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援疆项目的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2022-06-29李新静张任飞胡静轩谭李娜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2年7期
关键词:客源援疆援助

白 洋,李新静,张任飞,胡静轩,王 宁,路 雯,谭李娜

(1.新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新疆大学a.旅游学院;b.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3.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3)

0 引言

1979年7 月,党中央组织内地省市对口支援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江苏对口支援新疆是援疆工作的政策起点。2010 年3 月,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由此拉开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序幕,给新疆社会进步和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并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口援疆是我国特有的援助政策。国外以援助为主的研究较多,起步较早,主要集中于西方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政府援助[1],地震后就业援助政策对生活质量的影响[2]和灾后援助方式的初步探索[3]等。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如党中央实施的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探索西部大开发的模式与道路,促进新疆事业大发展,助推新疆经济大跨越。有序推进援疆工作能够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与长治久安[4]。李金叶等[5]结合援疆背景,研究了新疆经济发展,对提高援疆效应提出了建议。对口援疆政策实践主要有人才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等形式[6],研究内容 主 要 集 中 于 援 疆 政 策 制 度[7,8],援 疆政策效应[9,10]和 对 口 援 疆 模 式[11]等,主 要 采 用 定 性描述法、实地调研[12,13]等方法分析对口援疆实施状况。也有学者采用计量模型[14,15]量化分析援疆政策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绩效。作为推动新疆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产业援疆更能全面带动经济发展,可以凭借丰富旅游资源,通过对口援疆方式助推旅游业成为新疆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助力旅游兴疆战略实施。参考前人研究[16],本文将旅游援疆概念界定为:在国家战略指导下,新疆接受的关于旅游方面的援助,主要援助主体为国家部委、国有企业、19 个对口援疆省市和其他旅游组织等,援助形式包括产业援疆、人才援疆、客源援疆等。旅游援疆是对口援疆的重要模式,但学者对其关注度不够,研究成果偏少,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因此,亟待厘清旅游援疆项目的演化趋势及其影响机制,助推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以新一轮旅游援疆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援疆项目的时空演化格局,结合新疆旅游业发展实际,识别旅游援疆项目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驱动机制,归纳旅游援疆发展模式,以期为旅游援疆战略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1 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收集

本文通过查询对口援疆19 个省市、新疆各地州市的人民政府网站、文旅部门官网,全面搜集整理新一轮旅游援疆成果数据并建立旅游援疆成果统计库。经过筛选,共有275 个旅游援疆成果数据,剔除兵团数据后,共计259 项。“十三五”时期,旅游援疆资金总额达39.11 亿元,援疆省市输出干部330 人,为受援地培养人才26239 人。根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产业援疆、人才援疆和客源援疆的分类原则,细分援疆项目类型,形成点(景区援建、文化援疆、基础设施援建)、线(客源援疆、线路设计)和面(旅游援疆规划、人才、资金、旅游宣传等)等要素的旅游援疆项目数据库。底图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获取,借助Google Earth获取旅游援疆项目的经纬度坐标。政策、社会经济和资源指标源于新疆统计年鉴、新疆各地州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百度指数查询得到2014 年、2019 年各地州市整体日均网络关注度值。由于旅游援疆项目建设具有滞后性,所获数据最早为2011 年,旅游援疆政策于2015 年首次提出,本文分为“十二五”(2011—2015 年)、“十三五”(2016—2020 年)两个时期进行对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

核密度分析:ArcGIS 软件核密度分析工具能够揭示旅游援疆项目建设的核密度空间形态。核密度值越高,表明援疆省市对该区域内景区援建、文化援疆、基础设施援建的援助程度越大,因此呈现更为密集态势[17]。计算公式为:

