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跨文化医疗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2-07-08张贺ZHANGHe齐佳茵QIJiayin李鲤LILi

医院管理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医学生跨文化

□ 张贺 ZHANG He 齐佳茵 QI Jia-yin 李鲤 LI Li

跨文化医疗能力是医务人员理解、尊重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信仰和习俗患者并为之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1]。美国最早开展跨文化医疗能力教育和培训,致力于培养医学生和医务人员与多元文化患者进行沟通的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医患沟通障碍,进而影响少数族裔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权益。自2000年美国医学教育联络理事会(The Liaison Committee on Medical Education,LCME)对医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文化能力标准之后[2],美国医学会(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A)、美国医学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等权威机构以及相关专业学会也提出了医务人员应接受跨文化能力培训的建议和要求。2005年,美国新泽西州成为第一个要求医务人员在获得医疗执照之前必须接受跨文化能力培训的州[3]。

2020年6月,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的成绩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WFME)的医学教育认证,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认证工作委员会认证的高校医学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为中国医学毕业生跨国界交流提供了便利[4]。随着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对医学生的跨文化医疗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某大学附属医院参加跨文化医疗能力培训课程医学生的自评出发,了解其跨文化医疗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相关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某大学附属医院于2021年7月—9月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开展跨文化医疗能力培训,选取参加培训的所有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跨文化医疗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调查,调查对象以匿名方式在线填写问卷,参加培训的医学生共计59人,参与在线问卷调查共计44人,问卷回收率74.58%,问卷有效率100%。

2.研究方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跨文化医疗能力培训课程结束后,向参训医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跨文化医疗能力自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调查问卷主要由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和跨文化医疗能力自评等部分组成。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包括学科/专业、学历、是否掌握第二外语等内容。跨文化医疗能力自评涵盖个人接受跨文化医疗能力培训的情况、对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在跨文化医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跨文化医疗知识积累和实践影响因素等。

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分用均数表示。使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进行项目间的差异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参与在线问卷调查的44名医学生中,以博士生为主,占总人数的97.73%;学科/专业以外科为主,占比47.73%;职称以未评聘为主,占比97.73%;英语水平以大学英语六级为主,占比95.45%;绝大多数调查对象未掌握英语之外的第二外语,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2.调查对象对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调查发现,90.91%的医学生在参加此次培训课程前没接受过跨文化医疗相关的知识培训;20.45%的医学生对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完全不了解,34.09%的医学生对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不太了解,仅有6.82%的医学生对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比较了解,无医学生对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非常了解。

从学科和专业类别上看,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和其他科专业的医学生中,分别有1人在参加此次培训课程前接受过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占总人数的6.82%;妇产儿科和五官科专业的医学生在参加此次培训课程前均未接受过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对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方面,“完全不了解”的内科专业医学生(3人)和外科专业医学生(3人)分别占6.82%,其他科专业医学生(2人)占4.55%,五官科专业医学生(1人)占2.27%;“不太了解”的内科专业医学生(4人)占9.09%,外科专业医学生(6人)占13.64%,五官科专业医学生(3人)占6.82%,妇产儿科专业医学生(1人)和其他科专业医学生(1人)分别占2.27%;“一般”的外科专业医学生(8人)占18.18%,其他科专业医学生(4人)占9.09%,内科专业医学生(3人)占6.82%,五官科专业医学生(2人)占4.55%;“比较了解”的内科专业医学生(1人)、外科专业医学生(1人)和五官科专业医学生(1人)分别占2.27%。

从英语水平上看,在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医学生(42人)中,对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一般”和“不太了解”的分别占34.09%;对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完全不了解”的占20.45%;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三级的医学生各1人,对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均为“一般”,分别占2.27%,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不同分组的跨文化医疗能力自评情况

3.调查对象在跨文化医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主要存在“英语能力不足”“缺乏跨文化医疗的实践经验”“对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宗教、风俗禁忌等了解不够”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等问题,其中“英语能力不足”和“缺乏跨文化医疗的实践经验”是医学生在跨文化医疗实践中面临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见表3。

