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动画设计课程的“作品评论式”模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2-07-07徐雯雪

设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教学实践

徐雯雪

关键词:二维动画设计课程 美国课堂教学 作品评论式教学 艺术专业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6-0119-03

引言

在美国的艺术类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艺术类课堂教学,作品评论(Critique)环节都是贯穿其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涵教师教学、课内作业、教师指导、以及学生的作品讨论辩论会等重要环节。在进行个人作品创作时,学生的审美及创意的独特性会较为明显的体现,这种独特性是由其兴趣、成长背景、经历、艺术技能、人文素质等因素综合构成的。作品评论教学模式提供了较为民主的展现表达作品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性,培养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精神并体验其中的乐趣。除此之外,该教学模式对于锻炼学生的沟通以及辩论能力也有极大的好处。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单一主导者,而转换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独立见解和思考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贯穿整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还较为明显的体现在中期(Middle Critique)和末期(Final Critique)上。学生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将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展示和介绍,并积极参与到其他同学的作品评价和讨论中,在该课程的最终成绩中占有较为重要的比重分值。

我国目前的艺术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大多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即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表述这种方法,结合所需要传授的知识,向学生系统连贯的进行指导和教学[3]。对于艺术类课堂这种应该突出创造性与创新性的学科来说,讲授法虽然教学效率比较高,但这种偏向于“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开发自我创作思维,表达自我和对问题的研究思考中。这种灌输性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以强调创造力为主的艺术类学生是不利的。艺术类课程的重要特点就是强调自我创意创新的挖掘,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自由发挥水平。学生长期按照教师的习惯思维方式去进行课程教学,使得学生自身思维创意的挖掘,以及给与他人作品的意见和反馈没有得到锻炼,久而久之,就无法培养出具有大胆创新意识的学生。

一、“作品评论式”教学模式的历史与形式

从字面含义来说,“评论”(Critique)、“评论家”(critic)、“ 批评”(criticism)、“批评的”(critical)、“准则”(criterion)这一系列的单词都来自于希腊语中的一个单词家族[1]。而这种讨论辩论会形式的教学也来自于古希腊的学校,代表人物如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教学法(The Socratic Method)也称“产婆术”,他彻底打破了以教师讲述为中心的单一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对话式、讨论式以及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即通过向学生提出不同层面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最后总结出结论并进行归纳和定义[2]。苏格拉底教学法可以说是当今普遍运用于西方高校艺术类课堂教学,特别是艺术作品辩论讨论会(Studio Critique)教学法的早期渊源。

艺术类课堂教学中的作品式教学和习明纳尔(Seminar)教学法虽然都是以学生阐述和讨论主,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围绕主题的不同。习明纳尔教学法通常是根据教师设定的主题展开教学的,其中虽然也可能包含讨论的元素,但无论从讨论的内容,课后的作业和资料搜集来说,都是围绕着教师所定下的主题来进行的。在实际课程中,教师首先会在课上全面的介绍该学科的发展脉络、发展背景等知识,以及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之后学生会根据教师之前布置的对该主题的书籍和资料作业进行阅读、研究和个人观点阐述,其他学生就发言内容提出补充或评论,之后,在下一次课堂上,仍旧会继续对和该主题的相关的下一内容部分或章节进行学习、研究和讨论。

作品评论辩论式教学更加纯粹的聚焦于围绕每一位学生自己完成的艺术作品来展开。学生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完全是由学生自己选择并独立进行,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首先根据其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和不同阶段性过程的阐述,之后由教师引导及其他学生对于该作品的意见和疑问。在进行艺术作品评论时,独创性(Originality)和创造力(Creativity)是衡量和评判作品的核心标准之一,学生是否通过作品将其构思明确清晰地展现出来,以及是否在作品讨论辩论中运用语言得以合理表达,都是教师最终衡量其课程成绩的重要因素。

二、二维动画设计课程现状与授课研究

(一)二维动画设计课程概述

二维动画设计课程是我校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设置在动画专业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共48课时,3学分,6周,每周2次,每次4课时。该课程以培养學生创意思维、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态度为思想素质目标;以培养学生理解二维动画相关概念、制作流程,及二维动画软件Flash的熟练使用为知识目标;以培养学生构思策划、设计创作二维动画作品为能力目标。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本课程首先介绍二维动画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引入动画制作所需具备的各项知识概念,并介绍Flash软件的具体操作和动画的详细制作流程。课程难点在于深入理解传统二维动画与Flash动画概念上的联系与差别,掌握两者制作流程上的异同;熟练掌握软件中的各项工具的综合运用,并能与美学知识融合进行创作;理解Flash中的元件分类、使用及特点,熟练掌握引导层的概念、遮罩图层的概念、声音的编辑、Action动作脚本的编写;能够深入进行作品结构分析,并独立创作成熟的动画作品。

