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效果

2022-06-24方金芳李冬梅周进娣

智慧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家属

方金芳,李冬梅,周进娣

(东莞三局医院 儿科,广东 东莞 523710)

0 引言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童常见疾病,以腹泻、呕吐、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临床对于该疾病除常规护理外,亦会辅以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此改善腹泻、呕吐、发热等相关临床症状[1]。目前临床常以用药、饮食等常规干预以控制轮状病毒性肠炎症状,但常因患儿年龄小、易哭闹等原因,导致护理工作难以施展,干预效果不尽如人意[2]。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主要通过采集家属的建议与信息,制定以家庭为主的个性化方案,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机体功能的恢复[3],将其用于该类患者可能会更有效。基于此,我院对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我院2020年5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6)。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6个月至2岁,平均(1.57±0.31)岁;病程1~7d,平均(2.46±0.62)d;体重7~13kg,平均(9.57±1.21)kg。观察组男25例,女31例;年龄7个月至2岁,平均(1.68±0.21)岁;病程2~5d,平均(2.75±0.43)d;体重8~14kg,平均(9.65±1.24)kg。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4];②年龄≥6个月;③无肠梗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者。

排除标准:①伴有肝、肾等其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②伴有病毒性脑炎、热性惊厥者;③伴有严重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补液、抗病毒、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入院后对患儿进行生命体征检测,并为患儿建立随访档案;床旁告知家属轮状病毒性肠炎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及时清理患儿排泄物,保持干净整洁;及时予以呼吸道护理,防止患儿因呕吐物处理不当引起窒息;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①成立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小组。由我科科主任以及科护士长带队,选取我科护师及以上职称的6名护士和主治医生及以上职称的3名儿科专科医生为小组成员。所有小组成员均接受轮状病毒性肠炎专业知识培训且培训合格后方可实施方案。②方案内容:首先,运用自身掌握知识,向患儿与家属讲解轮状病毒性肠炎相关健康知识及注意事项,树立其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同时邀请家属参与患儿饮食、活动以及药物管控记录,通过调动家属参与感,给予患儿精神支持,提高积极性;其次,邀请家属参与团队交流,并从知识、行为以及态度3个方面对其进行问卷评估,了解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程度,对知晓度低者进行健康宣讲,并及时为其解答疑问,以获取健康需求信息,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干预方案;最后,责任护士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尿布,便后及时用温水为患儿清洗臀部,并用毛巾轻轻擦干,保持皮肤干燥整洁,同时若发现臀部变红或有渗出者,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及时为患儿进行治疗。③建立微信群,邀请家属参与微信互动,定期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向群内推送轮状病毒性肠炎健康小知识,以引导家属更好的协助治疗,增加患儿的配合度。④与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告知其随访的重要性及随访时间,增加其对患儿的监督力度,同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患儿现状,以获取及时有效的信息,为医生调整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两组患儿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机体功能恢复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家属知识掌握度以及红臀发生率。

(1)机体功能恢复情况:干预期间,观察并记录患儿止吐、止泻、退热时间以及大便次数。

(2)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参考简叶萍[5]等人的问卷自拟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自我管理量表,该量表分为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按时服药3个维度,每个维度为0~5分,分值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该问卷在家属配合下进行)。

(3)家属知识掌握度:干预前后,运用知识-态度-行为(KAP)[6]问卷评估家属知识掌握度,该量表分为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其中知识维度由37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分值为1~5分,总分为37~185分;态度维度由6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分值为1~4分,总分为6~24分;行为维度由15个条目组成,每个维度分值为1~4分,总分为15~60分,分越高说明家属知识掌握度越好。

(4)红臀发生率:干预期间统计两组患儿红臀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机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止吐、止泻以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机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d)

注:*P<0.05,与干预前组内比较。

2.2 自我管理能力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按时服药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自我管理能力对比(,分)

表2 自我管理能力对比(,分)

注:*P<0.05,与治疗前组内比较。

2.3 家属知识掌握度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知识掌握度对比(,分)

表3 知识掌握度对比(,分)

注:*P<0.05,与干预前组内比较。

2.4 红臀发生率对比

干预期间,观察组红臀发生2例,发生率为2/56(3.57%);对照组红臀发生9例,发生率为9/55(16.36%),观察组红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2=5.086,P=0.024)。

3 讨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以病情发展快、潜伏期短、发生率高为主要特点的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腹泻、呕吐为其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甚至可能会导致休克或死亡[7]。目前临床对于该类患儿多是以常规护理为主,可通过饮食、药物等干预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部分患儿年龄小,依从性低,影响疾病控制,干预效果不明显[8]。郭丽丽[9]等人在其研究中表明,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依从性,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关键。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以家庭为主导,邀请家属参与患儿病情管控,并对其进行患儿照护指导,恢复身体机能,利于患儿早期转归,将其用于该类患儿可能会弥补常规干预的不足。

本研究中观察组止吐、止泻以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按时服药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通过提高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呕吐、腹泻、发热等临床症状。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该方案通过培训轮状病毒性肠炎健康知识小组,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相关知识,并在讲解途中为其进行答疑解惑,树立其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和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增强积极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小组成员与家属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电话、微信、随访等方式及时掌握患儿症状变化,从而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使得方案与病情更加吻合,提高干预效果,从而达到恢复身体机能的目的;另一方面小组成员邀请家属加入微信群,通过定期向群内发送健康小知识,引导家属对患儿进行监督,以家庭协助的方式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定期与家属对患儿的病情状况进行交流[10],并对患儿所取效果进行充分表扬,提高自信,积极配合护理工作,进一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本研究中观察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红臀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16.36%)(P<0.05),说明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提高家属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知识掌握度,进而降低患儿红臀发生率。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小组成员邀请家属加入微信群,并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向群内发送轮状病毒性肠炎相关知识,不仅可提高家属对疾病的掌握,还能使家属对疾病知识进行充分理解,进而将所学知识融于生活,以降低红臀发生率[11];另一方面该方案对家属进行知识掌握度问卷评估,对于评分低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引导其对疾病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定期为其答疑解惑,于家属而言则是一个巩固知识,增加掌握度的过程,同时对家属进行患儿照护指导,认真讲解尿布正确使用方法以及便后臀部护理,有效规避引起患儿红臀发生的危险因子,从而达到降低红臀发生率的目的[12]。

综上所述,将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通过提高家属知识掌握度,提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从而降低红臀发生率。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肠炎家属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昆明地区1570例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儿童秋冬季应注意防轮状病毒感染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