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在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2022-07-05黄光辉

江西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筋膜肌瘤麻醉

黄光辉

(河南省新郑市中医院麻醉科,郑州 451100)

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疾病,但手术创伤会诱发强烈应激反应,同时还会影响患者卵巢的血液供应, 导致血液动力学异常波动,并会诱发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1-2]。超声下腹横筋膜(TFP)是指在超声引导辅助下实施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 该方法可以对下腹部表层和神经内部产生有效镇痛作用, 还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应激反应, 且在超声的辅助下可以准确定位,提高麻醉功效和安全性[3-4]。 本研究挑选104例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 讨论TFP 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 年1 月至2020年12 月我院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0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2)和联合组(n=52)。 常规组:已生育一胎27 例,已生育两胎及以上25 例;年龄32~47 岁,平均(36.12±3.61)岁;病程4~31 月,平均(17.47±1.74)月。 联合组:已生育一胎26 例,已生育两胎及以上26 例;年龄33~47岁,平均(37.21±3.62)岁;病程4~31 月,平均(17.51±1.75)月。 两组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选取标准 (1)纳入:经超声检查被确诊为子宫肌瘤;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无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2)排除:伴有心、肝等主要脏器恶性肿瘤;伴有严重血液功能疾病或感染疾病;伴有麻醉禁忌者;对本研究麻醉药物有过敏现象;患者患有外周神经病支配区域感觉障碍;患者伴有其他严重内分泌疾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室前均禁止使用镇静类辅助药剂,在入室后打开上肢静脉道路,并且常规使用监护仪器检测患者血压、心电、血氧,使用脑电传感器深度检测仪观察麻醉的深度。需注意所有操作应由同一位资深麻醉医生完成。

1.3.1 常规组 使用常规全身麻醉, 在手术前8 h内禁食,3 h 内禁水,入室重建静脉通道,检查患者心电、脉搏、血压,血氧饱和等,使用0.5 mg/kg 的咪达唑仑,1 mg/kg 的丙泊酚、0.5 μg/kg 的舒芬太尼、0.6 mg/kg 的罗库溴铵进行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并在诱导后实施气管插管,在术中机械通气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为35~44 mmHg,最后在麻醉维持阶段使用丙泊酚加瑞芬太尼, 保证丙泊酚泵注速度为4~10 mg(kg-1·h-1),保证瑞芬太尼0.2~0.5 μg(kg-1·min-1), 并结合术中需求间断追加0.02 mg/kg 苯磺顺阿曲库铵,保证脑电双频指数为40~60,最后在皮肤缝合时停止使用静脉麻醉药物。手术结束后两组统一配置术后镇痛泵:50 μg 舒芬太尼+盐酸纳布啡60 mg+地塞米松5 mg 加生理盐水配置到100 mL。镇痛泵锁定时间15 min。接通镇痛泵之前统一给于镇痛首次剂量: 舒芬太尼5 μg 加盐酸纳布啡6 mg。

1.3.2 联合组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使用TFP, 患者取仰卧体位,常规进行消毒铺巾,麻醉医生选取患者腋中线入路,并将超声仪器探头放置在前腹壁,移动探头直到可以清楚表现出腹壁的3 层肌肉,随后探头向腋中线方向移动, 直到腹横肌消失并持续为胸腰筋膜, 使用平面内穿刺技术确定针尖在患者胸腰筋膜与腹横筋膜前的间隙, 回抽没有出血现象后, 注入局部麻醉药物0.25%罗哌卡因20 mL。 同样的方法阻滞对侧。

1.4 观察指标 (1)围术期变化,记录对照2 组镇痛泵按压有效次数、 术后活动时长、 术后排气时长、肠鸣音恢复时长变化。 (2)记录对照2 组术后2 h、术后6 h 疼痛程度、镇静效果变化,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法,总计10 分,0~1 分表示未感到疼痛,2~4 分表示微弱疼痛,5~7 分表示明显疼痛,7分以上为强烈疼痛; 镇静效果: 使用镇静效果量表,1 分表示焦虑烦躁,2 分表示镇静清醒,3 分表示贪睡, 可以听取意见,4 分表示入睡, 但可以叫醒,5 分表示入睡状态良好,对刺激有反应,6 分表示睡眠较深,呼叫没有反应。 (3)血流动力学,记录对照2 组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切皮(T3)、打开腹膜(T4)、术后开始后(T5)、手术结束(T6)时期的高压(SBP)、低压(DBP)、心率(HR)变化。 (4)炎症程度,记录对照2 组术前、术后、手术24 h 后、手术48 h 后白细胞-6(IL-6)变化(5)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围术期变化 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按压有效次数少,且肠鸣音恢复时间短、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短、术后恢复活动时间短(P<0.05)。 见表1。

表1 围术期变化(±s)

表1 围术期变化(±s)

组别 例数 按压有效次数(次) 肠鸣音恢复时间(h) 术后恢复排气时长(h) 术后恢复活动时长(h)联合组常规组52 52 t P 3.23±0.32 7.51±0.75 37.850<0.001 15.36±1.53 25.08±2.51 23.844<0.001 36.12±3.62 51.57±5.15 17.698<0.001 6.85±0.68 19.67±1.97 44.359<0.001

2.2 疼痛程度、镇静效果 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疼痛程度分值低,镇静效果分值高(P<0.05)。见表2。

表2 疼痛程度、镇静效果(±s,分)

表2 疼痛程度、镇静效果(±s,分)

组别 例数疼痛程度术后2 h 术后6 h镇静效果术后2 h 术后6 h联合组常规组t P 52 52 4.92±0.49 5.04±0.51 1.224 0.224 2.17±0.22 3.26±0.33 19.818<0.001 4.17±0.42 4.24±0.43 0.840 0.403 3.12±0.31 2.37±0.24 13.795<0.001