2 旅游援疆项目的时空格局演化

2.1 旅游援疆项目时空演化特征

统计分析2011—2020 年旅游援疆项目,通过ArcGIS软件进行核密度分析(图1),发现10 年间19个省市旅游援疆成果日渐丰硕,类型更加多样。当前以景区援建为主,基础设施援建为辅,同时逐渐重视通过文化援疆促进新疆旅游发展。旅游援疆成果表现出“一核心两组团”特征,以喀什地区为旅游援疆主核心,伊犁州直、哈密市聚集形成高密值区,逐渐覆盖全部县市。分阶段来看:“十二五”时期,旅游援疆呈现“一核心多组团”特征,初期援疆重点主要在南疆,喀什地区分布较为密集;分类型而言,景区援建占据主导地位,占比最高达60%,出现1 个高密区(喀什地区)和多个次密区(和田地区、哈密市、伊犁州直等)。“十三五”时期,旅游援疆逐渐演化为“三足鼎立—多组团”特征。援助区域及援建重点发生转变,辐射形成“喀什—伊犁州直—哈密市”3 个高密集区,但仍存在低值集聚区(和田地区、巴州);分类型而言,景区援建占比达52%,文化援疆项目多分布于阿勒泰地区且比例不断提升,各援疆省市开始关注文化援助,为促进新疆旅游业均衡发展,19个省市需结合各地州市旅游发展实际,细分类型并加大旅游援疆力度。

图1 2011—2020 年19 省市旅游援疆项目核密度分布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Nuclear density of tourism aid projects for Xinjiang in 19 provinces,2011 to 2020

2.2 旅游援疆线路多样化发展

本文根据旅游援疆成果绘制了2011—2020 年援疆旅游线路(图2),并结合不同交通方式,综合分析援疆旅游线路的时空分布及其发展情况。

图2 旅游援疆线路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ourism aid routes for Xinjiang

“十二五”时期,“送客入疆”是旅游援疆的根本,各省市援疆旅游线路设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旅游线路开发较少,分布也较为分散。该时期旅游援疆专列开行量较少,处于探索阶段。河南省2012 年率先开行“万人游哈密——援疆号”旅游专列,开启了送客援疆的先河。北京市、福建省等省份打造“坐着火车游新疆”旅游品牌,部分省市开通专门航线及包机,输送游客进疆,并组织当地旅行社整合优化新疆各地州市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如北京市为新疆和田地区打造的“昆仑河谷缘玉之旅”等主题线路。

十三五时期,各省市全面落实“客源援疆”工作,援疆旅游线路设计处于稳步上升阶段。援助方和受援方积极推进系列化旅游援疆专列并完全覆盖全疆14个地州市,开启旅游线路串联援疆新模式,形成如“京和号”“皖和号”等常态化旅游专列。旅游包机、定期航线已陆续在全疆开通,如“南京—伊宁”“上海—喀什”“西安—莎车”等航线。援疆省市鼓励引导百强旅行社来疆开发设计新产品、推出新线路,对送客旅行社进行经济补助,如江苏省实行汽车团队、自驾车队补贴和旅行社送客排名奖励;福建、山西两省与内地客源市场共同合作设计“环游天山——千里黄金线”旅游援疆线路。同时,各援疆省市不断为受援地加强市场供给,招徕客源。

2.3 旅游援疆项目阶段类型转变

通过旅游援疆成果对比分析19 省市旅游援疆项目的阶段类型(表1)。总体来看,旅游援疆以智力推动、资金驱动为主,以营销带动、客源输送为辅,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援疆新模式。在党中央、国家部委和19 个援疆省市的援助支持下,先后编制完成大喀纳斯、伊犁国际旅游谷等区域旅游规划,为新疆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各援疆省市投入旅游援疆资金积极完善新疆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利用全新社交媒体平台,宣传报道新疆旅游,提升新疆旅游形象。“十三五”时期,旅游援疆形成以产业援助、客源输送、人才培养等为主导的全方位“造血式”模式。现已有小范围客源互送的新方式,如新疆开启“感恩之旅”前往援疆省市开展回馈活动。19 个省市加大旅游规划力度,支持受援地旅游基础设施与精品旅游项目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创新投资融资模式,推动新疆旅游业多元化发展。支援方研究制定客源增长补贴和奖励政策,推进旅游包机、专列、自驾等形式引客入疆,加强中青年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为新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并夯实人才基础。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时期19 个省市对口支援方式全面发展,援助重点发生变化,为新阶段的“活血化”发展奠定基础。

