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编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2022-07-01吴庆文临沭县商务局

消费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临沭杞柳柳编

吴庆文 临沭县商务局

据《临沭县志》记载,本地栽植柳始于隋唐末年,至唐朝“贞观”年间,柳编已成为一种娴熟技艺和用品,并成为世代临沭人的生活必需品,用柳编制的圆筐叫“泼儿筐”、“团圆筐”,象征着夫妻团圆、和睦相处,当地女孩出嫁,泼儿筐和喜簸箕、箢子曾是必备陪嫁嫁妆。1千多年来,临沭柳编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柳编产业发展中乡村振兴的作用

临沭柳编产业发展已有70年,1953年县柳编加工厂,1973年供外贸出口,1996年实现自营出口,为满足柳编出口不断增长,全县杞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现有杞柳基地面积10万亩,柳条编织户5万户,全县柳编产业人员10万人,柳编龙头企业150多家,柳编产业总值7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出口总额5亿美元,占全市柳编出口的60%,占全国30%。临沭柳编产业对临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并将在今后的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柳编产业深入社会生产各个环节

1.杞柳种植是农村增收的高效农业

杞柳非常适宜沭河岸边生长,由于临沭杞柳发条率高,细而长,富有韧性,具有柔、滑、软、洁等特点,编织工艺品色泽靓丽、美观大方、古朴自然,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临沭杞柳是一年栽植,多年收条(4-6年),每年有夏柳和秋柳两次收获,夏柳平均亩产干柳1000公斤左右,秋柳平均亩产干柳500公斤左右,全年平均亩产干柳1500公斤左右,柳条价格随市场价格变化不同,一般平均每公斤在8.00-18.00元之间,亩纯收入10000元左右,种植条柳的收益是种植小麦的3倍左右,再通过编织成品亩杞柳收益达到2万元左右。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满足国外柳编需求快速增长,杞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2005年种植面积10万亩,随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为满足柳编生产需要,县政府积极与黑龙江农垦总局农垦北安分局合作,2009年临沭与农垦北安分局签署了《临沭-农垦北安分局柳条产业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展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锦河农场杞柳面积5万亩,确保临沭10万亩杞柳基地规模,为5万户农民带来年20亿元种植加工收入。

2.杞柳编织带动全县剩余劳动力就业

临沭杞柳种值户就地取材,利用传统工艺编织的用品具有经久耐用、美观实用等特点,靠近沭河岸边盛产杞柳的青云镇、郑山镇、曹庄镇种植编织户3万多户,随着城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柳编技艺在全县普及,全县柳编龙头加工企业各镇街设立柳编加工点2000多个,全县编织加工人员达到5万多人。全县柳编企业已形成主要集中在郑山街道和青云镇和曹庄镇的三个产业集中区,其中郑山街道“郑山特色工艺品园区”入驻企业36家,企业直接从业人员5000多人,设置加工点1000多个,从业人员30000多人,年柳编产业产值30亿元;青云镇“青云柳编工艺园区”已有25家企业入驻,企业直接从业人员4000多人,设置加工点800多个,带动柳编加工点从业人员25000多人,年柳编产业产值20亿元;曹庄镇朱村柳润田园综合体15家企业,企业直接从业人员3000多人,设置加工点500多个,带动柳编加工点从业人员15000多人,产业20亿元。全县柳编产业产值达到70亿元。临沭柳编产业已是临沭第二产业就业主渠道。

3.销售网络健全开拓柳编的国内外市场

第一,国内专业销售机构遍布全国。首先,全县150多家柳编企业都设立专业销售机构100多家,业务人员2000多人,其次,从事柳编销售专业户2000多个,从业人员3000多人遍布全国,全县共有5000多名专业柳编营销队伍,专业柳编营销机构3000多个,营销人员2万多人,积极参加国内广交会、华交会以及南宁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展、中国义乌小商品国际综合展等国内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省、市、自治区,是全县柳编出口加工重要保障积,我县柳编产品已销往东南亚、中东、日本和欧美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国外设立直销机构。各重点柳编出口企业建立国际直销网络。如荣华、美艺、陆祥、照兴、凌云等企业已在德国、法国、荷兰、香港等欧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多家境外直销机构,直接拓宽了国际市场,不仅提高柳编制品附加值,而且也促进临沭柳编国际品牌宣传。

第三,柳编营销模式不断创新。带货直播等新型电商机构设立,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包括《中国柳编之都》在内的1000多家柳编专业网站,全县柳编电商商家5000多家,柳编电商从业人员10000多人。如欧拉公司“柳编+花卉”搭配销售新业态,通过建立天猫、淘宝、京东等网络店铺,实施线上销售,线下直营、加盟等方式先后建立示范店20家,代理加盟商200余家,店中店100多家。截止2020年底,欧拉品牌销售额超20000万元,年销售增长率20%以上。传统农业种植加工与现代电子商务相结合,大力促进乡村农产品市场开拓渠道。

