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园林景观的传承与优化策略研究

2022-06-28李子怡王晓晓王冰冰李成

艺术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

李子怡 王晓晓 王冰冰 李成

摘要:传统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文化和艺术价值极大,因此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对现代园林的发展与建设有较大的借鉴与指导作用。遐园作为山东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园林,体现了济南的地域、文化特征和造园特点。文章分析传统园林现状,研究遐园的空间布局特色,总结基于时代发展的遐园传统园林景观优化策略。

关键词:传统园林;园林景观;遐园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6-00-03

1 传统园林的内涵及发展特征

1.1 传统园林的内涵

传统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传统园林是经历了各个朝代的洗礼,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运用一定的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创作而成的,集形、韵于一身,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结合的园林,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1.2 传统园林的发展特征

1.2.1 多元思想对传统园林产生冲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造园艺术水平不断提高,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园林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在园内增加了大量的现代化设施和产业,冲淡了传统园林的文化韵味[1]。

1.2.2 局地不协调

如今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传统园林周边的规划建设以现代风格为主,导致其风貌与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破坏了传统园林的在地环境,使传统园林艺术特色的呈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2.3 多元思想与程式化影响发展建设

当前,传统园林不断增加人工景观,人工痕迹明显。花木在修剪的过程中过于注重造型,山石的堆砌也过分注重形式,铺装过多使用现代材料,对自然风貌和意境的体现不足,未充分体现传统造园技艺。同时,受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影响,传统园林在建设和修复过程中逐渐失去了本质内涵,传统园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受到一定的冲击。遐园内的很多建筑都采用了中西合璧的设计手法:遐园主入口采用了欧式拱券砌筑门楼,装饰则采用中式元素,中西结合;藏书楼奎虚书藏是典型的欧式建筑;其他建筑虽总体呈现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但装饰部分亦有西化元素。

2 济南遐园设计对传统园林景观的传承

遐园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西南角,为清宣统元年山东提学使罗正钧效仿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创办省立图书馆时所建,占地面积约9 600㎡。作为典型的园馆结合的庭院式建筑群落,其面山背湖,空间布局、造园要素以传统中式手法为主,古朴典雅。园内泉溪萦绕,花木扶疏,曲廊相连,山石嶙峋,景色清新雅致,建筑造型巧妙、古樸精致,被称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如图1所示)。

2.1 空间布局:布局规整,手法自然

遐园的空间布局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中规中矩的状态,但在园林要素处理上因地制宜,以传统中式手法为主,呈现出自然野趣。遐园虽小,但空间体验却十分丰富,通过掇山理水等方式营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景观。庭院由建筑、廊墙围合,北部以假山、围墙与大明湖分隔开,南部以假山、高大的植物与喧哗的城市道路明湖路分隔,西侧通过廊墙与山东省图书馆相连,东侧以空廊进行围合,因此园内整体环境较为静谧,颇具读书胜境的气质。遐园内部由空廊、建筑和绿植分隔成两个小的院落空间,一个以国学讲堂为中心,另一个由假山置石围合而成;两个院落既保持相对独立性,又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呈现出活泼灵动之感。庭院内的高差变化也极为丰富,因此在庭院面积不大的情况下,游客仍能拥有丰富的空间体验。浩然亭及苍碧亭周边种植的园林植物、园内角隅的自然置石,以及园东侧以空廊渗透的内外之景,化人工于自然之中,使遐园在严谨规整的布局中尽显自然之态[1]。

2.2 造园手法:空间渗透,虚实结合

《园冶》强调“巧于因借”,其关键在于“巧”。要巧妙地运用借景、框景、对景等造园手法,从而获得小中见大、增强层次感和丰富院落组景的效果。遐园的东面空廊在空间上形成了若有若无的分隔,将园外的湖景、花木及流动的行人引入园中,使廊内外的空间相互渗透,空间自然显得豁然开朗。古典园林强调“步移景异”,在遐园内可通过设置窗口实现这一动观的效果。遐园主入口廊道的东侧墙一连开了六个方形窗洞,人们能透过这些方窗窥见外部大明湖的景致。景色随着视点的移动忽隐忽现,充满连续性又富于变化,具有明显的韵律节奏感。

2.3 掇山理水与植物配置:就地取材,南北融合

遐园内的假山体量较小,山体花木配置讲究少而精,利用植物材料增强山的气势。遐园的北假山、石壁与洞用石,山顶和石间的土层较厚,山顶园亭矗立,山间花木遍植,一派疏朗雅致的景象。遐园的南假山临水而设,山体以土为主,山脚及山体置石以护坡土,山石、植物与水有机结合为一体,丰富了园内景观。另外,假山西侧有步道,可上山俯瞰水面,假山上翠竹、国槐、红枫、紫薇等植物的柔美与山石的硬朗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派自然野趣。

遐园内的假山均为土石混合山,石材采用本地产的太湖石,此类石材不及江南园林常见的太湖石隽秀通透,石体少皱褶、空洞,呈现出顽夯姿态。总体而言,受本土环境影响,济南遐园中假山规模较小,假山形态融合了江南园林中假山的通透玲珑和北方假山的憨直之态,形态稳重不失变化,多逶施之姿少险峻之势,多峰峦沟壑少洞孔皱褶。遐园主要采用泉溪萦绕的理水形式,以弯曲增长流程,显示出源远流长、绵延不尽之意,南侧溪流汇聚成池,提升了空间的丰富程度。驳岸形式以叠石岸与硬质驳岸为主,以砾石为底,水清浅,萦绕遐园。