表1 旅游援疆项目的阶段类型转变Table 1 Stage types of tourism aid projects for Xinjiang

3 旅游援疆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分析

3.1 影响因素选取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20,21],本文归纳出旅游援疆的影响因素包含政策保障、社会、经济和资源四大系统中,四大系统对旅游援疆格局的形成相互作用、互相影响。

旅游援疆的影响因素选取具体包括:①政策保障系统。为保障旅游援疆的顺利实施,政府起到主导作用。该系统主要由政府支持、财政补贴、旅游援疆政策等因素构成。政府支持(x1)选用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表示;政府财政转移(x2)为主要援助方式[8],以政府财政收支差额衡量;旅游援疆政策(x3)对旅游援疆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深刻影响旅游援疆项目的实施,基于数据可得性,以2015 年旅游援疆政策实施前后,新疆旅游网络关注度表征[22]。②社会系统。市场需求、交通条件等为旅游援疆提供强有力支撑。该系统由市场需求、交通条件组成。国内市场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旅游消费主力,激发市场需求才能有效发挥旅游援疆作用;交通能够加强各地州市间旅游经济合作,直接影响旅游援疆绩效。市场需求(x4)、交通条件(x5)等因素分别采用旅游收入、公路客运量表征。③经济系统。作为旅游援疆发展的动力源泉,由经济水平、资本投入等因素构成。人均GDP直接体现当地经济水平,经济水平较好的地州市的自身“造血”更有活力。资本投入反映固定资产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直接影响旅游援疆的形成和发展,最终促进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经济水平(x6)、资本投入(x7)等因素分别选择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表征。④资源驱动系统。旅游援疆的根基在于新疆旅游资源禀赋与资源联动等因素。旅游资源禀赋(x8)以旅游景区丰度表示[23,24]。旅游援疆需要资源整合,资源联动(x9)成为重要环节,考虑到旅行社对旅游产品的重要推介作用,该指标以旅行社个数表征。

3.2 影响因素探测

本文根据数据量化原则,以旅游援疆项目核密度为被解释变量,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通过地理探测器探析各影响因素对旅游援疆时空格局的作用程度(表2)。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均在5%显著性水平下影响旅游援疆项目核密度的空间分异。2019年,影响因素排序为:资产投入(x7)>旅游资源禀赋(x8)>资源联动(x9)>交通条件(x5)>政府支持(x1)>市场需求(x4)>经济水平(x6)>旅游援疆政策(x3)>财政补贴(x2),说明2019 年资产投入影响程度最大,虽然较2014 年有所减少,但是其解释程度最高;财政补贴较2014 年有所降低,影响程度最低,说明旅游援疆资金来源愈加多样化,改变单纯依靠政府财政的补贴模式,社会资本发挥积极作用;政府支持、资源联动的q 值较2014 年增加最为显著,解释力度更大,说明“十三五”时期政府对旅游援疆重视程度逐渐增大,提高援助效率、增强内生造血等内涵式发展更加重要;旅游援疆离不开旅行社(线上、线下)对旅游产品的资源整合与联动宣传;旅游援疆政策、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禀赋系数较2014 年有所增加,表明旅游援疆政策具有重要的政策导向功能,同时还需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核心吸引物打造;经济水平、资产投入的q 值较2014 年均有所减少,表明旅游援疆受各地州市自身经济系统的影响程度减弱,是因为旅游援疆过程中更加重视因地制宜援助发展,更加重视结合各地州市的旅游资源、市场需求、旅游产品等特点激发受援地的自身造 血能力。

表2 2014 年、2019 年旅游援疆影响因素q 值探测结果Table 2 Q value detection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urism aid projects for Xinjiang in 2014 and 2019

