业教育的海员培养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国家战略和智能航海人才需求。

贺文瑾:全方位育人一直是职业教育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您刚刚提到,贵校构建了“四方三层”海员培养生态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万健:好的。学校借鉴教育生态学理论,围绕海员培养全过程,秉持价值共生理念,遵循利益共享原则,厘清行业主管机关海事局、船员服务协会、航运企业、学校四方海员培养主体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组建了由这四方共200家单位构成的“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40家紧密合作企业构成的“长三角港口与航运国际职教集团”和11家深度合作企业构成的“卓越海员教育培养协作组”等合作组织。学校组建了理事会、职教集团、协作组三层组织架构,形成松散型战略合作、紧密型多元合作、互嵌型命运共同体的育人网络。学校建立了决策咨询、管理服务、执行操作三级管理体制,通过理事会章程统领、职教集团协议约束、协作组君子协定三级契约制度,形成了四方价值共生、资源共建、过程共管、利益共享、海事局扶持、船员服务协会推动、校企抱团、合作发展的海员培养生态圈,符合各方利益,促进了协同发展。

学校依托“卓越海员教育培养协作组”,根据“共生、共建、共管、共享”的共同价值认同和契约规定,制定了理事会、职教集团、协作组章程以及卓越海员现代学徒制培養试点项目校企协同推进协议、校企生三方协议、企业遴选办法、学生遴选办法、招生(招工)管理办法等,有效建立了以章程、协议、君子协定为契约的资源共建机制,构建了以目标愿景、规章制度、工作方案为行动指南的过程共管模式。对外,学校为学生开辟海员证书办理与海上资历认可、课程认证等通道;对内,支持学生自选学徒岗位、自选就业企业,设定企业学徒流失补偿标准,保障学徒和企业权益,降低不良竞争风险。总之,“四方三层”海员培养生态圈实现了校企合作从点点单向合作转变为点面结合协同发展,从松散型合作转变为实质性项目落地,从企业无序竞争转变为有组织的协作竞争,推动海员培养校企步调协同、海员供给与需求的耦合连结,有效破解了海员“管、服、培、用”四方协同不够、企业育人主体落地不实的问题。

贺文瑾:刚刚您谈到,贵校探索形成了“1(校船)+0.5(企船)+1(校船)+0.5(企船)四船交替,书证融通”的卓越海员培养模式,您能谈一谈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吗?

万健:好的。一是共建“四条船”,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模式。针对船舶远洋航行高成本、高难度、高风险,实践教学整体认知难、实际操作难、复杂海况重现难等问题,学校以“四强型”卓越海员能力培养为主线,校内建设以航海模拟器、轮机模拟器、船舶智能化机舱为主体的“仿真模拟船”以及长江停泊船“育新轮”,协作组成员企业联合打造远洋跟岗实习船队、企业营运船队,形成校企互补、虚实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四条船”。同时,学校融合改造德国“双元制”和英国“三明治式”培养模式,创新实践“1(校船)+0.5(企船)+1(校船)+0.5(企船)”培养模式,将培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支持级学校学习阶段(第1—2学期),学生以长江停泊船“育新轮”为主、仿真模拟船为辅,完成岗位认知、家国情怀教育与航海基本技能训练,获取支持级海员专项合格证;支持级跟岗实习阶段(第3学期),学生作为学徒在远洋实习船队上完成值班水手/值班技工/电子技工等岗位的实操技能训练,培养服务意识与蓝海视野,获取支持级船员适任证书;操作级学校学习阶段(第4—5学期),以仿真模拟船为主、长江停泊船“育新轮”为辅,学生完成操作级知识技能的系统学习与综合训练,培养新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操作级船员适任证书考试;操作级顶岗实习阶段(第6学期),学生作为准海员在企业营运船舶上完成见习培训,培养复杂海况应急应变能力,获取操作级船员适任证书和毕业证书。协作组统一制定并执行企业遴选、导师选聘以及学徒招录、船上实习、考核评价、教育管理等标准,校企生签订三方协议。各成员企业达成君子协定,执行统一选人、用人、留人标准,支持学徒在组内有序流动,设定企业预培学徒流失补偿标准,杜绝企业相互恶性挖人行为,有效保障了学徒和企业双方的权益,破解了航海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黑板上开船、实船航行实习难、海上资历认可难、传统学徒制“一纸契约定终身”等问题。