2.4 园林建筑:类型丰富,各有所长

遐园作为济南的历史名园,具有较强的历史继承特征,因此园内的建筑类型较为丰富,包括各种传统的园林建筑,各类建筑对传统园林景观的营造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苍碧亭和浩然亭偏于一角,俯瞰园中景色;国学讲堂居于园中重要位置,统领全园景色;奎虚楼居于偏僻之处,气氛安静;明漪舫与周围环境和谐相配,丰富了园内景观;曲廊对园内观赏程序起到重要的组织作用。

3 传统园林景观的优化策略

3.1 借景促进空间的整体流动

园林室外部分的空间流通在决定观感远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遐园西侧以基本封闭的廊墙为边界,仅留有一座月亮门连通山东省图书馆旧址,减少了庭院对外的交流,狭长的廊道因幽闭而缺少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在实墙上增加了一定数量的花窗,借助花窗通透的视线将园外大明湖的自然景色引入园中,或参考东侧的通廊形式,打通与西侧庭院的间隔,借园外之景实现空间的渗透与流通,从而丰富园内景观,延展园林层次。

3.2 优化园林植物配置

传统园林中植物的造景对文化意境的营造、审美情趣的传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而遐园内目前的植物由于缺少精心的修剪养护,在部分花木疏密关系的处理上比例失调,甚至遮挡了透景线,并且花木的种类不够丰富,季相不够突出,宜从花木与假山、花木与水景、花木与建筑方面进行优化。

3.2.1 花木与假山

遐园内假山的体量较小,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模拟自然界的真实景观,在植物的配置方面,就要考虑其品种与尺寸。目前南假山上植物茂密杂乱,遮挡了山上苍碧亭俯瞰及远眺的视线,形成了“山矮树高”的现象。假山应选择株形低矮美观、姿态古拙的慢生树种如黑松、鸡爪槭等;假山背后可种植高大的常绿乔木如女贞、广玉兰等,还有落叶乔木如楸树,达到幽深的效果;另外在水石结合的地方种植迎春等枝叶细长的植物,使其枝条伸向水面,可达到最自然的效果。

3.2.2 花木与水景

遐园内的水面较小,可在近岸处布置睡莲,睡莲花叶小巧精致,出水不高,既能起到点缀水面的作用,又不破坏池水,在尺寸上也与假山相称。遐园的水岸均为石岸,可在石缝种植枝细叶茂的丛生植物(迎春为主),柔化水岸交界处。水道旁宜栽种垂柳,微风吹拂,倒影成景,姿态优美。

3.2.3 花木与建筑

搭配建筑时多选择开花植物。遐园内国学讲堂前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可在中下层搭配开花和常绿的灌木,如鸡爪槭、蜡梅、黄杨等,丰富植物层次。亭、轩前可种植开花植物(夹竹桃、梅树)或姿态较好的树种,既可以在从外部观亭时点缀亭子,也可以在坐于亭中向外观看时丰富景观层次。

3.3 增加夜景设施

遐园目前照明及夜景无法充分体现传统园林淡雅隐逸的意境,也无法满足游客的夜游需求。建筑物作为构园主要元素,可采用内透光及局部投光的照明方式,体现层次和体量感。园中的苍碧亭和浩然亭可采用轮廓照明的方式勾勒顶部线条,内部满足基本照明需求[3]。水体也要增加一定的夜景设施,遐园内水面较小,可适当点缀灯光,表现其形态,增添朦胧之美。同时,要强化功能照明,方便夜游。

3.4 丰富铺装样式

遐园内的铺装采用的均是长方形的花岗岩,形成整齐划一的风格,缺少变化和趣味性,也难以体现传统园林的韵味。铺装巧妙地结合古典装饰元素,有利于表达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在遐园中心广场处,可用砖将地面分割成不同形状,填充碎石、鹅卵石等,组成多样的园林铺装图案。园路两旁可用卵石或碎石镶边铺砌,使之产生主次变化,既兼顾美观又富有情趣,同时具备良好的透水性[4]。可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主题,选择不同的铺装材料和图案。例如,遐园西侧小庭院乔木均栽植柳树,庭院中可选择颜色各异的卵石铺设成柳叶的纹样,互相呼应,突出主题。另外,可以选择当地的乡土材料铺设,如瓦片、砖、石块等材料,通过精心设计展现出当地的特色和艺术之美。

4 结语

遐园作为济南著名的传统园林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风格。文章分析其极具特色的空间布局、精湛的造园技艺,在保护传统园林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造景手法、植物配置和园林夜景三个方面的优化策略,旨在突出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创造出既有传统印记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传统园林。

参考文献:

[1] 何雪,陈彩霞.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思考[J].现代园艺,2021,44(20):55-57.

[2] 刘丛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初探:以南京瞻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8):111-112.

[3] 謝伟斌,马若诗,徐俊丽.苏州古典园林夜景观意境营造:以网师小筑为例[J].华中建筑,2019,37(7):78-81.

[4] 王璇.潍坊十笏园造园艺术的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3:100-102.

作者简介:李子怡(199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滨水都市建筑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王晓晓(1982—),男,安徽凤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滨水都市建筑与设计、绿地系统与生态城市。

王冰冰(1996—),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李成(1968—),男,山东沂水人,硕士,教授,研究员,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齐鲁古典园林发展史与文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2021Z07070639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
作品六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探讨
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植物造型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艺术的应用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观赏性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