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治疗联合匹多莫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7-01唐万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2期
关键词:莫德外周血模组

唐万军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指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此病患者以咳痰、咳嗽、喘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此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存在呼吸道感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理改变主要有气道表面脱水、黏液高分泌及气道重塑等[1]。此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是其高发季节。研究表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情若持续进展,可出现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威胁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抗感染治疗。但单纯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高龄患者,其免疫功能较低,对药物的耐受性下降,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当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关键[2]。本文主要是探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匹多莫德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间收治的80 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真实;年龄≥55 岁;一般状况良好;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对治疗的依从性差。随机将其分为探讨组和常模组,每组各有患者40 例。在常模组患者中,有男性23 例(占57.50%),女性17 例(占42.50%);其年龄为60 ~72 岁,平均年龄为(67.45±4.04)岁。在探讨组患者中,有男性21例(占52.50%),女性19 例(占47.50%);其年龄为59 ~74 岁,平均年龄为(67.12±3.8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照研究。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抗感染治疗方案是:静脉滴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拜耳先灵医药保健股份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110),400 mg/d。在此基础上,用匹多莫德对探讨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是:将40 mg 的匹多莫德(生产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325)与适量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加入到雾化器中,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每次治疗15 min,雾量为2 ~3 mL/min。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T 细胞、CD4+T 细胞、CD8+T 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的水平及CD4+T 细胞/CD8+T 细胞的比值。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T 细胞、CD4+T 细 胞、CD8+T 细 胞、NK 细 胞 的 水 平 及CD4+T 细胞/CD8+T 细胞的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讨组患者外周血中CD3+T 细胞、CD4+T 细胞、NK 细胞的水平和CD4+T 细胞/CD8+T 细胞的比值均高于常模组患者,其外周血中CD8+T 细胞的水平低于常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水平的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水平的对比(± s)

组别 时间 CD3+T 细胞(%) CD4+T 细胞(%) CD8+T 细胞(%) CD4+T 细胞/CD8+T 细胞 NK 细胞(%)探讨组(n=40)治疗前 58.80±9.75 27.56±7.70 32.43±6.89 0.84±0.27 6.42±3.25治疗后 65.30±8.12 41.26±5.14 27.19±6.75 1.23±0.17 11.55±3.49常模组(n=40)治疗前 59.24±9.23 27.78±9.29 32.52±7.55 0.85±0.24 6.30±3.51治疗后 61.63±8.56 34.28±6.84 29.86±7.42 1.06±0.14 9.71±3.32 t 值 治疗前 0.189 0.105 0.062 0.001 0.133 P 值 治疗前 0.850 0.916 0.950 1.000 0.894 t 值 治疗后 1.933 5.208 1.710 8.944 2.402 P 值 治疗后 0.049 <0.001 0.049 <0.001 0.018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A、IgG、IgM 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gA、IgG、IgM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讨组患者血清IgA、IgG、IgM 的水平均低于常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A、IgG、IgM 水平的对比(g/L,±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A、IgG、IgM 水平的对比(g/L,± s)

组别 时间 血清IgA 血清IgG 血清IgM探讨组(n=40) 治疗前 5.56±0.85 16.77±0.91 3.37±0.76治疗后 2.28±0.53 10.55±0.64 1.22±0.43常模组(n=40) 治疗前 5.58±0.81 16.80±0.95 3.41±0.95治疗后 4.51±0.80 13.52±0.40 2.45±0.61 t 值 治疗前 0.107 0.144 0.207 P 值 治疗前 0.914 0.885 0.835 t 值 治疗后 14.696 24.888 10.423 P 值 治疗后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VC、FEV1、PEF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讨组患者的FVC、FEV1、PEF 均高于常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s)

组别 时间 FVC(L) FEV1(L) PEF(L/s)探讨组 治疗前 2.07±0.63 0.98±0.41 2.44±1.36治疗后 2.93±0.30 1.92±0.49 3.26±1.29常模组 治疗前 2.04±0.34 1.07±0.60 2.54±1.37治疗后 2.37±0.53 1.35±0.48 2.86±1.42 t 值 治疗前 1.148 0.783 0.327治疗前 0.254 0.435 0.741 P 值 治疗后 2.180 1.198 3.626治疗后 0.032 0.023 <0.001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呼吸内科的常见病。中老年人是此病的高发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在冬季,该病的发生率会进一步升高[3]。目前临床上尚未彻底阐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考虑可能与患者年龄增长、存在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低下、发生感染、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有关。研究指出,免疫调节剂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匹多莫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调节剂,其对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均有促进作用,能增强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和趋化性,激活NK 细胞,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CD4+T 细胞的活性和D4+T 细胞/CD8+T细胞的比值,进而可显著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5]。另外,匹多莫德还可改善呼吸道纤毛的运动功能,促进呼吸道黏液的清除,提高呼吸道的自洁能力,减轻有害物质对呼吸道造成的影响[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探讨组患者外周血中CD3+T 细胞、CD4+T 细胞、NK 细胞的水平和CD4+T 细胞/CD8+T 细胞的比值均高于常模组患者,其外周血中CD8+T 细胞的水平低于常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讨组患者血清IgA、IgG、IgM 的水平均低于常模组患者,其FVC、FEV1、PEF 均高于常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匹多莫德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免疫功能和肺功能。

猜你喜欢

莫德外周血模组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移远通信:以利润换市场
一张白纸, 一个故事
食药总局公告:匹多莫德,3岁以下儿童禁用!
高通联发科等公司与阿里达成合作
绿山墙的安妮(四)
绿山墙的安妮(三)
全模组电源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