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 抵制糟粕文化侵蚀

2022-07-02穆伟张饮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穆伟 张饮

摘要: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抵制糟粕文化侵蚀具有重要作用,糟粕文化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混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道德下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社会犯罪等。因此,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抵制糟粕文化侵蚀。具体途径主要包括:占领主流意识形态主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错误社会思潮;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感;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进行正面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建立“真、善、美”的衡量标准。

关键词:文化自信;糟粕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抵制糟粕文化侵蚀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对糟粕文化不加辨别、不加抵制,就会威胁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危害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危害到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因此,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化武器”抵制糟粕文化侵蚀。

一、糟粕文化的研究概述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说,文化是一种人类活动,是人类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的结晶。狭义的说,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学术、文艺、科技、制度等诸多方面内容。文化有先进与糟粕之分,先进文化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对立统一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创造性的体现,是人的不同形态的创造物的多元复合体。糟粕文化是落后腐朽的文化,它对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的危害。从糟粕文化的分类情况来看,目前学术界对糟粕文化研究观点各异,学者陈剑安认为,“糟粕文化中的分裂主义、投降主义、虚无主义,正是有害于当代国家凝聚力的三股祸水。”[2]学者付丁丁认为,“糟粕文化主要包括左右摇摆、两边和稀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治国理政中的人治色彩及固步自封的自高自大心态等。”[3]糟粕文化犹如潜藏在社会阴暗角落中的毒瘤和蛀虫,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以及文化强国的建设格格不入。糟粕文化不仅有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的“不良文化”,同时也有来自西方世界的不良社会思潮等,如果对这些糟粕文化不加以鉴别和全盘吸收,势必会对人们的思想带来迷惑、干扰以及危害等。因此,对待任何一种文化,都应该仔细甄别,批判地继承和接纳,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糟粕文化的危害

毋庸置疑,糟粕文化是落后、腐朽、消极文化。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要求,糟粕文化侵袭和毒害了人们的心灵,势必会造成人们对文化自信不认同和不信服,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强国建设造成了重大阻力,因此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先进文化的建设的要求,落实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它都倡导人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而糟粕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侵蚀,会产生消极影响。具体来看,糟粕文化具有以下危害:

(一)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毒害人们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各项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时中国也面临来自西方世界的冲击。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纷纷而来,例如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普世价值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这些思潮往往具有危害性、隐藏性、诱导性,腐蚀人们的思想,引起意识形态的混乱。突出表现在: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持否定或怀疑态度,政治立场不坚定;对社会主义认识模糊不清,缺乏价值理念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信任等,总之危害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二)混乱市场秩序,阻碍经济发展

糟粕文化渗透到市场经济发展中,就会危害市场主体的思想意识,一旦其丧失诚信就会对市场秩序以及人民生活产生严重危害,甚至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从另一方面来看,目前,国际上许多学者都开始将目光纷纷转移到文化的价值观研究上来,“并开始用价值观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或落后,研究发现:价值观对经济发展具有影响”,马克思主义原理表明“先进的生产力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社会先进文化本身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糟粕文化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是不健康的文化,它与文化自信水火不容,它对经济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三)偏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轨道,社会道德下降

糟粕文化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对其不加抵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和危害。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腐朽的文化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处世哲学助长了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主义心态,“男尊女卑”的夫权思想等;西方国家极度鼓吹和宣扬的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以及“有钱有真理,无钱理不真”的拜金主义、个性自由的解放与追求等。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造成我国民众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都是与文化自信相悖而行的,如果这些糟粕文化得不到遏制,就会危害到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加速社会道德水平下降。

(四)滋生不健康生活方式,腐蚀身心健康

糟粕文化中包括一些如封建迷信文化、色情文化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利益,通过自媒体、黄色书籍等手段传播不良思想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特别是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由于好奇心并缺乏自主意识和辨别能力就很容易受不健康文化影响并加以学模仿和学习,尤其是一旦沾染黄赌毒并成瘾便难以自拔,从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其危害突出表现在:在思想上不思进取,意志力薄弱;学习上沉溺于游戏,混日子过;生活中贪图享乐和追求刺激。一旦沾染不良生活习惯并长时间得不到矫治,身体和心灵都将受到毒害和污染。