二是推行书证融通,重构结构化教学体系。针对海员职业岗位独立性、复杂性、国际性和国防性特征以及船岸联动、驾机电合一的海员岗位变革趋势,协作组根据STCW国际公约和国内政策法规要求,结合海员职业资格证书、企业特种船舶培训证书要求,解构传统海员培训大纲,重新定义四阶段教学目标与安排,重构能力递进、书证融通、结构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制定船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船上顶岗(跟岗)实习标准、船上培训包、专业资源库等;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双向轮岗、双岗双薪,开展校内导师“双师”双语能力、企业导师教学能力评价,打造了一支上岸能教书下海能驾船,真正意义上的结构化、“双师型“教学团队。学校建立了海事局船员培训体系、挪威船级社船员培训认证体系和丹麦马士基等企业定制船员培训体系,定期开展课程认证和体系审核,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卓越发展,破解了传统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生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分离、校企之间教学内容和活动难对接、企业实习缺乏专门的任务设计等问题。

三是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构建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坚持能力本位,于2012年、2019年先后开展两轮项目化教学改革,基于船舶航行典型工作任务、现场问题、真实案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实施小班授课与分组实操相结合、船上实习和校内多岗位协同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校企双导师协同指导学生开展主动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破解了传统教学课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缺少实践知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贺文瑾:您认为,贵校构建的卓越海员培养模式与其他航海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有什么特色和创新呢?

万健:我校构建的卓越海员培养模式的特色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创造性地构建了基于生态圈的育人模型。(1)按层级构建松散耦合的育人网络。学校基于政行校企各方育人主体的职能和利益,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组建理事会、职教集团、协作组三层组织架构,形成松散型战略合作、紧密型多元合作、互嵌型命运共同体的育人网络。(2)遵循卓越海员成长规律构建结构化教学体系。学校以“四强型”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结构化课程体系,共建结构化“双师”团队,将传统的三年学制改造为四个阶段,校企双元、分段交替组织教学,定期开展国家海事主管机关、国际第三方认证机构、用人企业等多元教学评价。(3)基于各方利益构建协同发展模式。学校通过理事会章程统领、职教集团协议约束、协作组君子协定三级契约制度,形成四方价值共生、资源共建、过程共管、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模式。

二是在全国首创基于“四条船”的船校一体教学环境。(1)同步新技术。学校建成以全球领先的航海模拟器、轮机模拟器和船舶智能化机舱为主体的“仿真模拟训练船”,破解反复训练、复杂海况难重现以及实训平台集成度不高的问题。(2)根据跟岗实习阶段对舱位数、航线、船况、劳动条件、导师配备等要求,学校汇聚协作组成员企业的营运船舶组建“跟岗实习船队”,破解一船难容纳整班制学生、实习时间难统一、企业导师责任心不强的问题。(3)学校购置万吨级校中真船“育新轮”,破解学生整体认知难、实船操作难的问题。(4)学校优化毕业实习“生产营运船”管理模式,实现学生上船即顶岗、即与在职船员同工同酬,形成校企互补、虚实结合、软硬互动的育人环境。

三是實质性建立起保障学徒制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1)政行企校利益共享机制。学校立足船员管理市场化、海员流失率年均18%、69.22%的海员来自航海高职院校的实际,通过从一对一合作的企业学院到一对多合作的校企合作联盟共同体创建,以“共生、共建、共管、共享”的共同价值认同和契约规定为基础,构建起四方协同、校企双主体培育卓越海员的运行机制。(2)协作组内部君子协定的公平竞争机制。学校严格企业遴选制度,与企业建立君子协定,支持学生在协作组内自选学徒岗位、自选跟岗实习船舶、自选就业企业,设定企业预培学徒流失补偿标准,保障学徒和企业权益,降低不良竞争风险。(3)保证育人质量的评价机制。我校的卓越海员培养体系通过了国际国内认证,课程体系参照欧盟标准通过了海事局认证,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卓越发展。

贺文瑾:贵校卓越海员培养模式已经实施10年时间了,可以请您分享一下取得的主要成效吗?

