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26杨亚凌吴川市人民医院妇科广东吴川5245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肌层淋巴结子宫

杨亚凌(吴川市人民医院妇科,广东 吴川 524500)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比重约为20%,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1]。目前,手术是治疗EC的主要方法,早期主要是以开腹手术为主,但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周期长,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不断完善,因为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被用于治疗妇科恶性肿瘤[2]。研究显示,大部分EC患者经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大概在80%左右,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经过治疗会出现复发或转移等不良事件,也是导致EC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3]。因此,了解EC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EC的患者,旨在探讨EC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EC患者临床资料。104例EC患者年龄44~76(61.25±3.49)岁;病理类型:内膜样癌73例、浆液性癌11例、其他癌20例;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Ⅰ期19例、Ⅱ期40例、Ⅲ期45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EC符合《妇产科学(第9版)》[4]中诊断标准,经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确诊;②均于本院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③中高危EC患者术后均接受放、化疗等辅助治疗;④入院时均已完善相关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术前已接受放化疗治疗者;③全身性感染者;④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⑤有心、肺等严重脏器障碍者。

1.3 方法

1.3.1 资料中预后不良判断及分组方法 对104例EC患者术后均进行为期1年的电话和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存活情况,并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包括检测并记录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盆腔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必要时可做CT或磁共振检查,判断是否有出现复发或转移情况。经随访结果,104例EC患者中有2例病死、7例出现复发、8例出现转移,将病死及存在复发或转移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将预后良好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

1.3.2 基线资料收集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已完善相关检查,并由相关人员统计患者基线资料,查阅基线资料并记录本次研究所需资料,包括:年龄、吸烟史(有、无)、饮酒史(有、无)、是否绝经(是、否)、是否孕育(是、否)、腹部手术史(有、无)、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内膜样癌、浆液性癌、其他)、FIGO分期(Ⅰ期、Ⅱ期、Ⅲ期)、淋巴结转移(有、无)、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1/2肌层)、子宫下段受累(是、否)、术后辅助治疗(联合放化疗、化疗、放疗、其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EC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C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有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有子宫下段受累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吸烟史、饮酒史、是否绝经、是否孕育、腹部手术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病理类型、FIGO分期、术后辅助治疗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EC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2.2 EC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中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子宫下段受累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说明。见表2。以EC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预后不良=1,预后良好=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有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子宫下段受累是EC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说明

表3 EC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近年EC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且日渐趋于年轻化,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对于EC主要治疗目的是早诊断、早治疗,妇科腹腔镜手术可以在对患者造成微小创伤的情况下切除病灶组织及周围淋巴,防止肿瘤进一步侵袭,改善患者的预后[5]。然而部分EC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复发、转移甚至病死的风险仍较高。因此,探寻EC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可能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在初步比较EC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的患者基线资料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有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子宫下段受累是EC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逐个分析原因如下:(1)年龄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妇女的卵巢功能已基本衰竭,无法分泌雌激素,一般发病都为非雌激素依赖型EC(如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等),其生物行为较为恶性,肌层浸润深度较深,淋巴结转移风险也越高;且年龄越大的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多合并一些慢性疾病,机体组织细胞修复能力下降,一些功能蛋白作用异常都会导致癌细胞恶性转化,影响患者预后。而年轻妇女EC多为雌激素相关型,此类肿瘤大部分局限于子宫,肌层浸润少,发生转移的概率小,临床预后好[6]。因此,对于老年EC患者,特别是慢性病较多、身体情况较差的患者应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要积极改善患者身体各血糖、血压、血脂等水平,尽量把身体体征控制在正常范围,有利于患者预后。(2)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EC的主要转移途径,也是确定分期的重要因素。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C患者病情分期一般都中晚期,往往伴随着淋巴结增生,术中需要清扫大量的淋巴结,淋巴结残留也是导致术后复发的因素之一[7-8]。由此,建议对术前检查有淋巴结转移的EC患者可实施淋巴结清扫术,但淋巴结转移清扫术可能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所以临床要结合患者具体检查情况,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3)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有研究显示,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是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患者手术预后[9]。肌层浸润深度分为浅层浸润和深层浸润,肌层浸润<1/2时,癌细胞侵袭并不严重,通过手术可以较好地清除病灶部位,术后复发、转移的概率较低;而当肌层浸润≥1/2时,肿瘤侵袭至深层,肿瘤容易穿破浆肌层引发子宫外扩散,导致术后复发率升高,增加不良预后风险[10-12]。因此,术前检查肌层浸润≥1/2的患者,应注意检查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或子宫外扩散的情况,术后应给予放化疗或其他辅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4)子宫下段受累:王芳等[13]研究显示,子宫下段受累与EC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相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子宫下段受累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增加了EC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14]。由此,对于子宫下段受累的患者在术前应分段诊刮,明确宫体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术中也应密切关注宫体情况。

综上所述,年龄大、有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子宫下段受累是EC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根据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制定好手术方案,减少预后不良风险。

猜你喜欢

肌层淋巴结子宫
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非脱垂子宫应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跟踪导练(五)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