3.3 旅游援疆驱动机制

结合分析结果与援疆实际,从上下联动反馈与内外循环互动两个维度揭示“输血”与“造血”并举的旅游援疆驱动机制(图3)。①上下联动反馈。旅游援疆和“旅游兴疆”作为重大战略,中央政府发布旅游援疆政策,层层传达到援助方与受援方各级政府。上,即政府层面。旅游援疆以高位推动为主,中央政府建立相应的政策保障、创新机制等,国家文旅部对新疆旅游发展做出功能定位,各级政府联合推动旅游援疆政策的实施并传达到旅游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并开展旅游援疆工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起到链接内外、协调左右的作用。下,即旅游市场,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基层。随着上级部门的旅游援疆政策层层下传到基层,基层县市确定短期指标和长期目标,每个阶段获得成果都将成为下一阶段规划的制定依据。旅游援疆最终落脚点为整个旅游市场,根本目的是为受援地拓展旅游市场,完善产业链条,发挥“+旅游”辐射带动作用,而旅游行业协会成为连接上级与旅游市场的纽带。旅游援疆阶段过程中,自下向上逐层反馈阶段性的旅游援疆成果,使其形成上下密切联系、紧密配合的联动反馈系统。②内外循环互动。外部循环中,政府的主导驱动力作用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经济发展、市场需求、人力资源、科技等外部软环境支持下,支援方识别受援地的特色产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内部循环中,支援方在输血过程中将旅游援疆的主体内容由“交钥匙”与“交支票”转变为对旅游品牌的打造与运营。如,引入社会资本推进旅游援疆建设,把握市场定位;发挥旅游板块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旅游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因地制宜制定受援地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产品业态向产业型、主体型、康养型等类型转变。支援方探索产业“嵌入型”发展模式,加快“订单式”+“组团式”旅游人才培养机制,辅以客源送疆的援助方式。受援地更加重视自身造血过程中的专业人才引入,培养当地旅游服务人才;居民积极参与旅游援疆并发挥主体作用,培育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旅游援疆项目库,发挥旅游产业示范效应、客源引流辐射效应;增强受援地内部联系度,联合进行旅游宣传推广。受援地“造血”能力增强后反哺支援方,打通内外堵点,形成双向互动合作的内外循环机制。

