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新探

2022-07-02沙蓉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高校网络文化具有价值引导、知识传递、文化传承、精神塑造等多重育人功能,良好的高校网络文化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有力依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着方向领航和思想指引的重要任务,是规范和导引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力量施展的价值指南与精神支撑。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合力

近年来,中央网信办与教育部紧密合作、各级网信部门和教育系统协调联动,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采取了系列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1]。让健康的网络文化引导舆论,让网络成为反映民意的载体、成为社会以及高校领域的共同追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内在牵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高校网络文化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文化、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重要地位和核心价值不言而喻。良好的高校网络文化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和核心意识形态表达,在规引和指导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网络空间的净化

高校网络文化栖身于网络空间之中,网络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环境。在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建立和维系一个风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对于保障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当前在网络空间中,网络造谣、网络诈骗、网络低俗文化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在产生这些不良行为的原因中,网民网络素养亟待提升和网络制度规范的不够健全是重要因素,但归根结底,网络道德的缺失和弱化是其中的核心原因。因为网络空间的高度自由性和突出虚拟性特征,导致部分网民在原本外部制度压力较弱,即网络立法和网络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易萌发和产生不良举动和错误行径,这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和较大冲击。

网民在网络空间的“慎独”较于现实世界的“自省”需要更加强大的思想支持和理性牵引。虽然我们可以利用制度手段,如加强立法、发展技术等方式推动网络空间净化的外部力量生长,但网民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才是净化网络空间的“治本之策”,而在推动网民自身道德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其中的一味“良方”,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可以帮助广大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网民形成关于如何使用网络、利用网络的科学态度,推动网络空间由最大变量向最大优势转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网络舆论导向

新时代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他人之间交流、互动、学习和接触的主要场域和行为空间。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推动高校网络文化行稳致远的必要方式和重要手段。在当代中国,以报纸刊物为主体的传统媒体舆论场和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兴媒体舆论场交相呼应、共同推动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弘扬。但在某些层面,双方因诉求表达和价值基调的不同也会产生交锋与隔阂,如何找到双方的“最大公约数”,成为新时代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网络空间中,因为网络主体的多元化和网络表达的随机性,在这个“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空间环境中,各种观点、声音和信息充斥其中、泥沙俱下,网络舆论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由于高校组织的特殊性,高校网络舆论更易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和重视。

使高校网络舆论与传统主流媒体舆论保持一致不仅是社会和国家的共同期盼,也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应然举动。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和改进网上宣传、引导正向网络文化、弘扬积极价值取向成为新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帮助高校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广大师生能够有效控制和减少在网络空间中发表不当言论的不良行为,大力削弱网络空间给高校文化建设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也能更好推动高校网络舆论在传统和网络舆论场中的调和作用的施展,有助于各方形成价值共识和理念共识,进而更好发挥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育人功能。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现存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比如,2015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网络文明进校园”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推进会,通过“网络文明进校园”这一重要载体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重点运用师生网络文明素养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正面宣扬,青春正能量的传递,以及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展示等手段,營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确保高效网络文化建设有阵地、有思路、有方法、有声音。

(一)网络信息多元复杂弱化高校价值引导力

网络空间是高校开展舆论引导的重要渠道,兼具服务师生个体发展和发挥高校育人价值的重要功能。但从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利用现状来看,由于网络自身同时具有开放性和隐蔽性,难以做到对高校网络文化内容的全面掌控。许多不法分子都将目标瞄准了高校网络文化领地,通过幕后策划,雇佣网络写手等方式,在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论坛上散布歪曲事实、动摇学生理念的内容。利用网络虚拟特性,一些反动分子在网络上攻击爱国人士、革命烈士,并以此制造噱头和娱乐效果,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在思想上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毒害。

另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为了达到获利目的,在网络上散布低俗、暴力信息,借机推销相关产品,传播负面的文化理念。大学生如果长期接触这些负面信息,也容易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客观来看,虽然相关教育主体和网络监管机构不断加强网络文化监督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但是网络上的负面信息难以根除。网络文化陷入了缺乏规制、良莠不齐、低俗泛滥的怪圈,同时也滋生了大量的消极文化[2],这些消极文化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冲击和扭曲问题值得广大高校工作者关注与警惕。

(二)教育主体素养欠缺降低高校育人实效性A06358B6-5414-4D99-9B7B-692E4EA3B920

在高校网络文化的利用过程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和规范功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思政教育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思想作风优良、政治信仰坚定,还要具备较高的网络媒介素养和精湛的网络操作技术。在此方面,部分高校思政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都无法满足新环境下的工作需求,网络媒介素养水平较低,缺乏敏锐的网络嗅觉,未能深刻认识网络育人途径的价值,自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网络文化建设和相关教育活动中。

