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淮安平桥的繁华

2022-06-30徐爱明

华人时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平桥淮安

徐爱明

明清时期,平桥地处重要的交通位置,为了管理好河道、漕粮北运、淮盐南运以及税务督查等事务,封建统治者在平桥设置了多种管理机构,尤其是清朝时期,平桥就设有平桥汛、平桥大营、巡检司、平河桥护盐关等机构。

平桥是一个守卫疏浚运河的军事要地,明清时代一直有駐军,称为平桥汛,属于河道总督的河标里河下营。从清口向东再向南至宝应有三个汛,清口至清江浦为运口汛,从清江浦至淮安城南角楼为清江汛,从南角楼至黄浦为平桥汛。雍正六年,曾加修过平桥汛东岸堤长七千三百五十四丈五尺,西岸堤长七千三百七丈五尺,记程四十里有零。平桥汛设把总1员,驻平河桥。乾隆《淮安府志》中记载,平桥汛曾有一个把总叫邓有功。他辖战守兵170名,内战兵34名,守兵136名。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驻跸的平桥大营,应该就是这个平桥汛的军营。《续纂山阳县志》中也记载:“光绪十七年以前与原志所载,查现制守备以下有千总二员,充板闸汛兼淮安关管库巡捕等差,驻防河下镇一,泾河汛驻防平桥镇一。”就是说,此时山阳县境内仅有的两名千总官负责运河事务,其中一名板闸汛驻防河下镇,一名泾河汛驻防平桥镇。

淮南盐场的海盐运输入射阳湖后在淮安境分两路,一路经板闸淮关北运西出,如有南下盐船到了平桥也要停船验引、检查过关;另一路盐船为避淮关盘剥,从射阳湖直接经溪河抵平桥再转运河南下,为了加强对盐业的管理,特别是为了杜绝贩卖私盐的现象,在平桥设立“平河桥护盐关”。一直到民国时期平桥还有专门管理盐业的机构存在。

明清时期平桥还设有巡检司,这一点从《周行备览》中可以看到。巡检司始于五代,盛于两宋,金及西夏也有类似设置。元因宋金遗制,所设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另有京师、沿海、蛮夷地区的较特殊形态。明清时期巡检司是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其功能性以军事为主。朱元璋曾敕谕天下巡检说:“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万历《大明会典》载:“关津,巡检司提督盘诘之事,国初设制甚严。”不难看出,关津、要冲之处,是设置巡检司的主要地点;盘查过往行人是巡检司的主要任务;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奸细、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维护正常的商旅往来等是设置巡检司的主要目的。晚清,中国人口大增,相对的县衙数量并无增多,于是次县级的巡检司在数量上与功能上日渐增多,也多有通判等官职设置。

清朝时期,平桥集镇规模日益扩大(平桥一直流传“南庵到北庵,相距三里三”的说法),常住人口不断增多,商旅往来更加频繁,使平桥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吸引了上自皇帝,下到王公大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行商大贾,纷纷来平桥,或留住观光,或吟诗作乐,或贩运经商,平桥日益繁华。乾隆《山阳县志》卷四《建置志》“坊镇”中载有“平河桥镇”,表明平桥已经成为一个集镇。“平河桥镇,城南五十里,枕堤跨河,村落市肆两相映带,田畴沃美,帆樯络绎,亦淮甸之门户”,看看,这里不仅正式有镇的称谓,枕堤跨河,就是说河东、河西都在平桥镇的范围内,帆樯终绎,漕船川流不息,街道和村落绵延相接,成了淮安府及山阳县名副其实的南大门。在《山阳县志·建置志》“镇集”中还记载着:“孟家集,城东南四十里。孟家集即现今的孟集村一带,乾隆年间此处已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集市,是平桥东部一处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可见,清朝时的平桥无疑是西有大集镇、东有大集市的古镇了。

更值得一书的是康熙、乾隆二帝与平桥的情缘。康熙帝曾六下江南,往返皆经过平桥。康熙帝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也两次扈从南巡,作诗《平河桥二首》。其一曰:“千枝万枝岸边柳,三家五家川上村。剪茅盖屋荻编壁,县吏来时轻打门。”到乾隆帝时,亦步其爷爷康熙帝后尘,六次巡幸江南。从《清高宗实录》和《南巡盛典》中得知。这六次南巡,往返12次竟有11次驻跸平桥,留下了口口相传的平桥豆腐佳话和十余首不朽诗章,让平桥蜚声全国。

连皇帝都这般青睐平桥,王公大臣、文人墨客自不待说。康熙九年即公元1670年秋天,《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应时任宝应县知县孙蕙(孙树百)的邀请,骑驴从山东沿运河东岸前往宝应时,在平桥写了首《平河桥贻孙树百》诗,留下了“平河桥上会通津,桥下黄流注海溽”等诗句,看来这位大文豪不仅留驻平桥会友,而且对这块地方也是十分赞赏的。清初著名学者、清代汉学(或考据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经学大家阎若璩(1638-1704)字百诗,其父阎修龄,字再彭,号平叟,以文名一时。父子俩时处明清鼎革之际,修龄去城40里在平桥筑一蒲庵、饮牛草堂。若璩在《平河舟望》中写到:“满目鱼龙气,俱从一棹收。垂垂天欲尽,汩汩地应浮。渴日海奔急,断霞川带悠。灵槎如有信,直拟到牵牛。”诗人黄达在《憩平桥林氏园》中说:“寒亭窈窕枕河,曲径烟深锁碧筠。门外高帆飞似鸟篱边寒菊瘦于人。”由此看来,林氏大户的家园当时在平桥是很有规模的,他接着写到:“不妨酒客常喧座,定有诗僧爱结邻。月上还乘孤艇返,一声拨拉想垂纶。”可想林府是常年高朋满座,日夜诗酒行吟。

乾隆五十八年,著名诗人、文学家吴锡麒,假满还京。儿子吴清学侍行,诸亲友送出常州北新关。此次还京,沿途见闻收录《有正味斋日记·还京日记(上)》中,关于平桥,他写道:“十八日晓,过黄浦镇。镇以黄浦溪得名,其水西通运河,东入凌溪,旧有堰,相传吴王濞所筑,今废。十五里至平河桥,贾贸之区,带以村落,林边晒网,肆上飞帆,亦一巨镇也。”平桥的繁盛由此可见一斑。

(责编  许  娟)

猜你喜欢

平桥淮安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博里农民画——老淮安的文化艺术名片
真诚,平桥村人最纯粹的美
朱俊
“天下第一菜”平桥豆腐
平桥豆腐羹,淮扬菜系的“扛鼎之作”
平桥意象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游淮安府署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