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孔玉米淀粉吸油材料制备及性能*

2022-07-01郭战英路常平郭雅妮梅若晨

化学工程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吸油底物淀粉

郭战英,付 艳,路常平,郭雅妮,梅若晨

(1.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48;2.西安工程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玉米淀粉(corn starch)又称玉蜀黍淀粉,俗名六谷粉,是人类食用淀粉中重要的一种能量物质。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玉米淀粉产量大、生产成本较低,但天然玉米淀粉和未改性的玉米淀粉除食用外,实用价值较低[1]。为了赋予玉米淀粉更多的功能,就需要进一步探讨玉米淀粉的改性方法,这对于提高其使用价值、扩大其应用领域,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多孔淀粉也经常被称为有孔淀粉或微孔淀粉,一般是通过改性原淀粉而制得,其表面布满直径为1μm 左右的小孔,总孔洞容积约为淀粉颗粒体积的50%[3]。原淀粉一般为外形光滑的球形颗粒,多孔淀粉外形不变仍为球形,但其内部结构呈现中空,具有蜂窝状的多孔。多孔淀粉由于比表面积较大,能够有效吸附不同物质,因此,提高了自身使用价值,扩大了其应用领域[4]。多孔淀粉具有较高的吸水性,其结构中孔径分布与孔隙的特征,取决于所选酶的类型和水平[5]。目前,人们已将多孔淀粉的应用逐渐扩展至非食品领域,例如,医药行业用作止血材料、卫生行业用于吸水材料、环保领域用作吸附剂等等[6]。

本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α-耐高温淀粉酶酶解法制备多孔玉米淀粉吸油材料,优化酶解条件,以期改善玉米淀粉的多种性能指标,提高多孔玉米淀粉的实用价值。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试剂和仪器

玉米淀粉(食品级 泰国东鸿有限公司);食用油(食品级山东鲁花大豆油);α-耐高温淀粉酶(2000IU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柠檬酸(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Na2HPO4(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NaOH(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无水Na2SO4(天津市盛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98% 浓H2SO4(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ESJ120-4 型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DF-101S 型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HA-C 型水浴恒温振荡器(金坛市天竟实验仪器厂);智能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海琅玕实验设备有限公司);UV-1800 型紫外可见光谱仪(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UPD-1-201 型优普系列超纯水机(成都超纯科技有限公司);Quanta-450-FEG 型扫描电镜(美国FEI 公司);Nicolet 5700 型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 Electron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酶解法制备多孔玉米淀粉 在250mL 锥形瓶中放入精确称量的20g 玉米淀粉(干基),加入pH值为6.0 的Na2HPO4(0.2mol·L-1)-柠檬酸(0.1mol·L-1)缓冲溶液40mL[7]、α-耐高温淀粉酶0.8mL,50℃恒温振荡16h,取出后再加去离子水直至250mL,抽滤后50℃干燥、粉碎、过筛,获得的多孔玉米淀粉样品收集备用。

1.2.2 试验设计 以吸油率为衡量指标,针对制备过程中涉及酶解温度、体系pH 值、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底物浓度5 个变化因素,每组试验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其他条件固定不变,设计单因素试验。获得的最佳条件进行3 次实验平行验证。

1.3 分析方法

1.3.1 吸油率的测定 精确称量玉米淀粉1g 放入15mL 离心管(m0)中,加入10mL 食用油混合,恒温搅拌30min,4000r·min-1离心10min,倾去上层油至没有油滴滴下,此时离心管总质量记为m2[8]。计算吸油率ω:

式中 m0:离心管质量,g;m1:玉米淀粉质量,g;m2:淀粉、油和离心管的总质量,g。

1.3.2 比容积的测定 精确称量2g 玉米淀粉,使淀粉自由落入10mL 量筒,轻微晃动使量筒内淀粉表面保持水平,记录体积数,计算玉米淀粉的比容积(g·cm-3)[9]。

1.3.3 透光率的测定 精确称量配制1%的玉米淀粉乳,利用沸水浴加热搅拌30min,冷却至室温;在分光光度计λ=650nm 处、蒸馏水作为空白测定样品的透光率[10]。