表3 跨文化医疗实践中存在问题的选择和占比情况

从表3中可知,选择“英语能力不足”和“缺乏跨文化医疗的实践经验”这两项的调查对象在全部调查对象中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88.64%和86.36%。同时,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并未呈现出显著性(χ²=2.358,p=0.502),这表明各项目的选择比例不具有差异性,即除上述两项之外,“对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宗教、风俗禁忌等了解不够”“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等问题也是医学生在跨文化医疗实践中所面临的大问题。

4.影响调查对象跨文化医疗知识积累和实践的因素。通过调查,主要受“院校教育期间,未接受过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培训”“缺乏跨文化医疗实践的需求和环境”“临床工作太忙,缺乏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进入临床实践后,未接受过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培训”和“缺乏跨文化医疗实践的导师和榜样”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院校教育期间,未接受过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或培训”是影响调查对象跨文化医疗知识积累和实践的首要因素,见表4。

表4 跨文化医疗知识积累和实践影响因素的选择和占比情况

表4显示,选择“院校教育期间,未接受过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或培训”这一项的调查对象在全部调查对象中所占比例为79.55%,选择“缺乏跨文化医疗实践的需求和环境”这一项的调查对象在全部调查对象中所占比例为68.18%。同时,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呈现出显著性(χ²=10.880,p=0.028<0.05),这表明各项目的选择比例具有明显差异性,即调查对象认为,“院校教育期间,未接受过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培训”和“缺乏跨文化医疗实践的需求和环境”这两个因素对跨文化医疗知识积累和实践的影响大于其他项目,也是跨文化医疗实践中最应当加强的两个方面。

讨论

1.跨文化医疗能力培养应贯彻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本研究发现,44名调查者中仅有4名医学生接受过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3名医学生对对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比较了解”,而对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完全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医学生分别有9人和15人,占总人数的54.55%。此外,79.55%的调查对象认为,在院校教育期间,未接受过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或培训是影响其跨文化医疗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提示医学生的跨文化医疗能力仍显不足,在院校教育阶段和进入临床二级学科阶段对医学生的跨文化医疗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效果不佳。跨文化医疗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中国医学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和未来中国多元化人口的增长,有必要在医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强化对医学生跨文化医疗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跨文化医患沟通的能力。

2.建立跨文化医疗教育培训体系,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并重。本研究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其在跨文化医疗实践中存在英语能力不足、实践经验缺乏、文化知识积累不多、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等问题。提示对医学生的跨文化医疗能力培养应做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平衡和融合。跨文化医疗涉及诸多学科的内容,如医学、社会学、语言学、宗教学等[5]。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应建立跨文化医疗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跨文化医疗能力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医学生跨文化医疗能力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全方位培养;通过增加通识选修课,强化医学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宗教风俗禁忌、医疗观念、传统医学等方面知识的积累,以通识教育促进专业提升,形成两者的共融互通,避免因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对通识教育相对重视不够,而导致医学生知识视野狭窄、文化能力不足等问题。

3.着力提升跨文化医疗实践技能,提供跨文化医疗实践机会。本研究发现,“院校教育期间,未接受过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培训”和“缺乏跨文化医疗实践的需求和环境”是影响医学生跨文化医疗知识积累和实践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在院校教育阶段,医学生的跨文化医疗能力培养主要侧重英语语言能力,在跨文化医疗相关知识的积累和跨文化医患沟通的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相对欠缺。在临床实践阶段,医学生的服务的对象多为国内患者,缺乏跨文化医疗实践的需求和环境;此外,国内设有国际医疗部的医院数量较少,无法为医学生提供跨文化医疗实践的环境,也缺乏相关领域的导师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此,有必要加强跨文化医疗教育培训相关领域的研究,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跨文化医疗教育培训体系。在教育培训中,应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和途径,为医学生提供跨文化医疗实践的机会;通过邀请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参与其中,模拟跨文化医疗语境下的医患沟通,培养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其掌握跨文化医疗的基本技巧和策略,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医患沟通障碍、医疗观念冲突甚至引发医患矛盾。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医学生跨文化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军事院校教育应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院校教育贴近实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