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肠内营养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预后分析

2022-07-09卓雪英潘华仙三明市第一医院干部病房福建三明365000

吉林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耐受性营养状况通气

卓雪英,潘华仙,林 娇 (三明市第一医院干部病房,福建 三明 365000)

多数ICU重症监护患者伴有全身炎症反应或出现某一器官衰竭的情况,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呼吸衰竭加重,严重的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更有营养不良情况出现[1]。因此,给予患者积极有效合理的营养支持十分重要[2]。研究证实,早期有效的胃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负担平衡、提高其营养支持效率,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来说,以肠内营养耐受评估为侧重实施护理干预方式效果显著,可有效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结构和功能[3-4],使得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得以降低、提高疾病治愈率。本研究探讨基于肠内营养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就诊的ICU机械通气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0.35±2.67)岁;严重性电解质紊乱患者18例,创伤患者23例,感染性休克10例,心律失常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9.78±2.34)岁;严重电解质紊乱患者19例,创伤患者20例,感染性休克9例,心律失常12例。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精神意识正常;②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③入组患者均符合机械通气使用标准;④可适应肠内营养护理方式,胃肠道无任何其他疾病,消化功能正常;⑤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消化道出血;②合并肿瘤疾病;③代谢疾病者;④因信息资料丢失无法进行统计者。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针对机械通气患者都给予鼻饲流食或者肠外供给,通过患者胃肠道、机体情况对其进行评估,注意保护肠道功能,做好应激反应的预防工作。观察组则以肠内营养耐受评估为侧重实施护理干预: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根据耐受性调整营养制剂、剂量,尽早达到营养目标等;可根据肠内营养耐受性判断,若患者腹胀轻度可保持灌输速度、6 h后复评;中度可减慢其灌输速度,并指导功能锻炼,检查其腹部平片,排除肠梗阻的情况,可根据病情采用胃动力药,6 h后复评;如果是重度或剧烈腹胀,则停止肠内营养,给予患者实验室检查、CT检查等;根据患者腹泻情况,进行灌注速度的调整,若是腹泻较为严重,可通过鼻饲管给予止泻药,并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肠胃道用药,行大便常规检测;若患处出现肠鸣音<4次/min或>5次/min,则保持或增加灌注速度,若患者肠鸣音亢进和无肠鸣音,可停止灌注、药物之后2 h后复评,两组患者均护理4周。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营养状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免疫球蛋白(Ig)A,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和临床指标。其中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内容包括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鸣音及误吸5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10分,总分:0~50分,若总分≤7分则为肠内营养耐受性好、总分>7分则为肠内营养耐受性差。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后机体热量摄入、蛋白质代谢情况对比:干预后观察组热量摄入情况、蛋白质摄入量、尿素氮生存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机体热量摄入情况、蛋白质代谢情况对比

2.2两组营养状况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组ALB、PA、IgA数值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2.3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周内撤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60]

3 讨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是临床常见治疗方式之一[5],其治疗效果获得了广泛共识。此次研究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显著,研究显示通过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患者的机体代谢更符合生理状况,且营养状况各项指标得以显著改善,同时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意义重大,与刘璐等[6]研究结果一致。另外,通过此护理干预方式可对患者胃肠道激素分泌起到刺激作用,并对患者的肠黏膜及黏膜屏障破坏情况进行有效预防,从而有效避免体内毒素、细菌出现,并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风险,可促进胃肠功能快速恢复,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

本次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热量摄入情况、蛋白质摄入量均优于对照组,且ALB、PA、IgA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以肠内营养耐受评估为侧重实施护理干预方式效果比较好,通过判断患者疾病属性并针对患者进行营养管的检测,确定营养液的灌注程序,包括温度、浓度等,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加快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并纠正负氮平衡现象。通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使IgA数值增加,该免疫球蛋白增高可对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得患者体内各项营养指标数值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两周内撤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可见观察组给予肠道内营养干预方式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由此说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更加确切,提高其疗效,并有效减少其肺部感染、腹痛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通过胃动力、对营养灌注速度进行调整等方式可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安全性更高,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利于预后,这与江小香等[7]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可实施以肠内营养耐受评估为侧重点的护理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并减少各种并发症,利于预后。

猜你喜欢

耐受性营养状况通气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黄鳝对常用消毒药物的耐受性反应研究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影响的探讨
小儿胃镜检查时耐受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