1.3.4 膨胀率和溶解率的测定 精确配制2%的玉米淀粉乳,放入60℃水浴搅拌30min,3000r·min-1离心20min,取上清液倾入蒸发皿,利用沸水浴将其蒸干,在105℃恒温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11]。分别计算膨胀率B 和溶解率S:

式中 P:离心后沉淀质量,g;W:玉米淀粉干重,g;A:上清液烘干后质量,g。

1.3.5 性能表征 红外光谱(FTIR)分析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对样品的官能团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结构与表面形貌的变化进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多孔玉米淀粉吸油性能的影响因素

2.1.1 酶解温度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图1 为酶解温度对玉米淀粉吸油性能的影响。

图1 酶解温度对多孔玉米淀粉吸油性能的影响Fig.1 Effect of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on oil absorption rate

由图1可以看出,多孔玉米淀粉的吸油率随酶解温度的上升先上升后下降,50℃时吸油率达到最佳。众所周知,在有效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初期吸油率出现上升趋势;温度较高时,玉米淀粉颗粒会快速吸水膨胀,越接近糊化温度(玉米淀粉糊化温度为70℃左右[12])淀粉束越松散,酶解迅速,特别容易发生过度水解使淀粉颗粒坍塌,从而导致接近糊化温度时吸油率下降。因此,酶解温度为50℃时多孔玉米淀粉的吸油性能最佳。

2.1.2 酶解体系pH 值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图2 为酶解体系pH 值对多孔玉米淀粉吸油性能的影响。

图2 酶解体系pH 值对多孔玉米淀粉吸油性能的影响Fig.2 Effect of pH value on oil absorption rate

由图2 可以看出,体系pH 值在4.0~6.0 之间,吸油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酶解体系pH 值为5.0时,多孔玉米淀粉的吸油率最大。说明体系pH 值为5.0 时,酶的活性最高,作用效果最好。这是由于任何酶一般都有最佳pH 值作用范围,而α-淀粉酶的最适pH 值范围为4.5~6.5[13],因此,酶解体系pH 值为5.0 时多孔玉米淀粉的吸油性能最佳。

2.1.3 酶添加量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图3 为酶添加量对多孔玉米淀粉吸油性能的影响。

图3 酶添加量对多孔玉米淀粉吸油性能的影响Fig.3 Effect of enzyme addition on oil absorption rate

由图3 可以看出,酶添加量为3.0%时吸油率最大。初期酶量的增加有利于多孔玉米淀粉吸油率的增大,这符合酶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的特性,因为酶量较少,大部分淀粉颗粒不能被充分酶解;而酶量过大,淀粉颗粒会被酶解过度引起结构坍塌破坏,颗粒的中空多孔结构则无法形成,从而导致淀粉吸油率大大降低。因此,酶添加量最佳为3.0%。

2.1.4 酶解时间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图4 为酶解时间对多孔玉米淀粉吸油性能的影响。

图4 酶解时间对多孔玉米淀粉吸油性能的影响Fig.4 Effect of enzymolysis time on oil absorption rate

由图4 可以看出,酶解时间为12h 时吸油率最大。酶解初期时间越长,酶解越充分,越有利于多孔结构形成;但酶解时间过长,淀粉颗粒会被酶解过度而引起结构坍塌破坏,颗粒的中空多孔结构无法形成,从而导致吸油率降低。因此,最佳酶解时间为12h。

2.1.5 底物浓度对多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

图5 为底物浓度对多孔玉米淀粉吸油性能的影响。

图5 底物浓度对多孔玉米淀粉吸油性能的影响Fig.5 Effect of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on oil absorption rate

由图5 可以看出,底物浓度为25%时吸油率达到最大。酶解初期底物浓度增加,也就是淀粉颗粒越多,参与酶解的淀粉的几率就越大,所以吸油率逐渐增大;但当底物浓度过高,淀粉颗粒溶解效果差,几乎呈悬浮液,形成非均一体系,导致酶与淀粉颗粒不能充分接触,酶解反应不能充分进行,有限的酶量甚至使部分淀粉根本没有机会发生酶解,从而显示出吸油率下降[14]。因此,底物浓度最佳为25%。