(五)诱发犯罪,危害社会稳定

文化对社会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先进文化具有积极影响,而糟粕文化具有消极影响,危害社会稳定。如果陷入黄赌毒等糟粕文化的泥潭中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特别是大学生若不能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就会以身试法,铤而走险,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什么样的文化就会呈现什么样的社会氛围。如果一个社会和谐,人们互帮互助,遵纪守法,那反映在文化上必定是良好的、先进的文化;相反,如果一个社会总是充斥在暴力以及黄赌毒的氛围中,那这个社会的文化必定腐败腐朽。因此,糟粕文化是诱发社会犯罪和危害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

三、抵制糟粕文化侵蚀的路径选择

(一)占领主流意识形态主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错误社会思潮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发声,而社会思潮是多样化思想的突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和要求。这些社会思潮在社会中非常活跃,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意识形态、大众心理、思想观念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思潮形式多样,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包括非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学说如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在国内主流意识形态与国外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互交错的局面下,呈现出一元指导思想与多元社会意识并存,传统与现代并存,而社会思潮越是错综复杂,越需要主流意识的引领与整合,以此来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应统领和掌控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4]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要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不断地挖掘传统文化中至今而大放光彩的文化精髓,在新的历史时代赋予其新的内涵。因此,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可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着眼点,充分挖掘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进步爱国人士,搜集爱国名言警句,举行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开展专题讲座等;第二,以学校为抓手,广泛开展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并逐步将其融入课程思政和教材体系;第三,加快培养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教师队伍建设,对广大教师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进行涵养和教育,让有信仰的教师传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

(三)以正面宣传为主导,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从本质上反映出的就是一种弘扬社会正气和宣传社会正能量的精神,因此,在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就应该以正面宣传为主导,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可以把民族团结文化、家庭和谐文化、学校文明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弘扬主旋律,创造一批生动活泼、充满正能量的典型形象;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深入群众并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好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并善于利用新媒体,运用网络进行互动,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糟粕文化严重败坏了社会文化氛围,不利于社会和谐健康运行,因此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抵御糟粕文化侵蚀。社会氛围是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为建设更加健康文明的社会,应广泛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人们思想上真正鉴别清楚何为“荣”、何为“耻”。大力宣传社会公德,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完善公共领域法律法规,对于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惩罚。现实中,我们的公共文明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风气方面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地方黄赌毒肆虐,坑蒙拐骗时有发生;有的地方违法乱纪,聚众闹事现象严重;有的地方荣辱观颠倒,腐朽当新奇,恶俗为高尚……这些都给社会文化风气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转变社会文化风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公德,就显得极具重要。

(五)弘扬时代新风,建立“真、善、美”的衡量标准

从古至今,“真、善、美”符合人们审美的需求,这就可以对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一个标准,引导并规范其行为,使公民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言行能够层层对应,而人们对社会糟粕文化在内心的认识也会形成一把尺度,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则一目了然。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人往往具有被承认的需要和诉求,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树立“真、善、美”的具体尺度是对社会公民的一种重要引导,社会公民对于自己的言行也具有了认识,社会舆论也有了清晰的褒贬尺度。而“真、善、美”这一价值尺度不仅可以规范和引导公民的言行,而且能使公民内心“行善”的观念和意识得以强化和肯定,是对其“行善权利”的一种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陈剑安.遏制糟粕文化夯实国家凝聚力基础[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

[3]付丁丁.去糟粕取精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5(9).

[4]习近平.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项目基金:蚌埠学院2021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码:52001042025。

作者简介:

穆伟,(2000-),男,安徽霍邱人,蚌埠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本科,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张饮(1987-),女,安徽怀远人,蚌埠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