图3 旅游援疆驱动机制Figure 3 Driving mechanism diagram of tourism aid for Xinjiang

3.4 旅游援疆发展模式

以2019 年受援地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指标,将各 地州市旅游经济划分成高值区、中值区、低值区,归纳不同区域旅游援疆发展模式。具体来看:①高值区包含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和伊犁州直。高值区均在北疆,经济发展较好、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达度高,具有较高的旅游资源禀赋。乌鲁木齐市作为首府城市,其客源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的旅游集散中心。昌吉州和伊犁州直的旅游景区总数位居在全疆前列,福建利用昌吉州的民俗风情,开创“乡村民俗综合发展”援助模式,准确把握本地市场,吸引全疆旅游客源市场。从地理位置来看,乌昌地区紧密相连,有利于形成旅游集聚效应,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增长。②中值区包含阿勒泰地区、吐鲁番市、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塔城地区。中值区的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和吐鲁番市距离首府较近,易受乌鲁木齐市旅游圈的辐射作用。塔城地区虽然无5A 级旅游景区,但是总体旅游资源丰度处于中等水平。高级别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力的核心来源,喀什地区民俗风情浓郁、资源独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虽然和田地区景区数量相对较少,但是可以发挥自身特色优势,顺势引流喀什地区客源。如,辽宁省针对塔城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以“旅游+农业+文化+节庆”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模式进行旅游援助;北京市以“特色美食+品牌打造”发展模式为突破点,助力和田地区旅游业发展,天津市基于民丰、策勒等县的旅游资源现状,以客源驱动发展模式为其着力点。③低值区包含克拉玛依市、阿克苏地区、博州、巴州、哈密市和克州。低值区的阿克苏地区、巴州、克州的旅游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服务设施有待完善。如哈密市缺少高等级旅游吸引物,客源援疆是河南省最主要的援助方式。南疆各地州市与内地距离较远、交通成本较高,发展旅游业时应重视挖掘本地游客需求,关注周边旅游市场。如,江西省对口援助阿克陶县,发掘当地特色文化,运用“乡村古村落多业态一体化”发展模式,破解当地旅游资源贫乏、旅游经济落后的难题;湖北省针对博州整体旅游资源禀赋不高、旅游经济发展缓慢现象,顺应旅游市场需求,通过“精品民宿打造+小众定制”发展模式推动旅游援疆顺利实施。低值区的旅游援疆需要重点关注旅游人才援助,如浙江省采取“订制型”旅游人才发展模式援助阿克苏地区的典型案例,可供其他援疆省份借鉴。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本文系统搜集整理了2011—2020 年新一轮旅游援疆成果数据,并建立了旅游援疆项目统计库,从点、线、面角度对比分析“十二五”时期和“十三五”时期的旅游援疆项目成果的时空演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核密度分析表明旅游援疆项目具有由“一核心多组团”向“三足鼎立—多组团”的演化趋势,通过可视化发现援疆旅游线路从初期“少散型”向“串联式、多样化”形式发展,旅游援疆项目主要分为产业援助、客源互送、人才培养、智慧创新、综合援助等类型,其阶段类型从智力、资金驱动的“输血式”向全方位的“造血型”转变,为新阶段的“活血化”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结合分析结果与援疆实际,从上下联动反馈与内外循环互动两个维度揭示“输血”与“造血”并举的旅游援疆驱动机制。地理探测结果显示,政府支持、资源联动的影响作用显著提升,资产投入成为旅游援疆的主导因素,旅游援疆政策、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是旅游援疆的关注重点,受援地自身“造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逐渐摆脱对外部因素的路径依赖。

4.2 政策建议

旅游援疆在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还需增强各地州市旅游经济“造血”能力。紧密结合《新疆文化和旅游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支援方与受援地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和互动机制。结合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国家层面,根据当前新疆和19个援疆省市的发展状况,摒弃传统单一的援助模式,开展差异化的旅游援助。于援疆省市而言:首先,各援疆省市应充分认识到旅游援疆对新疆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调研等提高进行旅游援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援疆省市从“旁观者→边缘参与者→积极参与者→自愿合作者”角色转变。各援疆省市间应借鉴旅游援疆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结合受援地自身实际,识别当地的优势资源、特色产品。其次,旅游产品打造需坚持以文化为旅游业注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俗传统文化注入旅游产品,建设特色旅游城镇;提高区域旅游综合效益,增强旅游援疆发展后劲;采用“反向飞地”模式拓展受援地的旅游产业链条,达到合作共赢局面。②新疆层面,需提高受援地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对旅游援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于援助方而言,要合理运用各类旅游援疆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发挥旅游援疆省份优势,引导推动内地文旅企业来疆投资合作,整合受援地与支援方的合作资源。于受援地而言,需以互利共赢为基础完善援助机制,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还需做到以下两点:其一,打造各地州市的旅游核心吸引物,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构建旅游特色品牌。加强各地州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参与区域旅游合作、促进资源互补;其二,弱化5A 级景区屏蔽效应,以优质特色旅游产品等吸引招徕客源入疆,用高标准的旅游服务和多元化的旅游体验留住游客。推进新疆深度游建设,积极发挥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和辐射作用。③未来发展,新疆需要围绕旅游城市、重点景区,着力提高旅游交通可达性,建设和完善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等配套基础设施,吸引“过路”游客到“短途”游客再到“专访”游客,不断提升受援地的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实现从“输血、造血到活血”的转变,将新疆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猜你喜欢

客源援疆援助
援疆的夜晚
浅析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对策
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沙家浜风景区客流时空特性
有效发挥援疆干部作用刍议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陆客成台湾第二大客源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