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热点素材解读

2022-06-30张启斌

广东教育·高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明

张启斌

【素材展示】

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2021年9月23日,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

在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上,中华大地铺陈出一幅幅丰收的图景,跳跃着高质量发展的奋进“音符”。借助卫星导航定位,无人驾驶收割机每天可收割70多亩稻谷。借助无人机防治病虫害,作业量提升10倍,农民“足不出户”也可照料田地。展示展销、直播带货、专场推介等营销促销活动,覆盖超过15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涵盖60余万种农副产品,超30万商家参与……“掌握新技能、带货直播营销,我们用新理念、新模式为农业注入新动力……要问今天的农民什么模样?这就是我们‘新农人’的风采。”

“稻香”伴“书香”:农民的物质精神双丰收。

红船起航地嘉兴作为主场活动承办地之一,以“稻香”伴“书香”的独特韵味,展现出物质精神双丰收的美好图景。千百年来,嘉兴始终发挥着“天下粮仓”的重要作用。如今,科技创新为新时代的中国农业持续赋能。

绘画、编织、刺绣……在湘家荡农民集市上,不仅可以品尝到与农业相关的优质产品,更有丰富多彩的田间艺术。走进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凤桥村的智慧书房,人们感受到美丽乡村的文化新气象。

【素材解读】

(1)科技助推农民丰收。卫星导航定位、无人机、无人驾驶收割机……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赋能农民增产增收,脏乱差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领域也是如此。重视科技的作用从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入手,将科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知识变成真正的生产力。

(2)与时俱进,应用新模式来发展农业。如展示展销、直播带货,利用互联网自媒体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销售。专业合作社、种养一体等新模式出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农业发展的模式更新为农业发展迎来新的发展空间。模式的更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带来新模式,增加新动能。

(3)農民既有物质需求,更有精神追求。丰富多彩的田间艺术、智慧书房,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闲适,农民发展的已经不止于满足物质的丰盈进而走向更高的追求。这种向往、追求,将会塑造农民新的面貌。这种更高的追求,又会反哺农民的农业生产,一幅更美的三农画卷令人期待。

(4)农民将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我们需要亲身去看,去了解我们生活的土地,去了解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农人。由此,我们会增加对土地、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勤劳朴实的人的感情。这样一种既有物质的富足又有精神的简单自足的生活令人羡慕。从中,我们看到农业的未来与希望。三农的美好前景,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美好前景的缩影。我们有见证和参与的巨大机会。

【素材展示】

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网络文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1年11月19日,以“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落下帷幕。

我国扎实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法治保障更加有力,生态环境更加清朗,文明风尚更加彰显,全社会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法律法规陆续出台,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制定发布系列政策法规,促进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观念深入人心。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等部门持续开展网络专项整治行动,从“清朗”专项行动在全网开展“大扫除”,为管网治网长效机制建设积累经验,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打下坚实基础;到“护苗”专项行动坚决清理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内容,有效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再到“净网”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素材解读】

(1)文明是公,不是私。一个人,不存在文明与不文明的说法。一群人,才有了文明与野蛮的差异。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需要网络文明。网络空间,从精神层面讲,不是某一个人的,某一个企业的,它是大家共有的。网络上的喷子、人肉搜索、灌水……这些不文明的行为需要引起每一个人的警惕,不能越界。

(2)文明为真善美代言,而不是假恶丑。网络文明是新的文明形态,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网络文明是真善美在网络上的体现。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就是汇聚积极、美好的言行。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说明不能单枪匹马,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一个人文明,说不上是文明。一群人的文明,才可以影响感染更多的人,形成风俗,蔚然成风。

(3)文明是内在的软约束,需要每一个自我的内在修炼。网络不文明行为,未达到一定量级,很难用法律手段去约束,更多的是自我约束。向上,还是不向上;向善,还是不向善。一个网络行为,文明还是不文明,网络使用者自己即时可控,需要加强自我的内在修炼,不因恶小而为之。每一个网络使用者都具有良好的网络素养,恰恰就是网络文明的具体体现。

(4)文明需要用法治手段来引导落地生根。好的习惯是管出来的。清朗行动、护苗行动、净网行动这些整治行动,有力打击网络不文明、不守法的行为。有力的管控手段,为网络空间的有序、文明起到了立规矩、设置防火墙的作用。集体行为得到了有效的规训,文明的氛围得以孕育和生成,具体的文明行为才会自然而然、层出不穷。

【素材展示】

习近平主席2022新年贺词

忙了一整年,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

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这一年,还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國瞬间、中国故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全国上下防控疫情坚决有力;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矢志强军、保家卫国……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素材解读】

(1)每一个人需要付出,才有收获。国家因每一个的付出而变得更加美好。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一个人的成长是具体可见。站在更开阔的角度,国家也是如此。我们需要观照自己,也需要观照国家。在开阔的视野上,将之联系起来,也许就会看到不一样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将自我与时代、国家同命运、共呼吸。生活因个人付出而进步,国家因每一个人汇聚而成的集体付出而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需要崇尚这样朴实的价值观。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耐心、细心必不可少。充分的估计困难问题,才能有准备而信心满怀,才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心;才能有人一之,我十之,我百之的耐心。广大必落于精微,需要落于细,精于细,这样才能成就其广大。比如,我们看到了脱贫攻坚,看到了精准扶贫。看到了探月工程一期又一期;看到了神舟系列飞船遨游太空。国家是如此,个人也是如此。因此,我们会淡定看待人生的坎坷荣辱,变得纯粹,变得坚定。

