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簧管作品的民族化发展研究

2022-06-28陈宥先

艺术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民族化

摘要:单簧管属于木管乐器的一种,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稱。这种乐器在中国本土的发展时间已经有100多年。单簧管作为国外乐器,在本土民族化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中,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音乐表演艺术,同时也成为我国现代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对单簧管作品的民族化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单簧管作品;民族化;实践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6-0-03

0 引言

单簧管在我国民族化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科学有效结合了我国多元民族艺术文化,因而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风格音乐作品创作演奏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演奏艺术特色。单簧管是清朝末年传入我国的,演变发展至今已经有百余年历史。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优秀的单簧管演奏家与作曲家将该种独特的西洋乐器与中国优秀民族传统音乐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大量能够体现多元民族艺术风格的音乐作品,受到了众多音乐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和青睐。

1 单簧管作品的民族化发展

1.1 单簧管作品创作的民族化发展

在单簧管艺术本土化、民族化过程中,众多艺术创作者都在尝试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特色的单簧管音乐作品,以此充分反映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和社会现实,向人们传递多元化的情感。

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先生就创作出了经典单簧管音乐作品《风》。这部音乐作品将单簧管作为一个器乐声部融入音乐创作中。即便单簧管演奏在作品中只是一个声部的存在,无法独立演奏,它也在本土民族单簧管演奏创作音乐艺术发展中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能够让众多音乐艺术爱好者领略到其演奏的艺术魅力[1]。

我国本土的第一首单簧管独奏音乐作品《苏北调变奏曲》是由中央音乐学院的单簧管教授张梧先生创作的,取材自其在安徽北部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经历。这部单簧管独奏音乐作品有鲜明的苏北民歌特色,实现了单簧管在民族音乐创作方面的成功探索。

20世纪60至70年代,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音乐作曲家并不敢大势运用外来乐器创作音乐,只有一些零散的单簧管音乐作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音乐创作者开始运用单簧管创作。例如,我国著名单簧管演奏家卿烈军先生创作的《斗鸡》《驴车》《野猫的探戈》等单簧管作品,就广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在该单簧管音乐创作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当属胡壁精先生创作的单簧管《帕米尔之音》协奏曲,该作品是根据作者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亲身生活经历与民间素材收集整理创作而来,是属于我国本土的第一部单簧管协奏曲。该单簧管音乐作品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合理借用了本土民族的丰富素材,同时融入了西方国家单簧管的音乐创作风格,从而成了一部经典的单簧管音乐作品。

21世纪初,我国单簧管民族音乐作品创作数量与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组织举办了第一次中国本土单簧管专业比赛。陶纯孝教授曾在首届全国单簧管比赛时说:“只有不断创作出大量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打造出像《帕米尔之音》协奏曲一样的经典单簧管民族作品,才能在全球市场上提升我国单簧管艺术教育的地位,才能使国际同仁通过单簧管全面认识我国本土优秀的民族音乐,才能促使更多单簧管学习者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推动我国单簧管艺术教育建设稳定持续发展,实现我国单簧管教学及演奏与世界接轨。”

1.2 单簧管作品教学模式的民族化发展

在我国单簧管艺术民族化建设发展中,该乐器实践教学模式更多沿用了西方国家的教学方式,直接选择运用西方国家的单簧管音乐演奏教材,无论是在单簧管演奏风格上,还是在演奏技巧方法上,都以西方国家单簧管演奏艺术风格教学为主。该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保障一定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出高端演奏人才,然而会给单簧管在中国本土的普及带来一定的难度,导致初学者望而却步。

我国单簧管音乐艺术的教学现状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各地区专业艺术院校与重点艺术院校的单簧管音乐艺术教学;二是一般艺术院校的单簧管音乐艺术教学;三是地方性艺术院校的单簧管音乐艺术教学;四是本土市场艺术培训机构的单簧管乐器演奏教学。

