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精胰岛素结合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22-07-05李冬玲

天津药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甘精激动剂二者

李冬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东 514700)

糖尿病是指一组以高血糖为症状的代谢性病症,而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病症,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其诱发主要受家族遗传、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2型糖尿病会对患者的肾、眼等部位造成明显慢性损伤,降低患者血浆蛋白,使全身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引起酸性中毒,甚至诱发多种并发症状,让患者出现失明、肾衰竭等,引发尿毒症[1-2]。甘精胰岛素是一种人工胰岛素类似物,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可以使血糖保持稳定,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激动剂归属于最新的注射类降糖药物,其主要是利用葡萄糖的依赖方式,直接作用在胰岛的β细胞内,起到良好的降糖功效,可以有效促进胰岛素分泌,并由肠道进行分泌合成[3-5]。本研究选取本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GLP-1受体激动剂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0)和单一组(n=40),单一组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GLP-1激动剂(利拉鲁肽)。单一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2.43±4.22)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1±0.26)年。联合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2.57±4.2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6±0.25)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血糖或糖化血清蛋白检查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②患者对研究药物无过敏现象;③无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④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患有心、肝、肾等恶性肿瘤病症;②患有造血功能障碍;③患者合并其他代谢类病症。

1.3 方法 两组患者用药前均按照糖尿病的治疗要求进行膳食、运动和治疗,并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口服,0.5 g/次,2次/d。单一组使用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初次用药量保证在0.15 U/(kg·次),1次/d,随后结合患者每日早餐前后的血糖水平加减使用量。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给予GLP-1受体激动剂,选取利拉鲁肽,在睡前皮下注射,首次使用剂量保持在0.6 mg/d,随后结合患者每日早餐前后的血糖水平,在治疗5~7 d后增加用量到1.2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治疗6个月后,空腹血糖(FBG)含量不超过6.7 mmol/L,糖化红蛋白(HbAlc)含量不超过6%,餐后2 h血糖含量不超过7.2 mmol/L;有效:治疗6个月后,FBG维持6.7~7.4 mmol/L,HbAlc含量保证在6%~7%,餐后2 h血糖含量维持7.2~8.4 mmol/L;无效:治疗6个月后,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现象。显效、有效均计入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①疗效。②胰岛素变化:记录对照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β分泌(HOMA-β)、胰岛素抵抗(HOMA-IR)变化。在患者治疗前后收集外周静脉血液,于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出上层血清后,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FINS,并计算HOMA-β和HOMA-IR。HOMA-β=20×FINS/(FBG-3.5),HOMA-IR=FBG×FINS/22.5。③血糖变化:记录对照两组治疗前后FBG、HbAlc变化。④血糖漂移状况:记录对照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最高值、血糖最低值和血糖漂移系数变化。⑤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对照两组恶心、腹泻、呕吐、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单一组的77.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HOMA-β、FINS和HOMA-I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OMA-β和FINS均较治疗前升高,HOMA-IR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HOMA-β和FINS高于单一组,HOMA-IR低于单一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水平比较(±s)

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单一组比较,△P<0.05

HOMA-β(%)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40 22.31±2.23 68.23±6.82*△单一组 40 22.45±2.24 37.33±3.73*FINS(mU/L)7.14±0.71 7.16±0.72治疗前 治疗后10.01±1.01*△8.88±0.89*HOMA-IR(%)5.12±0.52 5.07±0.51治疗前 治疗后2.33±0.23*△3.89±0.39*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 治疗前两组FBG和HbAlc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BG和HbAlc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FBG和HbAlc指数低于单一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s)

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单一组比较,△P<0.05

HbAlc(%)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40 8.12±0.81 6.62±0.66*△ 6.86±0.69 4.43±0.44*△单一组 40 8.14±0.82 7.33±0.73* 6.81±0.68 5.76±0.58*组别 例数FB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2.4 两组血糖漂移状况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血糖最高值和血糖漂移系数低于单一组,且血糖最低值较高于单一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糖漂移状况比较(±s)

表4 两组血糖漂移状况比较(±s)

与单一组比较,△P<0.05

血糖最低值 血糖漂移系数4.32±0.42△ 7.14±0.71△3.77±0.38 8.33±0.83组别 例数联合组 40单一组 40血糖最高值11.98±1.98△13.12±1.31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与单一组的15.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诱发患者血糖上升,其发病主要原因与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生活习惯紊乱等密切相关,临床主要特征为多尿、视野模糊、皮肤瘙痒等。2型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血糖增高致使患者出现周围正常血管发生病变,导致患者出现下肢疼痛、溃烂的现象,且对患者的神经造成压迫和毁坏,引发神经病变,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其他炎症,机体内的免疫能力也会降低,致使人体内环境被细菌污染,从而引发动脉硬化、脑出血等病症,若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病情就会表现出进行性发展,甚至出现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衰竭[6-8]。

甘精胰岛素可以利用改变人体内的胰岛素结构,来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可以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含量,调节患者体内糖代谢变化,促使蛋白质的生成,有效控制脂肪内脂解的合成,抑制患者机体内蛋白水解,且其归属于长效胰岛素,可以保证血药浓度维持平衡,有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利拉鲁肽归属GLP-1激动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合成,延迟胃部排空,利用中枢性的食欲控制来减少患者的膳食摄入量,起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还可以主动吸收钠离子和葡萄糖进入细胞组织,能够有效维持葡萄糖的动态稳定,且该药物可以有效刺激患者胰岛素的生成和分泌,还不会受到酶的影响,可以直接刺激到GLP的受体,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还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心脑血管及肾脏[9-10]。本研究对于糖尿病患者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GLP-1受体激动剂,结果表明,联合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单一组(77.50%)(P<0.05),提示二者联合可以加强疗效。分析原因在于,二者联合可以有效调整患者胰岛素功能,加强血糖的控制能力,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调节患者的血糖指标,同时提高机体内基础胰岛素,延缓药物的作用时长,且不会出现明显峰值,促使胰岛细胞能力的康复,从而加强治疗的效果。

经进一步研究表明,治疗后联合组HOMA-β和FINS高于单一组,HOMA-IR低于单一组(P<0.05),提示二者联合可以改善胰岛素变化。分析原因在于,二者联合可以有效调节胰岛素水平,有效提高患者体内细胞至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其反应性能,加强细胞组织对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加强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还可以刺激β细胞组织的生成和分化,减少其凋亡的数目,促使胰岛素基因的转录,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本研究数据表明,治疗后联合组FBG和HbAlc指数低于单一组(P<0.05),表明二者结合能调节血糖水平。分析原因在于,联合用药能够控制肾脏对葡萄糖的吸收,达到降糖、控糖的作用,从而有效调节血糖水平。本研究数据还表示,治疗后联合组血糖最高值、血糖漂移系数低于单一组,且血糖最低值高于单一组(P<0.05),提示二者联用可以改善血糖漂移状况。分析原因在于,二者联合可以快速起效,有效减少药物作用时间,可以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能比较平稳地控制血糖,有效避免患者机体内血糖发生大幅度波动。且二者联用,能够发挥良好的药物优势,可以有效加强控制血糖的效果,还能够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康复,缓解胰岛素抵抗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波动,改善血糖漂移状况[11-12]。本研究数据还表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与单一组(15.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二者联用具有安全性。

综上所述,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对于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改善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水平,调节血糖漂移状况,且具有安全性。

猜你喜欢

甘精激动剂二者
比较观察联用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猪肝中4种 β 2-受体激动剂残留
川芎嗪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具有减肥作用的降糖药
摇曳
格华止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Units 13—14词语辨析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