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健康教育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2022-06-26田建莉天津市北辰医院心血管内科天津3004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冠脉效能护理人员

田建莉(天津市北辰医院心血管内科,天津 3004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肌功能障碍,造成供血不足,静脉血回流不畅,进而促使冠状动脉堵塞的一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2]。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生活水平的转变,冠心病患者呈直线上升趋势,对患者自身、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介入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指数。但由于我国介入术具有局限性,容易导致患者术后继发各种严重不良并发症,影响预后。研究证明,对介入术后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增强预后效果。本研究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冠脉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5例。常规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34~72(52.94±13.95)岁;研究组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35~74(53.86±12.64)岁。纳入标准:均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标准;具有知情权;临床资料齐全;可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排除标准:不能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者;资料不全者;治疗依从性差者;患其他慢性疾病者。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向患者普及相关疾病健康知识、介入治疗的操作和注意事项等,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运动等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具体操作:(1)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基本情况、住院环境、冠脉支架术基本操作、护理方案等,以此消除患者内心担忧,从而拉近患护友好关系;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患病时长、作息习惯、对疾病的认知度等,根据以上信息帮助患者制定一份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治疗期,由于患者对于冠脉支架术治疗原则了解少或完全不了解,导致产生害怕、恐惧等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鼓励其勇敢面对治疗,并向其发放有关冠脉支架术治疗知识手册,尽可能消除其内心顾虑,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接受治疗[3-4]。(3)恢复期,需服用大量药物来控制病情,需要患者及家属牢记用药时间、剂量、注意事项等;在治疗期间,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做好针对性的处理;医院定期召集患者进行冠心病疾病知识预防讲座,指导患者正常的作息习惯。(4)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制定一份出院指导,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等健康教育,嘱咐患者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1.3 临床观察指标(1)对两组掌握冠脉支架术后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予以评估,采取科室自行制作的冠心病知识问卷,满分50分。(2)对两组自我效能予以评分,采取Sullivan编制的检测表,采取Likert评分制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越佳。(3)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服药依从性、锻炼程度、情绪好坏等多方面予以护理依从度评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依从度越好。(4)仔细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5)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问卷为百分制,分为:高满意度(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无任何不适感,术后不良反应消失)、满意(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无任何不适感,术后不良反应显著改善)、满意度一般(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无任何不适感,术后不良反应有所改善,需要进一步加强护理)和不满意(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严重不适感,术后不良反应严重加剧),满意度=(满意度一般+满意+满意度高)/总例数×100%。(6)护理前后,两组负面情绪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SAS与SDS共计20个条目,每条目1~4分,患者依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两个量表总分为100分。SAS得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得分<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分数越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越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疾病知识认知率、自我效能、护理依从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相关疾病知识认知率、自我效能、护理依从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疾病知识认知率、自我效能、护理依从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相关疾病知识认知率、自我效能、护理依从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常规组t P n 55 55相关疾病知识认知率43.94±3.59 34.95±3.28 6.039 0.00自我效能39.13±6.29 32.04±5.38 4.921 0.00护理依从度81.94±7.48 72.93±6.94 7.093 0.00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研究组SAS护理前为(72.79±1.49)分、护理后为(36.29±1.56)分,SDS护理前为(76.23±0.79)分、护理后为(30.22±1.99)分;常规组SAS护理前为(85.36±1.45)分、护理后为(57.23±1.26)分,SDS护理前为(88.23±1.65)分、护理后为(48.53±2.42)分。两组护理前SAS、SDS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均低于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而引起的血管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的一些系列心肌表现,冠心病病因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阻塞心脏静脉血回流,造成血小板凝聚或形成血栓。在临床上多采取冠脉支架术治疗,但由于患者对于该治疗方式了解甚少,从而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效果[5-6]。对此,为了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对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相关疾病知识认知率、自我效能、护理依从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等相关因素的认知,有助于其在日常生活与治疗中更好地完善自我行为。全程健康教育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与不同治疗阶段的特点,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使得患者进一步加深对于疾病的认知,以最科学、最严谨的态度接受治疗与护理[7-8]。自我效能是指患者对机体恢复健康状态的一种乐观及积极性的心态,良好的自我效能有助于患者在人际交往、运动训练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信念,为其自身健康行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全程健康教育是从长久及整体这两种观点出发,依据不同阶段的治疗与患者的个体特征,展开相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进而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管控提供良好的基础。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27%)低于常规组(49.09%),证明了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实施程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在实施该护理模式时,予以患者心理及生理双重保障,有助于消除患者对手术产生的恐惧感,有助于其以乐观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促进手术顺利进展,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

研究组护理后总满意度(98.18%)高于常规组(86.64%)。由此可说明,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显著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可,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依赖度及两者之间交流,建立两者相处模式,从而促使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加速病情好转,早日出院。此外,该护理模式可很大程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及工作水平,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为医院树立美好形象,为后续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0-11]。

两组护理前SAS、SDS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均低于于常规组(P<0.05)。全程健康教育是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扩充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饮食爱好、作息习惯等为患者予以全面的护理干预[12]。患者入院后主动向其介绍医院基本情况、住院环境、冠脉支架术基本操作、护理方案等,可有效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掌握度,能保障患者改善自身不良习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出现。此外,全程健康教育的本质是对治疗与护理进行辅助干预,通过对患者生活习惯与行为干预,让患者在不同阶段进行适当的知自我选择,使得健康教育目标具有显著的明确性及规范性。

综上所述,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全程健康教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升自我效能、护理依从度评分,降低SAS、SDS评分,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冠脉效能护理人员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