2.3 血流动力学 与常规组比较, 联合组T3、T4、T5、T6 阶段SBP、DBP、HR 数值低(P<0.05)。 见表3。

表3 血流动力学(±s)

表3 血流动力学(±s)

时间 T2 T3 T4 T5 T6 SBP(mmHg)组别联合组常规组例数 T1 52 52 t P HR(次/min)联合组常规组52 52 t P 123.21±12.32 122.94±12.24 0.112 0.911 72.63±7.26 72.81±7.28 0.126 0.892 114.52±11.45 114.31±11.43 0.094 0.926 68.16±6.82 70.05±7.01 1.394 0.529 117.54±11.75 126.53±12.56 3.769<0.001 67.24±6.72 76.24±7.62 6.388<0.001 116.32±11.63 127.14±12.71 4.529<0.001 69.53±6.95 79.65±7.96 6.906<0.001 114.62±11.46 121.63±12.16 3.025 0.003 71.36±7.34 75.32±7.53 2.716<0.001 112.64±11.26 118.78±11.88 2.705 0.008 72.12±7.21 76.77±7.68 3.183 0.001

2.4 炎症程度 与常规组比较, 手术1 h 后、 手术24 h 后、 手术48 h 后联合组IL-6 含量低 (P<0.05)。 见表4。

表4 炎症程度(±s)

表4 炎症程度(±s)

组别 例数 术前 手术1 h 后 手术24 h 后 手术48 h 后联合组常规组52 52 t P 54.26±5.42 54.63±5.46 0.347 0.730 55.12±5.51 63.54±6.35 7.222<0.001 58.25±5.83 70.51±7.05 9.664<0.001 56.12±5.62 62.54±6.25 5.508<0.001

2.5 不良反应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3.85%较低于常规组19.23%(P<0.05)。 见表5。

表5 不良反应[n(%)]

3 讨论

现今,子宫肌瘤患病率逐渐增长,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而子宫肌瘤剔除术适用于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子宫疾病, 虽能够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疾病,但术中血压升高、心率过快,心肌耗氧量过多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影响手术的效果。 在全麻的情况下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 可以有效避免出现HR 过快、血压升高的现象,但全麻患者处于较深的麻醉状态,会延长术后麻醉清醒的时间,增加麻醉的风险,且由于周围神经的传递传导,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 因此选取理想的麻醉镇痛方式,有利于获取良好镇痛、镇静的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5-7]。

TFP 通过向腹横筋膜与胸腰筋膜之间的间隙注射局部麻醉药, 从而阻断患者神经传导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同时还可以对患者腹部肌肉神经周围进行阻断。 超声引导下能够实时监测穿刺针头的走向范围, 能够直观的观察到药物灌注的具体位置。 因为两层筋膜紧密贴合,并且穿刺部位脂肪垫较厚, 超声引导下穿刺大大降低了穿刺刺破腹膜的概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且可以有效阻滞T12—L1 脊神经分支。 超声引导下穿刺针定位能够精准的将药物注入腹横肌筋膜汇合处, 并延续至胸腰筋膜部位,有效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准确阻滞髂腹下、骼腹股沟神经,保证镇痛的效果从而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还可以降低过敏现象的发生率。 同时对患者呼吸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损伤较小, 对术后镇痛有较高的安全保障。 本研究对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取TFP,结果表示,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镇痛泵按压有效次数少,且肠鸣音恢复时间短、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短、术后恢复活动时间短(P<0.05),提示该方案可以加快患者围术期康复。 分析原因在于:该方案可以抑制部分交感神经兴奋产生,并且降低术中患者的血压, 且该方案还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管的收缩, 使机体内的炎症细胞因子产生下降,有效保护神经功能,保证清醒过程的完整,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且该方案可以充分满足手术过程中的需求,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的康复[8-10]。

此外, 与常规组比较, 联合组疼痛程度分值低,且镇静效果分值高(P<0.05),提示该方案可以缓解疼痛,加强镇静效果。 分析原因在于,该方案可以加强对患者的麻醉功效, 同时使镇痛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对于循环的稳定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镇痛机制是阻碍钠离子流向神经纤维内,对神经冲动信号传递造成可逆性阻碍, 起到减轻疼痛的功效,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出现术后躁动,有效达到镇静的效果[11-12]。 本研究数据表示, 与常规组比较, 联合组T3、T4、T5、T6 阶段SBP、HR 数值低(P<0.05),提示该方案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 分析原因在于,该方案可以阻断手术伤害性的传导,有效减少中枢神经敏感化,可以有效控制应激反应, 还可以降低中枢交感神经冲动的传导,有效控制外周交感神经活动,且其能够有效促使肌肉放松,使氧化应激反应保持稳定,还可以使交感介质释放量降低, 对于循环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利于患者加速康复。 本研究数据表示,与常规组比较,手术1 h 后、手术24 h 后、手术48 h 后联合组IL-6 含量低(P<0.05),提示该方案可以降低炎症反应[13-15]。分析原因在于, 该方案可以作用于粒细胞加入炎症变化的各个阶段,有效达到抗炎的功效,还可以控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溶酶体的生成,减少患者疼痛感,避免周围神经敏感化,减少炎症程度敏感程度,降低炎症反应,还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炎症状况, 可以有效抑制炎症黏膜组织的分泌,降低炎性物质的分泌,加强患者的恢复能力。 本研究数据还表示,联合组不良反应3.85%较低于常规组19.23%(P<0.05), 提示该方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TFP 对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患者麻醉中, 可提高镇痛镇静效果, 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炎性应激变化,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筋膜肌瘤麻醉
颅底筋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