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7-02陈少娟黄后姿陈坚德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血浆神经功能满意度

陈少娟,黄后姿,陈坚德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528200)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发性破裂或阻塞,引起脑组织损伤[1]。集束化护理可通过整合一系列有循证证据的护理措施并实施,从而对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优化护理措施提供帮助。因此,本研究将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3月1日~2021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80岁;意识清楚,可以与医护人员合作。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颅脑疾病患者;患有严重肾脏疾病患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已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设立的医学伦理委员会部门已针对本研究进行讨论、审核后,予以批准。将纳入研究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男33例、女34例,年龄35~75(55.36±0.12)岁;病程15 d~4个月,平均(1.21±0.46)个月。观察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36~74(55.33±0.14)岁;病程12 d~3个月,平均(1.15±0.2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从入院至出院。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相关知识,使其采用积极心态面对疾病;同时严密观察患者下肢肿胀、疼痛、压痛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并嘱患者定期进行适量体育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1.2.2 观察组 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从入院至出院。首先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及操作水平。然后,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专业指导。①康复指导:鼓励患者定期进行足踝伸屈运动、内外翻及环转运动,运动关节以膝关节、踝关节为主,防止由于长期卧床导致血流速度减慢。②饮食指导:嘱患者戒烟酒,饮食以低盐、低脂、高纤维、高蛋白为主,避免刺激性饮食,适量饮水。③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安慰性语言,为患者讲解成功病例以帮助其树立信心,也可以通过播放舒缓音乐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及时关注患者情绪变化。④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血压变化等情况;告知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训练、桥式运动等。⑤病情观察: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并预防患者口腔、消化道及泌尿道等发生出血;嘱患者切勿进行剧烈活动;观察患者溶栓治疗后有无药敏反应,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1.3.1 应对方式 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3]对患者护理前后应对方式进行比较,该问卷包括面对、回避、屈服三项,每项包括8个条目,每个条目4分,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填写,评分越高越趋近于该应对方式。

1.3.2 神经功能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评定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该量表包括意识、凝视、运动情况等11个项目,总分42分,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

1.3.3 生活质量 采用脑卒中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5]对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角色等12个领域,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4 凝血功能指标水平 采集护理前后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约5 ml,置于预先盛有抗凝剂的采血管中,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

1.3.5 护理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Cronbach′s α为0.86,重测效度为0.83。所有问卷均由患者自行填写,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分60分,50~60分为非常满意、30~49分为一般满意、<3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MCMQ、NIHS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MCMQ、NIHS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SS-QOL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S-QOL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且进展较为迅速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脑组织损害引起。尽早治疗、尽早预防对该疾病的预后恢复较为重要。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由于该病可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后期功能恢复造成不良影响,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虽然常规护理可以观察并处理患者病情,但无法更全面、深入地对患者病情危险程度进行划分并及时处理[6]。

集束化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结局的一种结构化护理方法,可促进临床指南各项措施的落实,提高护理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及患者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面对方式评分、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屈服、回避评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信心,改变应对疾病的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相关研究[8]结果相符。集束化护理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功能锻炼,使患者了解到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康复的必要性,从而使其克服其对疾病的恐惧,缓解其消极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可促进神经等各项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血浆PT、APTT、TT及FIB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脑卒中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与相关研究[9]结果相符。血浆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APTT可用于表示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程度,当机体出现血栓疾病时,血浆PT、APTT时间可缩短;血浆TT可用于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能力;血浆FIB可用于测定体外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当上述指标异常时则提示机体凝血功能发生障碍[10]。同时,集束化护理模式中,医护人员经过培训,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调整患者应对疾病方式,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浆神经功能满意度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