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22-07-07黄健发陈瀚凌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融合教育特殊教育

黄健发 陈瀚凌

摘 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发布为区域普特融合教育活动课程的深入探究提供了信心、动力与指引。文章立足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与意义,从课程建设的背景、课程理念定位、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介绍广州市海珠区跨越普、特校的融合课程共建模式,分享课程实施的措施与评价要点,为同行的科学研究提供实践素材。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普特融合;活动课程

所谓天使,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为“特殊生”)而言,为“折翼天使”,虽有缺陷,但仍能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融入社会,快乐成长;对普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为“普通生”)来说,是“爱心天使”,是爱与阳光的化身,友善待人,助人自助。“与天使同行——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手拉手做融合”项目由该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为“特殊学校”)发起,旨在联合普通中小学校,引领不同的“天使”在普特融合活动中结伴同行,携手进步。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可同步在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实施的普特融合活动课程,效果较好。

一、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缘起与推进

1.融合教育需要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合作推进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已经成为教育革新的一种潮流,在打破特殊学校的隔离、封闭性,在平等和不受歧视的前提下,尽可能将特殊儿童安排在所在社区的普通学校就读,并提供最适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能力和背景的特殊儿童能够得到尽可能好的公共教育[1]。在实施融合教育过程中,特殊学校的职能逐渐转型为区域性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开展宣导、评估、协调、培训、指导等工作[2]。诸如北京、上海、厦门等作为国内融合教育的先行者,已沉淀出很多先进、可行的经验。

近年来,在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海珠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推动,融合教育也在多所学校之中进行探究与实践,促使学校行政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具弹性、合作性与接纳性,从而为身处普通学校的特殊生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持服务。然而,特殊学校仍是当前特殊生安置的重要场所,尤其对于中、重度残疾的特殊生来说,如何更好地让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是众多特殊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

2.普特融合活动为“双减”政策的落实开辟实践路径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与落实,社会实践类教育、公益志愿类活动作为学校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形式,其优势愈加明显。在此背景下,普特融合活动的现实意义在于实现了特殊教育、融合教育以及少先队教育等多专业的整合,引领特殊生与普通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跨越校内外的融合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以此拓展他们的社会视野,充实课余生活,同步提升特殊生与普通生的能力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并推动特殊学校、普通学校以及社区融合教育环境的建设[3]。

二、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普特融合活动课程是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融合共同体在分析《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及《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等国家课程共性[4],结合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的特色项目建设,立足特殊生与普通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等情况下进行规划、构建、实施并不断完善,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儿童性、激励性、生活性及支持性(见图1),是多元活动课程支撑下,育人为本,成果导向,跨越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有分有合的区域选择性活动品牌。

1.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课程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经历大量感知——体验——参与的情感碰撞和实践活动,培养人文情怀、促进品格健全、引导责任担当。促使普通生形成尊重他人、友善待人、關怀弱势群体的良好品德与社会责任;促使特殊生感受社会的关爱并能以力所能及的行动感恩他人,形成基本的生活适应能力及良好的品德。

注重儿童性与趣味性。尊重特殊生与普通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爱好,采取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关爱他们成长,重视游戏教学,寓教于乐,注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体验性、趣味性活动,努力增强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倡导资源整合,推动多元融合。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联合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行政及教师、社工与志愿者、家长以及各行业工作人员力量,在校园、家庭与社区中深挖不同资源支持课程实施,最大限度地创造融合实践的机会与平台[5],促使上述环境中的相关人员广泛参与,实现更多元的融合。

2.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目标构建

立足于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上述三套国家课程,根据特殊生与普通生能力起点情况,着眼他们的发展需求,确立“普特相宜,融行一体”的动态分层育人目标,包括三个面向,八个维度(如图2),实行全面培养,差异辅导,以有效激励和引导学生的意识建立,行为养成与能力提升。