从目前高校思政教育队伍的组成情况来看,老青工作者在网络文化建设方面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老一辈思政教育工作者,工作阅历丰富、理论功底厚实,但由于缺乏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对于新型技术手段的学习和使用有着一种“本领恐慌”。另一部分年轻工作者,虽然接受能力较强,能够使用网络工具开展工作,但整体理论基础浅薄,也缺乏对紧急事件的处理经验,都难以实现对网络文化建设的有效引导[3]。

(三)网络育人共识不足影响高校育人合力度

育人是一项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现代文明建构的基础性工程,也是联系高校和整个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整体教育体系的政策支持,亦离不开整个社会环境、各个部门,以及相关责任主体和参与客体的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和协调联动。但事实显示,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还远未与其他教育资源、主体形成有效合力,距离实现“互联网+”发展目标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当前在网络教育功能的定位上未能抓住网络文化育人的基准点,缺乏一个能够被广大师生共同认可、且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

网络的本质是一个资源载体和通信平台,网络文化是所有已有文化在网络形式上的表现。既包括主流社会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也包括外来文化和在网络上形成的新兴文化。学生在接触这些文化内容时,如果缺少衡量和选择的基准点,特别容易在庞杂的网络文化中迷失方向。因此,应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中的融入,发挥其主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石和纽带,形成教育合力,不断提升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5]。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引导高校网络舆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释放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

从本质上而言,高校网络文化具有价值引领、思想渗透和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它包含着高校的育人理念、价值规范和行为导向,同时也反映着社会整体的政治思想、文化面貌和价值标准。借助于网络的技术优势和交互功能,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在网络空间中得以保存和传递,激烈且即时的思想交锋和理论碰撞也能够在网络空间中得以发生和延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筑牢高校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当前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其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冲击首当其冲,而高校也成为其进行思想渗透的重要场域。在高校思想文化建设中,网络空间成为各方思想交锋的主战场。网络空间中各方参与主体和社群组织呈现虚拟性和分散性的重要特征,致使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守和防卫有所困难,西方国家利用自身在网络空间的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大力鼓吹“网络自由”,并“化身”多重主体在网络空间进行发声与渗透,将自身的政治霸权、文化霸权和数字霸权图谋潜隐在多样化的网络话语之中对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网络文化的政治导向,引导正确价值规范等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入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关于网络文化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分清和辨明网络空间中复杂的西方价值渗透,筑牢高校思想文化的网络阵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净化高校网络空间

高校网络文化栖身于网络空间之中,网络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环境。在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建立和维系一个风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对于保障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当前在网络空间中,网络造谣、网络诈骗、网络低俗文化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在产生这些不良行为的原因中,网民网络素养亟待提升和网络制度规范的不够健全是重要因素,但归根结底,网络道德的缺失和弱化是其中的核心原因。因为网络空间的高度自由性和突出虚拟性特征,导致部分网民在原本外部制度压力较弱即网络立法和网络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易萌发和产生不良举动和错误行径,这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和较大冲击。网民在网络空间的“慎独”较于现实世界的“自省”需要更加强大的思想支持和理性牵引。虽然我们可以利用制度手段如加强立法、发展技术等方式推动网络空间净化的外部力量生长,但网民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才是净化网络空间的“治本之策”,而在推动网民自身道德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其中的一味“良方”,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可以帮助广大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网民形成关于如何使用网络、利用网络的科学态度,推动网络空间由最大变量向最大优势的重要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高校也积极探索网络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规律,创新思路,努力构建全方位的网络育人体系,网络文化建设整体向好,但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仍要看到网络信息的真假同构、教育主体的素养欠缺、教育方式的创新緩慢和教育共识的整体不足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形成的挑战与威胁,应仔细研判具体困境、深入挖掘主要原因,进而形成对新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的系统认识和科学看法。

在此背景下,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网络文化的政治导向,引导正确价值规范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入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关于网络文化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分清和辨明网络空间中复杂的西方价值渗透,筑牢高校思想文化的网络阵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01).

[2]黄燕.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09):82-86.

[3]赵耀,王建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线教学”的价值意蕴、问题研判与优化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1(01):105-110.

[4]崔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新探[J].教育评论,2018(11):86-89.

作者简介:沙蓉(1982-10—),女,汉族,云南石屏人,云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玉溪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A06358B6-5414-4D99-9B7B-692E4EA3B920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