(3)人与青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青海湖、雅鲁藏布江、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生态改变带来的好处。人与自然,投桃报李。反过来,在过去还有许多人与自然不和谐的例子。如我们破坏了水源,结果喝不上清洁安全的水。食物过度地使用农药、除草剂,大家吃不上放心的蔬菜、水果。空气污染……这些导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有鉴于此,我们当一起践行这种美好的生态价值观。

(4)平凡汇聚成不平凡。每一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只要合法合情合理,也是值得铭记的瞬间。换言之,每一个人都应该站好自己的岗。这种美好,留给别人评说,更重要的也是留给自己最美好的人间记忆。所以说是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首先,它对于个人而言,应该是难忘的,广而言之,才是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每一个人,每一个这样值得铭记的瞬间,构成了国家奋进的洪流,汇聚成了不平凡的国家奋斗历史。

【素材展示】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古人说:“文者,贯道之器也。” “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古往今来,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正所谓“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作家柳青说,“一个写作者,当他完全摆脱模仿的时候,他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作家”,“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

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经典,都体现了文学家、艺术家襟怀和学识的贯通、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人品和艺品的统一。正所谓“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素材解读】

(1)道义是引领创作的灵魂。“贯道之器”与“惟字与义”,共同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一篇文章,一部作品,核心是道义。语言是承载道义的工具,这就是文以载道。美的价值也是道义的体现。中华文化倡导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仁爱谦恭都是道义的具体表现。简而言之就是真善美,就是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一部作品,它没有这些道义的统摄,在本质上只不过是文字的游戏而已。它不会打动作者自己,更不会打动读者。

(2)模仿与创新相反相成。模仿就是学习前人的经验做法,创新就是打破前人的束缚限制。所以,它们是一组矛盾的概念。摆脱模仿成为作家,但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作家。很多作家的起点,也许就是模仿。礼敬之心,包含了对前人的学习和尊重。竞胜之心,包含了创新。因此,需要辩证地看待模仿与创新。创新需要坚实的基础,模仿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若想突破,推陈出新,必须敢于创新。文艺作品,现代科技,都在反复地验证这一观点。

(3)辩证地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古不泥古,这是辩证地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学习、模仿,又要发展、创新,不局限于古之窠臼,要学古之神韵。破法不悖法,也是辩证地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法,就是不搞陈陈相因,就是突破创新。不悖法,就是不割断血脉,就是不凭空捏造;就是从事实有依据,就是从学理上有科学推断。辩证地看待,需要全面地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站在古今中外的时空交错点审时度势。

(4)作家在人与己、作家与作品、用与不用中的决断,显示自己的见识和品位。时代与人民是作家创作的土壤,作家的才情是创作的种子,作家的修为是创作的灵魂。作品可以铸造灵魂、树立美好的人性,以此来感染、影响、塑造读者。这需要作家首先做好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睿智的人。作家的见识和品位,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也在影响着读者。作家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好的作品来体现,好的作品,需要作家的修为来奠定基础。

【素材展示】

北京冬奥会

在中国,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果冰雪项目能在关内推广,预计可以帶动两三亿人参与,由此点燃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我们将以北京冬季奥运会为契机,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同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补缺项、强弱项,逐步解决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和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的问题,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 。“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素材解读】

(1)冬奥对我国冰雪运动有推动作用。大型赛事的宣传,能够显著提升冰雪运动的吸引力。冰雪运动,如今已经成为新的时尚。学校体育项目,冰上足球,滑冰、滑雪等相继展开。青少年喜爱冰雪运动的风尚已经形成。另一方面,冰雪旅游人数不断攀升。冬奥的举办,让人们跨越地理的界限,见证和参与冰雪运动的魅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冰雪运动的队伍中来。

(2)发展群众体育,促进全民健康,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冰雪运动,如果有广泛的群众参与,参与的水平高。这样不仅为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拔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也为群众的健康提供了很好的运动项目选择。人的健康,每一个人的健康,也是小康的重要目标,这就是全面的小康。它不仅关乎老百姓温饱问题,还关乎老百姓活得好不好的问题。所以,称为全面的小康。因此,这是在更高的维度对人的关怀。

(3)世界需要团结、信心与勇气。一起,体现了团结。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的今天,在单边主义、种族歧视依然存在的当下,冬奥这样的大型赛事提出这样的口号切中了时代的难点。向未来,立足当下,心中藏着对未来的期许,并且有向往与行动,这就体现了信心,体现了一往无前的勇气。一起向未来,它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超越了狭隘和自私。

(4)系统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站在全面小康的角度来看冬奥,冬奥不仅解决了群众体育弱的问题,还补足了竞技运动弱项、短板;冬奥还跨越了地理的障碍,促进全民运动、全民健身。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冬奥,所以是一起向未来。一起就超越了地理、民族、国家的限制。立足现实向未来,思考未来,并且向未来行动,打通了时间的连接。思考和行动具有全面性和前瞻性。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文明
遵守规则文明出行
漫说文明
Civilization
争做文明好少年
文明过春节
永不失落的文明
文明 解码
工业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小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