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联合激励式心理干预对患儿的影响

2022-07-02宋光蕊曲克丽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儿科医护人员依从性

宋光蕊,刘 霞,曲克丽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山东济南250031)

儿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法正确描述自己疾病情况和相关护理需求的问题,而且患儿接受诊疗过程中,很容易因陌生环境对医院和医生的恐惧心理而产生抗拒,以至于无法正常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1]。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是通过医护人员的面部表情干预、肢体语言沟通等方式为患儿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但在改善患儿心理状况方面时需联合相应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干预[2-3]。激励式心理干预通过科学合理的鼓励干预,促使患儿精神能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积极配合诊疗、护理工作开展,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质量[4-5]。鉴于此,本研究将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联合激励式心理干预应用于儿科患者,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儿科收治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儿家长在旁陪护,了解本研究内容后自愿同意加入。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智力异常,沟通障碍患儿;恶性肿瘤、脏器功能严重障碍患儿。按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60.00%)、女12例(40.00%),年龄6~11(8.10±0.90)岁;研究组男20例(66.67%)、女10例(33.33%),年龄6~12(8.00±1.00)岁。两组患儿及家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儿科常规护理干预。医护人员遵照患儿责任医生开具的医嘱要求展开护理干预工作。护士根据患儿病情和具体治疗要求进行饮食指导,并对患儿家长进行疾病日常护理指导,做好常规心理干预。

1.2.2 研究组 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联合激励式心理干预。

1.2.2.1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 ①面部表情沟通。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语气亲切,使患儿充分感受医护人员的亲切和关爱,提高患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②肢体动作沟通。医护人员可通过抚触患儿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患儿安全感。为患儿静脉穿刺时,医护人员的抚触能够使其放松紧张情绪,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医护人员通过适时的点头、手势等认可动作能给予患儿及家长安慰与鼓励,避免患儿情绪过于紧张。③眼神沟通。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儿及其家长交流,交流时眼神要亲切、真诚、友善,使患儿及其家长能够充分感受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关爱,帮助患儿提高遵医行为。④病房干预。为患儿提供安全、干净、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以促进其疾病康复。病房墙面可张贴患儿喜好的卡通图片,减轻患儿陌生感、恐惧感,使其以乐观积极情绪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2 激励式心理干预 ①激励健康干预。医护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年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和疾病情况等制作疾病健康教育图片或卡片,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展开健康教育。②激励式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在病区设立患儿奖励展板,在展板上记录患儿姓名、年龄、每日配合治疗和护理情况等,通过张贴小红花方式进行鼓励,增强其遵医行为。③激励心理指导。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儿家长展开交流,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存在的问题及疑虑,为其进行认真详细的解答,缓解不良情绪。医护人员通过一对一方式开展心理指导,与患儿做游戏或为其讲故事,在此过程中慢慢导入心理指导内容。指导患儿家长多给予患儿安慰、支持和鼓励,提高患儿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遵医行为 采用自制儿科患者遵医行为评价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嘱要求、积极配合诊疗工作、按时进食和休息4个方面。每个方面评分0~25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遵医行为越好。

1.3.2 治疗依从性 分为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不依从。干预后患儿主动遵循并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及对应护理工作为完全依从;基本遵从医嘱对应的要求判定为基本依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抵触等情绪,经心理疏导或者家属陪护以及医护人员劝告后仍不遵医嘱判定为不依从。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3.3 患儿家长满意度 采用自制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问卷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护理环境4个方面,总分100分,每个方面评分0~25分,评分越高代表护理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与成年人护理工作比较,儿科护理工作难度更高[6]。护理工作中,患儿经常会出现哭闹、抵触拒绝治疗行为,导致临床工作很难开展,最终对患儿康复造成严重影响[7-8]。相关调查显示[9],儿科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对科室医护人员、治疗环境等会有抵触情绪,所以争取患儿信任,拉近彼此关系,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要求。相关调查显示[10],导致儿科患者对治疗工作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主要包括:患儿对医院治疗环节、医护人员不熟悉;受疾病原因影响,患儿身体上会出现疼痛等不适感觉;以往临床治疗工作给患儿造成心理阴影,导致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不佳,而再次入院治疗时,部分患儿逆反情绪会更加严重。综合上述原因分析发现,儿科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时,必须高度重视患儿心理干预,而科学有效的护理沟通和干预对增强患儿遵医行为、改善预后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意义重大[11]。

3.1 增强患儿遵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 儿科患者属于特殊患者群体,该群体因年龄较小等原因,加之自身免疫功能较差,因此患病后需要更加细致全面的护理干预,但在实际护理干预过程中,因为患儿接受能力、表达能力受限等原因,常规儿科护理干预无法满足患儿护理需求,患儿逆反心理加重,严重影响护理治疗,临床疗效无法保证[12-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遵医行为、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儿科患者接受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结合激励式心理干预,在增强其遵医行为,改善负性情绪对治疗工作影响方面效果尚佳。分析认为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中,医护人员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眼神沟通、环境干预来拉近医护人员同患儿的距离,消除其陌生不安感。实际干预过程中,通过病房环境干预,建立卡通病房,能够减轻患儿的陌生感,使其身心状态得到放松,提升自身的治疗依从情况。医护人员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能够对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拉近彼此距离的同时,收获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工作。而联合激励式心理干预,从生理方面分析,能够促使患儿机体处于兴奋状态,而兴奋状态能够促使患儿机体中各种能力得到积极频繁调动,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得到增强,疾病恢复速度加快;从心理方面进行分析,患儿接受该模式干预后,负性情绪得到缓解,依从性得以提升,机体疼痛耐受度得到增强,接受治疗时能够以乐观积极心态去积极配合。

3.2 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儿科患者治疗期间接受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联合激励式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原因:实施非语言性沟通护理,医护人员通过肢体、行为语言等干预,能够达成同患儿及其家长的交流干预目的,患儿及家长更愿意接受医护人员的干预,彼此信任度提升,患儿获得安全感,从而改善预后质量,而预后质量的改善能够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好感。联合激励式心理干预,通过激励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心理指导,患儿依从性提高,实施的奖励机制激发了患儿竞争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儿科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联合激励式心理干预,可有效增强患儿遵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缓解患儿不良心理情绪,对提升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儿科医护人员依从性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