(二)作品评论式教学模式引入二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授课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作品评论式教学模式贯穿二维动画设计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创作全过程,但重点围绕平时创意设计作品作业和期末作品大作业两方面进行展开。在讲解动画的发展史、基础原理和分类、以及Flash动画的产生过程等理论部分内容时,注重结合当下较为新颖、兼具趣味性和代表性的优秀动画实例进行展示,同时融入平面构图、色彩构成等美学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未来动画发展趋势等进行讨论。在作品项目方面,二维动画设计课程的课内平时创意设计作业主要有四个,分别是:角色设计作业、逐帧动画制作、补间动画制作、交互动画制作。作业的设置旨在锻炼学生使用Flash软件,进行角色绘画设计的能力,并熟练掌握逐帧动画,引导线技术,遮罩技术,ActionScript脚本等使用和进行动画创作的方法。在该部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软件使用教学内容的铺垫下,主要以学生作品为核心,从创意构思、制作过程、所遇困难及如何克服、经验总结几个方面进行创作分享与讨论。

二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期末考试是以综合设计大作业项目进行,学生根据教师提供命题范围,撰写动画脚本,并按照动画制作的流程合理运用Flash软件,适当结合其他科目所学知识,如动画剧本创作、影视试听语言等基础课,和Photoshop、Painter、Premiere等软件,创作出完成度较高的动画作品。作品讨论式教学模式从综合设计的剧本构思就开始进行,并穿插在角色设计、场景创作、分镜头绘制和动画制作等过程中展开,学生首先需要对于教师所给命题范围进行资料的搜集和研究,并再次基础之上逐渐形成自己的创意想法。在综合设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讨论,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设计思路,并给予建议和引导。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教师请个别动画进度和质量较好的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展示和学生讨论分享,以带动整体班级的进度和创作水平。

三、“作品评论式”教学模式在二维动画设计课中的运用和实践案例分析

(一)角色设计训练作业

以二维动画软件课程中第8周、总课次第2次课程的“角色设计训练”作业为例。动画角色设计属于二维动画前期设计中较为常见,必不可少的内容,初期课程学生可以结合课上的二维动画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动画角色设计的定义、方法和案例分析,以及Flash软件的界面及工具栏使用的教学内容,从身边熟悉的人物、动物、事物等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思维的拓展,从而形成角色设计灵感草图若干,为进一步的角色设计成稿做铺垫。

作业:动画角色设计图(需包含角色形象图、三视图、角色表情图、角色姓名及角色文字简介),4课时。

教学体验:该作业的难点在于学生需要掌握动画角色设计的思想、角色设定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Flash软件的基础绘画功能,最终能够将原创角色设计内容以Flash软件实现。在“作品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作品“溱溱”(见图1)的作者在讨论环节时阐述,作品的创意融合并选取了当下较为关注的热点“大运河”为主题,前期对大运河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影像进行了一定的搜集和研究,后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想确定了大运河精灵的形象。以大运河开放、促进文化交流等特点为大运河精灵角色设定了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的性格,并绘制了若干草图。外观的斗笠蓑衣、荷叶、浪花等都与“水”有关,手中货船与运河关联。同时角色名字“溱溱”二字,代表多、繁盛,三点水符合了运河的元素,也表现出大运河所带来的繁荣景象。

在作品讨论环节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就该作品的创意过程、色调、形象绘制与细节的把控,以及整体构图都进行了交流和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就Flash软件中的笔刷较为单一做了交换意见,“溱溱”作者学生提出了在绘制过程中,可以利用Photoshop软件中的笔刷进行线条绘制,之后导出线稿图,再导入Flash软件中进行上色的经验。这种讨论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交换,也为后续制作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二)补间动画制作作业

以二维动画软件课程中9周,总可次第6次课程的“补间動画制作”作业为例。结合课上已讲授的Flash软件中的层、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形状补间、引导层等内容,进行更为复杂的动画练习,深化课程训练。

作业:综合使用帧、元件、补间、引导线等功能,以小球弹跳动画为主体,并另外加入不少于2个运动元素,绘制背景,完成一段动画。4课时。

教学体验:该作业的难点在于熟练掌握并综合利用课上已讲授的Flash绘图工具、形状变形动画与运动变形动画,及引导线技术与遮罩技术的制作方法,同时结合学生自生的创意思维,来制作动画片段,在制作过程中还需注意运动物体的流畅度及画面细节的处理。图2、3动画作品以一个白色的弹跳小球动画从至右边出画面为主体,仔细观察白球并非一个简单的小球,而是在右边出画面时伸出了白色团子猫尾巴,右边入画的黑猫跑入画面,跳上空冰淇淋筒,团成一团变成了一个黑色冰激凌,之后被一只手拿走。该动画作品整体构思巧妙,画面风格轻松愉悦,主体物体运动流畅。在作品讨论过程中,该学生表明在此动画片段作业制作过程中,动画内容是围绕着白色的弹跳小球一步一步构建的。首先根据课上教授内容制作了小球在画面中跳过,为了避免过于简单,想象出了白色团子在出画面之前伸伸猫尾巴的动画。有了白猫的想法之后,自然而然地绘制了黑猫,并用数位手绘板绘制了逐帧动画,并将黑猫设计为跳至冰激凌桶里融化成冰激凌,并被手把冰激凌拿走,从而增加了整体动画的趣味性。