三、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联合性的特点,激励、实践以及支持的因素在促进教育成效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普特融合教育中提供什么支持,开展哪些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什么举措提高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是本课程实施的关键问题。为此,在经历框架搭建,规划设计;基地建设,师资培养;效能评估,完善模式;推广示范,辐射引领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基础上,本课程努力探索形成“三个一”的实践路径,具体包括一个支持系统,即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方联合的支持系统;一个实践平台,即为“与天使同行”社区融合实践活动平台;一个奖励机制,即基于少先队红领巾奖章的评价方式。该课程实践路径有效推动了区域内众多学校、家庭及社区融合教育系统的完善,促进了普、特学生共同发展。

1.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实施

普特共研,理念共筑。从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建构到实施,均强调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教师们共同教研,优势互补,集体备课,协同教学,促使课程内容更加贴合两校的工作安排及学生发展需求,同时也透过组织融合教师培训营、开展普特融合艺术节等方式,加强普、特学校教师间的学习交流,进一步形成融合教育的理念共识,提升融合教育的实施技能。

情感铺垫,渐进融合。指向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的一个固定班级(中队)、批次的学生开展系列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课时安排为“10+10+18”课时,实行有分有合,渐进式教学。其中面向特殊学校的为10课时,核心任务是培养特殊生社区礼仪与安全意识,预告融合活动的内容;面向普通学校的10课时,逐步引导普通生认识、了解特殊群体,激发他们同情他人、乐于助人的朴素情感;同时面向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的为18课时,用以引导特殊生与普通生在实践活动中融合与成长。具体教学和活动时间将结合相关学校教育需要、社区工作安排,原则上于一个学年内完成。

夯实内容,丰富形式。本课程由特殊教育宣导以及融合实践活动两个板块构成,具体包括特殊教育影片观赏活动课、特教宣导主题班队课、融合绘本共读共享课、队干部少先队活动设计与组织技能培训、普特校园手拉手活动、沟通技巧与社区安全课、普特亲子家庭户外游历活动、少年宫梦想书屋志愿服务、手拉手社区爱心探访以及迎春花市义卖等内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任务持续增多,难度不断递进,沟通互动逐渐深入,场域由校园逐步拓展至不同社区。

多方支持,资源整合。课程注意深挖特殊学校、普通学校、家庭与社区合作机会,盘活区域融合活动资源,广泛寻求帮助,建立适合于特殊生与普通生开展融合实践活动的基地,同时邀请家长、社区工作人员等担任有关课程的义教人员,形成学校、家庭与社区为课程有效实施而主动联系、长期参与、无私奉献的合作体系。

2.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强调尊重学生类型、个体差异。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既关注全体达成总体目标,又關注学生尤其是特殊生的个别化目标,帮助每个学生获得发展;课程坚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评价的根本目的,通过评价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课程评价主体多元。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学生个体、社工、社区工作人员及有关志愿者,既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又是课程评价的主体,一方面可更加综合、客观评价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完善课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普通学校教师的融合教育理念意识与特殊教育专业能力,促进家长对课程的了解与支持,提升社区人员对特殊群体的尊重与接纳。

课程评价方式多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案例征集活动等方式进行特教宣导课及融合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综合行为观察记录、成长档案、少先队红领巾争章等方式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激励评价;运用“海珠区中小学手拉手做融合”实践基地遴选与授牌以及先进个人评比等活动对实施课程的集体与教师个人进行绩效评价。

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了“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创设融合教育环境,推动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 等任务举措,增强了我们探索与推广区域普特融合活动课程项目的信心与动力,接下来,我们将在行动计划的指引下,进一步夯实课程内容,完善相关资源配套,开展更广泛的实践,进一步推动区域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陈青云.融合教育的理念认识和实施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21(11).

[2]李拉.融合教育管理:概念、目标、主要特征及核心内容——融合教育理论研究专题(四)[J].现代特殊教育,2021(21).

[3]简丽萍.以活动为载体实现普特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9).

[4]徐永海,黄健发,陈瀚凌.培智学校与普通学校基于多元活动课程的德育共建模式探究——以广州市某特殊学校“与天使同行”项目为例[J].教师,2021(17).

[5]许小燕.浅谈普特融合背景下特殊儿童的生活教育——以江苏省海安市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21(7).

课题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多元活动课程整合的普特创新融合的行动研究”(2020YQJK056)

编辑/王    波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融合教育特殊教育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设想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激励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探究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