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的构建

2022-07-09苏国华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初中德育双减政策

苏国华

摘要:“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德育活动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德育活动开展提供科学的方向和路径,让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德育活动教育下,增强爱党、爱国、爱民意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奉献精神,培养责任和法治意识,并在积极的教育活动参与中,实现学生的德育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德育;“双减”政策;德育活动课程构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了“活动育人”的德育实施途径。在课程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双减”政策落地,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的精神松绑,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学生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和能动体验中,逐步形成积极的德育认识图式。本文以初中德育教育实践为例,谈谈“双减”背景下,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的构建。

一、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思想导向,行动指引

德育教育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与前途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密切联系。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知道如何选择和确定方向时,以德育为导向,让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思想路线,并在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作出科学的思想和行动规划。在科学的价值观导向和积极的价值判断中,激发起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促进学生在积极能动的学习体验中,建构积极的价值观。

(二)促进和谐,增進沟通

初中生正处在思想与道德发展的关键期和身心发展的剧变期,在积极的德育观念的引领下,学生能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依据科学的价值观判断,在问题分析、关系判断、行为选择上作出积极的取舍与行动,从而有效地增进人际关系之间的和谐友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积极沟通和交流。

(三)加强理解,增强合作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影响下,能够学会积极地转换角色,换位思考,并能够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深入理解和交往。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间的理解和互动,对相互间的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在积极的德育观念的引领下,学生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加入到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在相互间友好互助、团结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学习品质等的积极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的构建

“双减”是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质是育人模式的转变,其目的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双减”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需要握时代发展脉搏,不断寻找新的德育切入点,构建科学、有效的德育活动课程,形成积极向上的德育认知模式。

(一)节日课程活动:了解文化渊源,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节日和特定纪念日里储藏着无穷的德育资源。学校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以及特殊事件的纪念日等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构建一系列节日课程活动,寓教育于节日之中。积极的节日课程活动体验和实践,不仅丰富了学校德育活动的形式与内涵,而且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在清明节开展“诵读清明小诗”、“讲述英雄故事”、“网上祭英烈”等系列节日课程活动,让学生在祭奠先烈、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进爱党爱国情感。植树节是学生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的节日,学校以“美化绿化,有你有他”为主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种植树苗等活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感受美化绿化环境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

以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充足发掘德育资源,构建一系列节日课程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引导学生,让学生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志气,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劳动课程活动,认清劳动责任,培养奉献意识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劳动,热爱思考的民族。在几千年以来的劳动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创造了伟大的奇迹,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最新劳动课程标准量化了小学、初中的劳动实践规范,将劳动教育和德育融合,也是培养学生的劳动奉献意识和劳动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锻炼技能,磨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如班级劳动值日,学生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的清洁、保洁等劳动中,由此促使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学校开展“家政小能手”劳动教育活动,制定学生劳动清单,从最基础的扫地、拖地、买菜、做饭等做起,让家政劳动成为学生特殊的家庭作业。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义卖、扫街、图书管理等社会志愿服务,通过参加公益劳动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奉献意识。此外,学校利用劳动教育基地,开设各种生产劳动课程,如种植、饲养、修理、编织、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让学生在劳动课程中寻找劳动的乐趣,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课程是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认清劳动责任,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促使学生成为一名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合格公民。

(三)红色教育活动:传承革命文化,培养爱国精神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和开展红色精神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带领同学们穿越历史时空,走进战争年代,感受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了解当前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局势,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发展道路。在传承和弘扬积极的革命精神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民族文化的积极发展,促进学生的积极的德育理念的发展。

“走出去”,观红色景观,铸红色精神。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当地的红色文化馆、红色遗迹、烈士陵园等有着深刻的红色文化印记的地方,深入学习红色历史文化,了解中国在艰难革命时期的许多感人故事。走红色之路,做红色传人,由此激发学生传承革命先烈遗志、保卫祖国、奉献祖国的热情。

“请进来”,看红色故事,凝文化血脉。定期播放红色主题电影,引进红色主题报告会、举办书写红色经典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了解革命英雄、当代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党、爱国主义思想。

(四)礼仪教育活动,树立文明新风,提升道德素养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礼仪既是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学礼,无以立”,通过构建“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知礼、明礼、善礼”,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礼仪教育活动的构建,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陣地作用,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适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其次是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强化学校日常管理,注重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然后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抓住学校大型活动、重要节日活动、创建文明校园等契机,拓宽礼仪教育的内涵,采取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形式,利用广播站、宣传栏、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总之,在德育活动课程构建中,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节日课程、劳动教育、红色教育、礼仪教育等多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参与中,激发起积极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爱国意识等,在正确德育观的引导下,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其瑞.德育、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15).

[2]李大鑫.农村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化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 2019(21).

[3]戴华.依托经典童话,开发学校德育活动课程[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1(10).

[4]何虎.翰墨飘香 书画育人[J].基础教育课程,2017(1).

猜你喜欢

初中德育双减政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