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7-02张梦影高春荣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消化道依从性情绪

李 晶,张梦影,成 乐,高春荣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护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250012)

根据2018年全球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死率统计,胃食管癌占13.5%,结直肠癌占9.0%,胰胆管癌占6.7%[1]。消化道肿瘤是老年肿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胰胆管肿瘤病死率最高[2]。患者在死亡临近时的信念和行为不同,不可控的症状是临终患者及家属不得不面对的担忧之一[3-4]。因此,明确临终患者症状的变化并理性地看待这些临终症状十分必要。有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胃肠肿瘤患者在生命末期的症状变化中疲劳和食欲不振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的症状[5]。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原始形式和主要支柱之一[6]。在REBT中,非理性信念被认为是情绪困扰的核心因素,因此重点是将非理性信念转变为理性信念,目的是将功能失调的情绪和不适应行为转变为功能性和适应性情绪和行为[7]。REBT在结构上与其他心理疗法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目标信念,REBT具体侧重于评价性信念,而不是推理性或描述性信念。本研究探讨了理性情绪行为护理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9月1日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10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情况;③肿瘤分期Ⅲ期以内;④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调查问卷填写。排除标准:①肢体残疾或四肢瘫痪影响日常活动;②精神疾病;③合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实验组男35例、女16例,年龄:18~35岁6例,36~52岁15例,53~65岁30例;婚姻状况:已婚45例,未婚2例,其他4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中学24例,大学7例;肿瘤部位:胃15例,结肠19例,肝17例;肿瘤分期:Ⅰ期10例,Ⅱ期25例,Ⅲ期16例。对照组男37例、女14例,年龄:18~35岁4例,36~52岁16例,53~65岁31例;婚姻状况:已婚43例,未婚3例,其他5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9例,中学26例,大学6例;肿瘤部位:胃14例,结肠21例,肝16例;肿瘤分期:Ⅰ期12例,Ⅱ期26例,Ⅲ期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①入院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给予健康教育,讲解各项常规检查的具体位置,防火、防摔倒、防压力性损伤等注意事项,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②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患者负性情绪,通过谈话等方式消除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会诊并给予专业性指导。③生活护理:嘱患者低盐、低脂、清淡饮食,戒烟酒等不良嗜好,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运动方案,以强度较小的有氧运动为主。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理性情绪行为护理干预。①培养患者面对疾病的积极态度:列举既往预后良好的患者信息及临床资料、生活方式总结等,为患者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并纠正不良习惯,告知积极配合治疗、纠正自身不利因素的益处,改变患者对癌症的消极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②指导患者形成理性面对疾病的观念:采用健康教育或讲座的形式告知患者疾病变化规律、发病机制、用药方案、具体不良反应等,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及理解能力讲解药物作用机制,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并树立治疗信心。③加强患者院外随访教育:患者出院后与周围正常人群形成对比,心理上易产生孤独感与焦虑、抑郁情绪。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加强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防止患者因心理状态变化而影响对疾病的看法及生活态度。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遵医行为:采用遵医行为调查问卷评估,该量表由7个维度、20个条目组成,总分0~20分。本研究取问卷中遵医用药、遵医锻炼、遵医饮食、遵医情绪调节4个维度对患者遵医行为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明患者遵医行为越佳。②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共36个条目,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两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REBT已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临床心理学、教育、组织设置或咨询。REBT实践中的实证研究最初侧重于有效性研究,主要使用跨诊断结果(即与特定精神疾病无关)[8]。因此,在REBT早期,很少进行以疗效为导向的对照研究(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使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是治疗方法被认为基于证据所必需的[9]。然而,在一系列随机对照试验中对REBT进行研究,这些试验证明它对多种疾病有效,如创伤后应激障碍[10]、社交恐惧症[11]、抑郁症[10]、精神病症状[12]等。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而言,疲劳、食欲缺乏、胃肠道反应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将REBT应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干预中,结果表明,干预后实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REBT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案的复杂可能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往往因对癌症的恐惧及认知不足而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本研究实验组遵医用药、遵医锻炼、遵医饮食、遵医情绪调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REBT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复杂性是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的另一个原因,每日服药次数越多,不良反应越多,依从性越低。REBT护理干预可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治疗方案,充分掌握治疗过程,消除治疗过程中的疑虑,从而有效改善遵医行为。依从性还受疾病知识、治疗重要性、患者教育、经济状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往往因时间和地区不同而变化,并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和人口变化的影响[13]。

综上所述,REBT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具有提升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消化道依从性情绪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