从高往低,不同层次下的单簧管教师在实践教学水平上会有明显的差距。此外,由于不同地域和民族风格的影响,他们在演奏教学风格上也会有较大的差异,这也导致学生的专业水平不高,无法全面提升自身的单簧管音乐演奏水平与综合素质。无论哪个层次的单簧管教育工作者,都需要从学生角度,根据本土普及情况,合理采用具有本土民族风格的单簧管音乐作品作为基础教材,保证教学内容能够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特点和学习情况,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和了解单簧管的演奏技巧,激发他们学习单簧管的兴趣[2]。国外的单簧管音乐作品并不都是最优秀的,并不都适合本土学生学习。单簧管教育工作者要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这样既能够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目标,还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单簧管学习基础。

1.3 单簧管作品演奏艺术的民族化发展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音乐事业建设发展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土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种类丰富、手法多样,无论是传统吹奏乐器唢呐、竹笛中的双吐与循环换气,还是葫芦丝、箫的滑音与抹音等技巧手法,都能够被创新性地运用在单簧管演奏中,以此赋予其鲜明的民族化音乐特色,推动单簧管作品演奏艺术实现民族化发展。

在2010年的广西南宁单簧管艺术节上,我国知名音乐系教授陶旭光使用单簧管演奏了一曲《兰花花叙事曲》。在该音乐作品演奏过程中,陶旭光教授综合采用了本土民族传统乐器竹笛、唢呐、管子等乐器中的演奏技法,合理借用气息变化、抹音滑音等技巧方式,通过单簧管乐器演奏将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台下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3]。除此之外,陶旭光教授还在现场给观众演奏了单簧管演奏家卿烈军先生创作的《小车》《驴车》等单簧管作品。在这些作品实践演奏中,陶旭光教授同样采用了大量本土民族音乐演奏手法和创作手法,让现场评委专家和观众连连发出感叹。

2 单簧管作品的民族化发展途径

2.1 合理吸收和利用民歌代表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本身就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音乐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是代表不同民族特色风格的音乐作品,这些民歌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具体的创作者,但还是被一代代传承至今。民歌通常产生于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能够传递和表达出各阶层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感情与愿望憧憬,具有极为强烈的现实性。不同民族的民歌有鲜明的特点,如傣族民歌有明丽的演唱风格、赫哲族民歌有粗犷豪放的演唱风格。

近几年,原生态的民歌唱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同时也将我国民歌的魅力推向高潮。在现代单簧管作品创作与演奏中,合理融入以民歌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单簧管音乐艺术,赋予其显著的民族性,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受众群体,推动我国音乐艺术事业和谐稳定发展[4]。

以王焱先生创作的单簧管独奏曲作品《牧马之歌》为例,该首单簧管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作者的亲身生活经历。他曾在1952年到我国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体验牧民生活,切身体验到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常作息、生产生活与放牧生活环境,对蒙古族广大牧民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将蒙古族民歌特色旋律与欧洲单簧管创作手法有效融合在一起,成功创作出了这首经典的单簧管独奏曲,充分体现了该时期单簧管艺术发展的民族化特点与创作者的爱国情怀。该单簧管音乐作品主要划分为179个小节,首句以下属E音作为起音到四度音程的主音A,在起音E下有标准音量大小的力度符号PP,充分展现了蒙古族草原在沉静的黑暗中还未苏醒。王焱先生在创作该首单簧管独奏曲作品时,科学借鉴了蒙古族民歌体裁长调中某些特殊音符的自由演唱技法,并且运用了蒙古族民歌中独特的演唱技巧,即蒙古语中的“诺古拉”。就如乌兰杰先生曾说的,“诺古拉就像是平静而又辽阔的草原上被骏马惊起的几只小鸟,长调民歌就是蒙古族音乐化的草原”。“诺古拉”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特有的节奏形态,同时也是长调民歌特有的演唱技巧。