(二)柳编产业发展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

临沭柳编产业是集种植、加工、研发、內銷、出口产业链完善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绿色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

1.柳编产业是集种植、加工、营销的特色产业链

临沭现有总人口65万,其中农业人口50万人,农村家庭户15万户,其中有5万家庭户从事杞柳编织,占全县总户数25%;10万农民熟练掌握杞柳编加工工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20%。临沭杞柳种植基地面积10万亩,柳编龙头企业150多家,设立柳编加工点2000多个,带动全县柳编种植、加工、营销、研发等从业人员10万人,占全县从业人口30%。临沭已经形成完善的杞柳种植、编织加工、出口销售的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基地农户、外联国际市场的特色产业化体系。

2.柳编产业是培育企业家、管理和营销人才的产业

临沭柳编产业经历70年,已为临沭经济培养了500多位农民企业家,其中具有20多年经历的企业家达到200多位,柳编经营中层管理人才1000多位,其中20年以年的经营管理人才达到300多位,县级柳编工艺美术大师5000多位,其中具有产品研发能力人才1000多人,市场营销人才10000多人,其中,具有30年市场营销经验的营销人员2000多人。

3.柳编产业是产品创新、产业合作的服务型产业

全县各加工企业以国内外客户需求为导向,坚持通过产品创新,促进临沭柳编市场开拓。全县成立了100多家创新机构、每个企业研发机构设立若干个样品研发小组,每个企业每年向市场推出3000多种新产品,全县每年向市场推出上万种新产品。同时柳编产业是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的重要平台,如荣华、鲁美达、白云等企业与清华美院、广州美院、济南大学、临沂大学等国内10多家高等院校合作,成立柳编研究院、中国柳编研发中心、柳编研究所,木柳研究所、布柳研究所、草柳研究所,广泛引进和吸收创新人才,荣华、鲁美达等重点企业与意大利、荷兰、德国等专家合作深度,积极与国际市场对接,吸收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联合研发,促进临沭柳编产业创新。

(三)柳编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综合性载体

柳编产业带动杞柳培育、种植,柳条加工与制作,境内销售与出口,并带动产品研发、仓储物流、乡村旅游等相关上下游行业发展,辐射相关产业大批人口就业,是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对于我县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以柳编产业为支撑的曹庄镇朱村柳韵田园综合体,依托欧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建设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研发、展示、体验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区。是我县产业振兴的主要载体,总投资20亿元,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带动2万人就业。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朱村柳韵田园综合体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积极打造“临沭杞柳”、“红色朱村”品牌,按照“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理念,实施政府引导,由龙头加工企业、农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参与的运营体系,形成集杞柳农业生产示范、杞柳加工研发、柳文创产业孵化、与生态观光、红色文化教育、沭河风光旅游、田园美丽农村休闲度假、民俗文化及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田园综合体。

1.推动集体增收。朱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涉及土地流转近3000亩,其中村红色文化旅游用集体土地均为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700余万元。其中朱村还建有柳编扶贫车间,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租金100万元,带动了村集体增收800万元。

2.促进生态建设。柳编产品具备原生态、环保性能,是未来居家理想生活用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柳编产业发展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把发展柳编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以“杞柳种植+柳编加工+乡村旅游”的模式,开辟杞柳旅游、杞柳创意园观赏、柳编产品展览、体验等,把柳编产品开发为旅游商品。从一个小柳条,做出一个围绕着柳编产品发展的大产业,从而推动柳编产业快速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丽“柳编特色镇村”。

3.促进文旅融合。着力推动柳编产业、现代高效观光农业、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场景打造获得更多的生产订单,带动旅游业发展,新建了柳编花卉场景体验中心、花卉种植DIY工坊、柳编家居展厅、柳编产品展厅等,不断推动柳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初步融合发展。柳编产业带动高效观光农业、文化旅游业发展。

4.带动群众致富。柳编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土地流转、种植园管理、产业扶贫车间、家庭柳编加工、旅游带动等都能给群众带来收益,可使周边农民月平均收入增加3000元左右。目前,项目已吸纳劳动力就业10000余人,帮扶贫困户就业1000余人。新建5个扶贫车间,可吸纳周边群众开展柳编手工制作,为贫困户增加了家庭创收的机会。

柳编产业贯穿临沭经济发展全过程,发展临沭柳编产业对于地方乡村振兴、提高居民就业、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解决居民就业贯穿于种植、加工、销售和研发等全社会生产全过程,目前,其他任何行业所无法替代的。

二、柳编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杞柳面积大量减少,企业效益下滑

2005年全县杞柳种植面积达到高峰,自2005年以来,杞柳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但仍没有出现大面积恢复种植,杞柳种植面积大量减少原因主要有以原因:

1.水利灌溉设施年久失修。杞柳需要浇灌才能正常生长,由于杨水站、灌溉水渠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没有水源的杞柳都改种小麦。