通过3 次酶解平行实验验证,最终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H 值为5.0、酶添加量3%、酶解时间12h、底物浓度25%,该条件下吸油率最高可达112.04%。

2.2 性能表征与分析

2.2.1 FTIR 分析

图6 为玉米淀粉和多孔玉米淀粉的红外光谱图。

图6 玉米淀粉和多孔玉米淀粉的红外光谱图Fig.6 Infrared spectrum of corn starch and porous starch

由图6 可见,玉米淀粉在3280cm-1处有O-H 基团伸缩振动的特征吸收峰,在2932cm-1处有C-H 基团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在1649cm-1处有C=O 基团伸缩振动的特征吸收峰。多孔玉米淀粉同时具有玉米淀粉的特征吸收峰,但比起玉米淀粉来说,O-H基团的特征吸收峰略微变小,其数量相对减少;C=O基团的特征峰增强,其数量相对增加。说明酶解使得玉米淀粉只是特征吸收峰有略微变化,酶解作用并没有使玉米淀粉的分子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2.2.2 SEM 分析

图7 为玉米淀粉和多孔玉米淀粉的SEM 图。

图7 玉米淀粉和多孔玉米淀粉的SEM 图Fig.7 SEM of corn starch and porous starch

由图7 可以看出,玉米原淀粉呈圆形或多角形结构,颗粒表面光滑,而最佳酶解条件下制得的多孔玉米淀粉,颗粒成孔效果较好,表面布满明显的蜂窝状小孔,孔径大小和孔密度适中,有一定深度,蜂窝小孔使淀粉颗粒形成空腔,有利于增大其比表面积,提高淀粉颗粒的吸附能力。说明采用酶解法可以获得成孔效果较好、吸油率性能佳的多孔玉米淀粉。

2.3 性能表征与比较

表1 为多孔玉米淀粉与玉米淀粉的不同性能指标的比较。

表1 多孔玉米淀粉与玉米淀粉的性能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properties between porous corn starch and original starch

由表1 可以看出,多孔玉米淀粉的吸油率比玉米淀粉提高了82.30%,结合SEM 分析结果,由于玉米淀粉表面光滑,主要依靠表面吸附,而多孔玉米淀粉颗粒表面布满明显的蜂窝状小孔,内部形成有一定深度的中空多孔结构,所以吸油率大大提高[15]。和酶解前相比,多孔玉米淀粉的比容积提高了21.94%,膨胀率提高了38.29%,这都是由于多孔玉米淀粉内部中空多孔,和同质量的玉米淀粉相比,多孔玉米淀粉体积增大,颗粒数量增加,因此,多孔玉米淀粉比容积提高,膨胀率增大。同时,多孔玉米淀粉的透光率比酶解前提高了7.39%,原因是多孔玉米淀粉内部的中空多孔结构,有利于光更好地透过。多孔玉米淀粉的溶解率比酶解前增加了69.83%,这是由于其中空多孔结构使水分子进入孔洞速度加快,从而使多孔玉米淀粉溶解率增加[16]。

3 结论

(1)多孔玉米淀粉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H 值为5.0、酶添加量3%、酶解时间12h、底物浓度25%,该条件下吸油率可达112.04%,对油脂吸附效果良好。

(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酶解作用使玉米淀粉只是特征吸收峰有略微变化,并没有使玉米淀粉的分子结构发生显著改变;SEM 分析显示,多孔玉米淀粉颗粒完整,孔洞明显,有利于增大比表面积,表明该优化酶解法制备多孔玉米淀粉方法可行,并且成孔效果理想。

(3)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多孔玉米淀粉的吸油率、比容积、膨胀率、透光率及溶解率较原淀粉分别提高了82.30%、21.94%、38.29%、7.39%、69.83%,表明制得的多孔玉米淀粉各方面性能均优于玉米淀粉。

猜你喜欢

吸油底物淀粉
从人工合成淀粉说开去
摆线泵中配油盘结构对容积效率的影响分析
对“酶具有专一性”的几点思考
解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网络
天然纤维素纤维吸油研究进展
新型自密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新型可压缩吸油拖栏设计
分光光度法检测酶促反应中底物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