整首音乐作品在旋律发展手法上综合采用了重复、扩充、模进等音乐发展手法,其中还运用到了迭奏的乐思发展手法。迭奏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乐思发展手法,能够表现出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特征[5]。在创作乐曲的过程中则采用了离调、转调、主题动机等创作手法,有效保持了与原始材料的内在联系,同时还扩大了音乐的自由发展空间,促使原始乐思能够获得承接呼应的良好效果。

2.2 科学借鉴和使用传统戏曲音乐文化

戏曲作为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有效融合了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等艺术文化内容,是众多艺术形式的标准聚合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戏曲是中国的国粹,每个地区都会有自身的代表性戏曲作品,这种大规模的戏剧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罕见的[6]。

为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人参与到戏曲文化学习与传播事业中,必须科学引导各行各业充分吸收和利用戏曲艺术文化元素。例如,在创作和演奏单簧管音乐的过程中,可以科学借鉴传统戏曲音乐文化,让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赋予单簧管作品鲜明的民族化艺术特色,使传统戏曲能够作为现代单簧管艺术创新创作的基础,在单簧管演奏配合下向人们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领略其精髓。

2.3 创新运用民族舞蹈音乐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不同民族具有鲜明的舞蹈音乐形式,其中具有民族代表性的舞蹈主要包括采茶舞、花灯舞等。将民族特色舞蹈形式与单簧管音乐作品演奏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让观众聆听到美妙的音乐,还可以观赏到属于民族特色舞蹈的民俗风情,推动我国民族舞蹈音乐文化发展。

民族舞蹈作为一种起源于民众日常生活的肢体动作语言,以各种形式的民族活动抽象化作为核心表现形式。每逢民族节日,我国各族人民就会盛装打扮,带着美好的祈愿和热情投入民族节日活动中,并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达自身丰富的情感,以此欢庆民族节日。民族舞蹈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民族舞蹈艺术文化,能够切身体验和感受各民族的异域风情。将民族舞蹈艺术融入单簧管音乐创作和演奏中,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良好互动,促进我国民族特色舞蹈音乐创新发展。单簧管音乐创作者将民族舞蹈元素合理融入创作过程中,能够使音乐作品内容更加新颖,并有效丰富其文化内涵,为促进现代音乐特色化、民族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为我国音乐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 结语

单簧管作为外来乐器,在中国本土的发展时间已有100多年,受到了众多音乐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我国音乐创作者与演奏者在对单簧管音乐艺术进行创新创作时,要深入挖掘民族音乐艺术元素,将更多本土民族化的艺术文化元素融入单簧管音乐创作演奏中,这样不仅能够大力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形成崭新的单簧管音乐艺术形式和内容,推动单簧管艺术与民族音乐艺术文化共同发展。作为单簧管艺术教育工作者,更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创新单簧管教学方式,优化实践教学方法,将更多民族性的知识融入单簧管艺术教学中,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单簧管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毅.當代单簧管作品民族化发展初探[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6):65-68.

[2]曾光.探寻中国单簧管作品的创作与发展之路[J].黄河之声,2015(8):33-36.

[3] 郭华.试论单簧管艺术民族化的几个问题[J].大舞台,2012(5):26-28.

[4] 邱晓嫣.洋为中用,移步留形: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观中的单簧管民族化历程[J].美育学刊,2018(3):33-35.

[5] 罗岚,罗英.浅谈中国单簧管艺术的民族化[J].戏剧之家,2018(11):125-127.

[6] 汪学政.单簧管艺术的民族化探微[J].北方音乐,2015(18):15-17.

作者简介:陈宥先(1993—),男,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方向:音乐专业西洋管乐单簧管。

猜你喜欢

民族化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挑战与自觉——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油画民族化教学的当代性思考
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化路径探究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手风琴艺术民族化推广项目”第二阶段正式开始
大众化、民族化、艺术化的统一艺术——冼星海的音乐思想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