图4动画作品以两只小鹿追赶一个跳跃的小球为动画主体,背景配色风格梦幻且富有层次感,小鹿的跳跃动作连贯流畅,与小球相互呼应构成有趣的动画。学生在讨论时表示,在创作时,首先绘制了背景并运用了“元件”,注重图层的合理分配,同样的树木只需要绘制一个,之后建立成“图形元件”反复使用即可。之后制作小球弹跳的动画,为了使其看上去流畅且符合惯性原理,在补间中设置了课上所学的“缓动值”,后根据小球的跳跃绘制了小鹿动画。在绘制小鹿动画时,研究了现实生活中鹿的跳跃运动,并以此为参考素材,绘制出了连贯的小鹿跳跃动画。该生在阐述过程中,所提到的利用可以反复使用的“元件”来进行背景绘制,根据实际素材资料,来解决动态绘制困难的问题,频频得到了其他学生的点头认可,甚至有同学在进行笔记记录。

在作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学生态度越来越积极,创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构成了全班的一种良性创作互动。

四、作品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殊价值及实践意义

(一)加强教学互动性与民主性,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品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讨论”,其特殊价值就在于教学过程中的赋权,学生享有思考与回馈的权利。这种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拉近了课堂的距离,在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灵感和创意的火花,并从实践技术上交流经验。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单一主导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自己的研究和思考,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想法来反驳教师。[4]在在课堂教学开展讨论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位参与者的观点都是收到欢迎和尊重的,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表达自己最真实的看法。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相对平等、民主的空间,极大地缩短了师生之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固有的距离感。通过学生的作品演讲交流与讨论,在沟通之中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事物的能力,在展示和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听到其他同学的思维观点,从而加深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精神[5]。

在展开作品评论式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明显提升。在课上时间内更加主动地和教师交流,提问的学生人数也有明显增加。在课后询问创作相关问题,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作品的学生人数也有明显提升。学生对于作业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较为显著。

(二)学生多维度综合能力的提升

美国的学生往往给人以善于表达,善于沟通的印象,而国内的学生相对来说略显害羞,特别是当众讨论时,即便有不同想法,也不太敢于抒发自己观点。表达与沟通这一基本能力,和学校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受到长期以来整体教育氛围、学生个体性格差异,以及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没有主动交流反馈意见的欲望,师生之间互动较为缺乏。而作品讨论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表达能力、人际合作与交往能力、自信心提升等纳入到学习成果的评价中[6]。特别是对于艺术类的学生来说,表达与沟通显得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更为重要。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作品创作过程和艺术思想,以及大胆地指出对于其他艺术作品看法和见解,是一个艺术类学生,或者说是一个未来的艺术家或设计师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不仅如此,专心地、礼貌地、认真地对于他人所给意见和评价的聆听,无论是在学校课堂上,还是在未来的社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作品讨论式教学模式即是在给予学生在对于个人创作阐述和讨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其表达沟通能力进行了培养和训练[7]。该教学模式展开后,课上更加勇于、敢于、甚至乐于发言的人数增加,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够更加自主地尝试自行解决,或者与其他同学相互沟通从而获取解决方法。在问题解决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也得到了提升。

(三)有效加强原创性与创造性思维。在艺术类专业里,学生作品是否有“原创性”,是衡量一个学生作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具有创造力的首先必要条件,就是要具备创造性思维,结合美国大学艺术类课程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开放性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温床。它要求我们有相对较为开放的空间、环境及开放的态度[8]。作品讨论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运用,加大了整体课程的开放性程度,从而充分给予了学生激发创意和头脑风暴的平台。在学生准备自己的作品介绍之前,会需要经过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实践绘制、发现和解决问题等过程。这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以及課程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教师则需要减少固有惯性思维中的条条框框,真正能够因材施教,根据每个的学生进展给予引导性的建议。通过作品评论式教学模式的贯穿训练,学生更加有意地将自我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融入综合设计的创作,无论是从创意构思,还是动画画面设计制作上都有较大的进步。

结语

美国的艺术设计乃至影视动画都非常发达,世界一流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影视导演等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和他们对艺术类学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美国采用的作品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从而帮助学生向更深层次进行艺术内容的挖掘,也有效地锻炼了其表达能力和研究能力。在二维动画设计课程中结合我国课堂教学和学生特点,合理的结合和采用作品讨论式教学,有效地弥补了目前艺术类课程教学中普遍还存在的教学单一、灌输为主的问题,学生从原来的不敢开口、不愿开口,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和意见,使得学生更加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和创作中。也从而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意思维,优化和提高了教学质量。结合我国国情和教学的特性,将该教学模式其融入到我国高等院校的艺术类课程教学中来,可以促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兼备的人才培养,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教学实践
职业学校艺术专业“团—团”合作探讨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