万健:好的。10年来,我校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与完善卓越海员培养模式,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引领学生卓越发展,推动学校综合实力大幅提升。(1)培养质量得到业界高度认可。学校航海技术专业群年招生规模达到1 650人,增至全国本专科院校招生总量的13%,位居全国第一;船员适任证书考试通过率位居全国高职前二,五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综合成绩全国第一;毕业生供需比长期保持在1:10以上,80%以上的毕业生就职于中远海运、招商局集团等大型国际航运企业。(2)教师教科研水平行业领军。学校有持高级船员适任证书的教师101人(其中持船长、轮机长证书的有34人),占航海类专业教师总数的65%;246名企业高级海员通过了教学能力认定,被学校聘为“船上导师”;学校拥有国家级、省级教科研团队9个;获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项和省级一等奖共16项;牵头或主要参与制定《航海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航海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等6项国家标准;开发3个专业69门课程、20个船上培训包以及《航海技术专业国家资源库》;承接中海油等102个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服务项目。(3)专业服务发展贡献度高。学校面向社会培训船员2.5万人次/年;技术服务收入5 000余萬元/年;海员培养培训规模、获取证书人数、校友在船活跃度全国第一;获批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试点改革项目10余项;建成长三角现代航运技术公共实训基地等8个国家级平台;航海技术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B档专业群。

二是引导同行转变理念,推动国家相关政策修订。(1)成为典型案例。学校应邀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等49个会议上作经验交流61场,累计115所院校1 057人次国内外同行来校开展专题交流;百度网页搜索“卓越海员”关键词共221万条信息,涉及全国95家同行单位学习借鉴和64家媒体宣传,其中,中国教育报、中国交通报持续跟踪、连续报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达173条信息。(2)推动国家相关政策修订。学校在改革之初就得到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大力支持,开设大一新生健康证、海员证办理以及海上资历认可、课程认证等绿色通道。试点成功之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为此修订了《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发证规则》,新增在校生在船培训时间转换海龄、鼓励实施校企分段培养模式等条款,给予我校学生船员适任证书考试部分科目免于全国统考资格。学校的改革成果推动省财政提高航海类专业生均拨款系数至2.0;促成江苏船员服务协会落户学校;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事大使徐祖远亲任学校海事人才研究院主任委员。(3)得到行业推广。学校的改革成果推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了《海船船员船上培训大纲》;全国16家航海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交通部在面向退役军人实行的“浪花计划”中推广应用此模式,受益学生达4.6万余人。

三是引发企业竞相合作,推动中国航海职教方案输出。(1)校企合作深度、广度得到拓展。200余家国内外航运企业竞相与学校合作,创设了一批企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学徒制班、订单班等合作载体,学生基本上做到入校即入企。(2)携手企业“走出去”。学校是全国首家拥有巴拿马船员培训资质的学校,并建有培训基地;是首家建立丹麦马士基(中国)培训中心的学校,并开展海洋工程项目动力定位系统(DP)专业操作人员培训,填补了国内空白;创办了几内亚江苏海院韦立船员学院、泰华(缅甸)船员培训学院,为中国和当地企业培养本土船员。(3)成果辐射沿线国家。我校的校企分段培养模式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资源得到巴拿马海事局、孟加拉国侨民福利与海外就业部以及几内亚技术教育、职业培训、就业和劳工部的大力推广,被孟加拉国海事技术学院、菲律宾东南大学、巴拉望国立大学、缅甸海事大学、马来西亚海事学院等院校采用,培养外籍船员和航海师资近500人。学校连续3年入选全国“育人成效50强”“社会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航海教育培训机构。

贺文瑾:贵校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未来除了卓越海员培养外,还准备重点发展哪些办学方向?

万健:面向未来,学校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适应国家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重点打造海事科技创新区域中心。我们将主动适应国家涉江涉海战略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聚焦智能航运发展方向,对接现代海洋运输产业“安全、绿色、智能”发展需求,基于专业集群,打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和科技创新团队,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江苏蓝色经济空间拓展,为国家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江苏智慧”。

二是重点打造国际海事文化交流中心。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宽阔的视野拥抱世界,主动对接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借力“一带一路”走出去,为海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贡献中国方案,提升中国海事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努力成为国际海事文化交流中心。

三是重点打造航海文化传播示范基地。我校将按照“把博物馆建在校园里、把校园建成博物馆”的文化建设思路,以校史馆、海事教育博物馆为物质载体,深入挖掘70余年校史中红色基因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发蕴藏在校园里的海事文化元素,凝炼具有海事特色的师生行为特质和规范,构建中国海事职业教育的精神谱系。

贺文瑾: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贵校始终坚持航海办学特色,坚持改革创新,创造性地形成了“四船交替,书证融通”的“四强型”卓越海员培养模式,为中国航海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海员,为中国航海职业教育探索出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范式,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任务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非常感谢您的精彩分享!

[责任编辑   贺文瑾]

猜你喜欢

海员航海卓越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画与理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谁是诚实的人
盼 望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海事知识小学堂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航海博物馆
航海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