2.杞柳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缺乏。由于长期种植易得地蚕、大灰象甲、卷叶虫、柳篮金花虫等病虫害,而种植户缺乏病虫害防止技术,影响了种植积极性。

3.小麦种植补贴政策出台。杞柳缺少国家补贴政策,杞柳种植费时费力,而小麦种植省时省力,又获国家小麦补贴,多数杞柳种植户改种小麦。

(二)同质化经营普遍,企业利润率下降

全县150多家柳编企业,大多数企业是同质化经营,采取互相压低价格争取外商订单,造成无序竞争,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主要原因:

1.创新能力不足。全县柳编产业从业人员10万人,多数企业创新主要靠参加展会或客户要求,在外型上稍加改动,自主创新少。创新动力不足,主要是缺少技术,缺少创新社会环境,缺少创新社会平台、社会资金投入少等。

2.报团意识不强。多数企业没有大局意识,只顾眼前利益,以压低价格来企业客户订单,缺少长远发展眼光,没有行业发展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

3.集聚程度不高。全县150多家柳编企业分布全县各镇街,多数企业规模小、过于分散,企业弱小,整体产业竞争力不强,除郑山、青云和朱村柳润田园综合体三个相对集中区外,其他都分布在各镇街的各村中,不利于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三)市场规模小,缺少柳编综合性市场。

临沭柳编是全国唯一“中国柳之都”,市场规模小,福建、江浙等铁艺、瓷艺等地方特色产业规模都达到几百亿元以上,临沭杞柳产业化规模仅达70多亿元,出口5亿美元,客人或游客购买适宜柳编产品较难,主要是缺少较大规模的柳编国际化市场。

三、对柳编产业发展的几点措施

(一)搞好基地建设,保障产业持续增长

为保障柳编产业化,保持柳编产业持续稳定增长,彰显“中国柳编之都”品牌,搞好杞柳种植基地是根本。一是加强水利灌溉设施投入,对现有杞柳基地失修的水利灌溉设施进行维修,支持杞柳种植基地建设。二是推进土地流转,建设规模化杞柳基地。三是加强柳编种植技术指导,进行杞柳新品种优化,加强病虫害防治研究,解决农户种植后顾之忧。四是强化种植基地政策上支持,调动杞柳种植的积极性,实施规模化种植的财政扶持政策。

(二)支持产业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柳编研发平台建立和发展,支持人才引进和产品研发,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强对柳编产业企业是人才引进的主体,支持企业进行人才引进,只有加快人才引进,才能加快产品创新。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对接,聘请高校学者和国外专家指导,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三)建设国际商城,建设世界物流之都

临沂柳编国际商城,建设国际工艺品综合交易平台,建成国内包括集柳、草、藤、竹、纸、皮、陶、铁、布等各种工艺品的专业综合市场体,建成商贸和旅游互为促进的特色国际商城,即以“买全国、卖全球”集会展、研发、交易、商务、拍卖、娱乐、培训、餐饮、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国际商城。依托新亚欧大陆东桥头堡优势,深化贸易便利化,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保税展示交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引资引智引技方式,建设“临沂国际商城”,建设中外经贸合作新载体,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新高地和新载体。

(四)建设特色小镇,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建设柳编特色小镇,是实现农村振兴战略重要载体。如在位于沭河东岸、距“临沂国际商城”半小时里程的青云镇和曹庄镇,是建设柳编特色小镇,具有较大区位优,建设以会展、研发、交易、商务、拍卖、娱乐、培训、旅游、餐饮、仓储、物流为一体全国最大的中国柳编工艺品文化城和国际综合交易市场,实现临沭县柳编产业由生产型向市场型的新增长方式转变。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载体。该项目直接带动城乡居民就业20万人,促进全社会就业50万人,5万人城乡居民富余,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000亿元,带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增加5000亿,带动全市2030年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以上,促进全市第三产业的全面提升,实现临沂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结束语:综上所述,柳编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要载体,是核心内容,贯穿于乡村振兴整个过程,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我县柳编产业如何抓新机遇,立新目标,建新项目,找新动能,有新突破。实现由单一柳编向布柳、草柳、木柳、铁柳等混合工艺品转变;实现由小柳编产业向大工艺品产业转变,实现由生产型为主导产业向以市场型为主导产业转变;实现由创新能力弱、企业分布散、规模小,向创新能力强、新集聚度高、规模大转变;实现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把临沭柳编发展成为带动临沂,引领全国的工艺品集散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载体和新高地。

猜你喜欢

临沭杞柳柳编
走出国门的临沭柳编
不同激素对彩叶杞柳扦插的影响
临沭县杞柳生产机械化收获推广应用的必要性初探
临沐县人大:一条建议催生的种植补贴
程河柳编 编出农家新生活
拨亮写话那盏明灯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
非遗柳编展神韵
杞柳皮综合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