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生菌及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病毒性腹泻的疗效

2022-07-09毛胤俊阙小玲福州儿童医院科教部福建福州50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福建福州50000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老年康复二科福建福州50000

吉林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干扰素病毒性益生菌

王 艳,毛胤俊,阙小玲 (.福州儿童医院科教部,福建 福州 50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福建 福州 50000;.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老年康复二科,福建 福州 50000)

病毒性腹泻系常见儿科疾病,好发于秋冬两季,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诱发营养不良进而影响患儿生长发育[1]。常规对症治疗虽能控制病毒性腹泻症状,但单纯应用效果有限,需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近年随着临床对本病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发病除与病毒数量、毒力有关外,还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体液免疫紊乱,即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下降[2-3]。由此可见,纠正病毒性腹泻患儿体液免疫紊乱可作为控制病情进展、促进疾病转归的重要手段。重组人干扰素α-1b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作用,益生菌具有免疫调节、维持肠道菌群结构平衡、抗炎、促营养物质消化等作用,两者联合治疗能否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尚不得知,故本研究将两者联合应用于病毒性腹泻患儿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福州儿童医院80例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3.32±0.51)岁;病程1~3 d,平均(2.15±0.22)d;临床表现:发热15例,腹泻38例,腹胀22例,腹痛2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3.51±0.42)岁;病程0.5~4 d,平均(2.09±0.29)d;临床表现:发热11例,腹泻40例,腹胀25例,腹痛1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温水冲服蒙脱石散剂(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263,规格:3 g/袋)治疗,1岁以下1袋/d,1~2岁1~2袋/d,2岁以上2~3袋/d,均为3次/d;同时给予补液盐,纠正酸碱失衡、合理饮食等对症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生菌培菲康(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治疗,1岁以下0.5 g/次,1岁及以上1 g/次;肌内注射1×106U重组人干扰素α-1b(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10008),1次/d。两组均治疗3 d。纳入标准:符合病毒性腹泻诊断标准[4];粪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病程≤3 d;初诊,入院前并未接受正规治疗;患儿监护人知晓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晓同意书。排除标准:研究药物不耐受;其他原因所致腹泻;肝肾异常;免疫系统疾病;近3个月内接受益生菌、抗生素治疗;严重脱水;不同意参与本研究。

1.3观察指标:①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治疗3 d后大便性状、次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腹痛、腹泻、发热)基本消失;有效:治疗3 d后大便性状、次数及临床症状(腹痛、腹泻、发热)明显改善;无效: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将显效率及有效率纳入总有效率。②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含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大便次数、止泻时间。③两组治疗前后IgA、IgG、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取2 ml外周静脉血,离心取上清液(3 000 r/min,共15 min)-70℃冰箱保存,以投射比浊法测定IgA、IgG;采取5 g粪便,放于无菌玻璃管,室温融化后准确称取1 g,加入1 ml PBS缓冲液,震摇2 min后离心15 min(2 000 r/min)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粪便sIgA。按照武汉艾迪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两组不良反应:含便秘、过敏、疲劳等。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n=40]

2.2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研究组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2.3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对比: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A、IgG及粪便sIgA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对比

2.4两组不良反应对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n=40]

3 讨论

病毒性腹泻主要由病毒引起,一旦感染可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抑制营养物质吸收,导致腹泻。儿童因多项身体功能(分泌功能、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成为本病主要发病人群,若未及时处理可出现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甚至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5]。既往临床主张采用蒙脱石散剂治疗病毒性腹泻,可有效干扰消化道病毒,保护消化道黏膜,改善肠道上皮细胞功能,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但长期应用会产生便秘,影响治疗效果。

重组人干扰素α-1b属抗病毒药物,肌肉注射给药后可与敏感细胞表面干扰素受体结合,生成大量抗病毒蛋白,干扰细胞中病毒蛋白复制,促进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对靶细胞毒作用,抑制病毒侵袭;可拮抗胃肠激素,加速肠内氯离子、钠离子吸收,并降低肠腔渗透压,发挥止泻效果[6]。需注意的是,肠道黏膜与肠道微生物共同构建、维持肠道与机体健康微生态系统,病毒性腹泻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临床上考虑通过补充益生菌制剂[7]。培菲康是临床常用益生菌,其成分包括双歧杆菌、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可增加肠道中有益菌含量,促进原有菌迅速增殖,抑制外部菌入侵,以此恢复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强机体免疫活性,提升免疫力。本研究首次将重组人干扰素α-1b及培菲康联合应用于病毒性腹泻患儿,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培菲康具有协同作用,有助于控制病毒性腹泻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新近研究证实,肠道疾病发生发展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特别是对血清学标志物中某些重要免疫特异性抗体研究报道越来越多[8-9]。有学者研究发现,腹泻患儿血清IgA、IgG及粪便sIgA水平均低于健康儿童,这可能与患儿身体机能未发育成熟、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导致其免疫功能处于失调状态[10]。然而目前关于病毒性腹泻患儿血清IgA、IgG及粪便sIgA水平研究报道较少,故本研究检测两组患儿IgA、IgG、sIgA水平,发现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gA、IgG及粪便sIgA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培菲康可降低病毒性腹泻患儿血清IgA、IgG及粪便sIgA水平。究其原因在于: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提高人体内吞噬细胞活性,强化吞噬细胞杀灭病毒能力,有效遏制病毒侵袭和感染,强化机体免疫功能;培菲康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生成量,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功能,抑制致病菌繁殖,纠正肠道菌群紊乱,改善肠道内环境,增强体液免疫功能。两者联合应用可从多个机制发挥免疫功能调节作用,提高血清IgA、IgG及粪便sIgA水平,而上述指标水平升高可直接对抗病毒复制,强化机体免疫功能,加快肠刷状缘受损细胞再生,修复肠黏膜,缓解发热、腹泻等症状,缩短康复进程。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益生菌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病毒性腹泻效果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干扰素病毒性益生菌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复合益生菌在高蛋白日粮水产养殖动物中的应用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干扰素 你了解吗
益生菌与水产动物肠道健康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益生菌?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