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百年交汇点上的回顾与前瞻

2022-06-30邓通赵剑峰

广东教育·高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道路中国共产党会议

邓通 赵剑峰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文综历史试题第42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年全国历史乙卷第42题,以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为切入点,既有微观的某次会议考察,又有宏观的某一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变化和阶段特征的分析;既紧扣时政热点,又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渗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立意高远。根据题目要求,从图中任选党史上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这其中的“发展”可以从党员数量的增减、会议地点的变换等方面入手;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时局的变化、政策的调整、组织的完善等方面分析。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包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政治局常委会议、党的代表会议、中央书记处会议等。其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在党召开的各种会议中居统领性地位。纵观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旗帜与道路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所以,本文尝试通过解读会议背后的风云变幻,来破译探索中国道路的密码,并对高中历史复习备考提出建议。

一、党史会议的回顾与前瞻

1. 回望走过的路。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第三(共产)国际。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尽管成立之初,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还只是一个很小的政党,但它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它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它从诞生时起,就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并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开始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二大确定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从党的一大确定直接搞社会主义革命,到二大确定首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党的战略方针的一次重大转变。这表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将它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才能科学地分析中国社会的现状,反映中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指明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依据当时中国的现状,会议认为在中国现有的党中,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渐渐扩大我們的组织。在此基础上,国共两党开展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正当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际,一股暗流也在涌动。先是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继而汪精卫又召开了“七一五”分共会议,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最终破裂,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被大肆屠杀,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紧急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做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决定在秋收时发动起义。

1927年9月9日,按预定计划,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但在进攻长沙的过程中严重受挫,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当机立断,断然主张放弃进攻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会议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也是对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认可和肯定。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至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的革命道路取得完全胜利。

当然,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2. 思考当下的路。

由于试卷的容量有限,材料只提供了建国前的重要会议,如果说这些会议的背后体现了革命道路的探索,那么,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诸多会议,则深深打上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烙印。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则是这一探索的开始。马克思精辟地指出,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所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1956年,两大因素推动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方面,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基本的历史性的课题。国际上,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在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极大震动的同时,也充分暴露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种种弊端。在此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了“以苏联为鉴戒”进行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在道路选择上,毛泽东强调,“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

为此,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这是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论十大关系》也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在八大上,党对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分析,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蓝图,“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所以,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为标志,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遗憾的是最终没有坚持下来,还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及“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失误。

“文革”结束后,经过两年的徘徊,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以及以前的“左”倾错误,做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就解决了中国共产党自1957年以来始终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从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根本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活动终于进入了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新时期。这次全会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并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经验和遭受挫折的历史教训,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对这条新道路作了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由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大会报告的主题词。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和接力探索,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古老的东方大国,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3. 眺望前行的路。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但实现共产主义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若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望远镜”,使自己胸襟开阔,具有长远战略眼光和科学预见能力。1960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估计:“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为实现这一目标,1963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即“在三年过渡阶段之后,我们的工业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搞十五年,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再用十五年,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将“两步走”进一步表述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两步走”的基础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步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零年翻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21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我们党又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共十九大进一步细化,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应考策略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考试评价有导向、反馈、强化、训练、排序、奖惩、试误、矫正、改进等多种功能,其中“改进”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作为大规模高利害考试,高考客观上对高中教学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理顺教考关系,增强“以考促学”的主动意识。通过对本题的解读,笔者认为在复习备考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1.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考特别强调基础扎实,在广阔的学科领域,关注各学科中的主干内容,而且在高考试卷中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意在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夯实基础就是要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史实的讲解,梳理历史脉络,归纳历史阶段特征。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独立地编制史事进程图表。它能帮助学生建构起既“通”又“透”的历史知识体系,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例如,引导学生编制《百年来党的光辉历程》《百年来党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会议、重大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历程》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编制大事年表、构建思维导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立德树人,价值引领。

高中历史课程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020年取消了高考大纲,《高考评价体系》成为高考的指挥棒和风向标。而高考评价体系始终坚持以价值为引领,确保立德树人在高考中的落实力度和落实效果,确保高考评价的正确方向。我们在日常的复习备考中始终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其中。例如,我们在党史复习中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

材料一 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不忘初心,这些话字字珠玑》,《先锋》2019年第2期

教师设问: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仅是党的初心使命,也是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二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新长征》2021年第12期

教师设问:根据材料,从长时段视角分析中国道路对世界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首先,从1500年前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来看,中国道路是对西式现代化道路的批判与超越。中国经过长期努力,坚持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原则,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显著成就。这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多样可能性,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地探索自身现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与参考,为丰富拓展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多元途径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次,从50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历经沧海桑田、地覆天翻。社会主义虽然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它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在长时段的视野下,通过古今中西对比,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 紧扣热点,追踪前沿。

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和现实是无法割裂的。高考历史是以新材料、新情境的方式对历史进行考查。关注热点、不回避热点是近年来历史高考的一大特点。用历史的问题隐性考查当下的社会,体现以史为鉴的历史学科的功能。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注意吸收历史研究的新成果,使课程内容体现出历史学科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精选基本的、重要的、典型的史事,并为学生提供认识历史的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探究。例如,我们可以紧扣“上海中共建党的红色历史空间”这个热点,進行问题探究:上海为什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通过热点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近代上海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其他城市、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诸多社会历史条件。作为工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近代城市,上海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最适宜的地理环境;城市空间是促成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党的必不可少的“地利”条件。上海汇聚了现代政党领导社会运动的所有资源和条件,如经济基础、中西交汇、信息传播、交通枢纽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这一切使上海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首选之地。这样的复习备考,可以真正做到紧扣热点,追踪前沿,以史为鉴,立德树人。

总之,高考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它不是手电筒,不是棍子,而是路标,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指明方向,寻找课堂教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增值途径。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文综历史第42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引导我们以道路探索为中心,站在百年交汇点上进行回顾与前瞻,进而在复习备考中更加注重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中渗透核心素养;在立德树人、价值引领中把握高考方向;在紧扣热点、追踪前沿中增强使命担当。

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评一致性研究》(项目编号:ybzz21113)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李平安

猜你喜欢

道路中国共产党会议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八七会议》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欧洲理事会会议
道听途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主席团会议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