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产痛、母婴结局及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2022-06-24余雪青

智慧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盆底产程体位

余雪青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产科,广东 深圳 518100)

0 引言

分娩是女性较为特殊的生理时期,常伴有剧烈疼痛,极易促使产妇产生多种不良情绪,继而影响顺利分娩及母婴结局,而通过分娩体位调整,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提高产妇分娩信心,且可缩短产程时间,其效果显著[1]。因此,本研究以196例分娩产妇为例,探究自由体位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9月入院分娩产妇196例,纳入标准:①均为单胎足月分娩;②产妇孕前身体健康,盆骨、产道正常,无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③产妇精神状态较佳,可积极配合完成实验;④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合并严重心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缺损者;③患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及沟通障碍者;④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⑤临床资料丢失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8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26.53±3.22)岁;孕周38~40周,平均(39.26±0.42)周;初产妇60例,经产妇38例。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26.74±3.42)岁;孕周38-41周,平均(39.21±0.52)周;初产妇62例,经产妇36例。两组上述资料均衡,P>0.05,可对比。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为坐式分娩,经验丰富的助产士进行一对一全程陪同,向产生说明坐式分娩的具体措施与注意事项,待产妇宫口开大后(约3cm),护理人员辅助产妇上坐式产床,宫口全开后,辅助产妇把脚放在踏板上,依据其实际情况调整产床倾斜度与脚架位置,确保胎儿纵轴与产轴一致,引导产妇逐渐增大腹压,直至分娩。

观察组为自由体位分娩,助产士给予产妇宣教与心理疏导,促使其焦虑与紧张等情绪缓解,并详细说明自由体位分娩的原理与注意事项等知识,第一产程时,由产妇自主选择舒适体位,如仰卧位(腹部向上平躺,双脚抬起或抱着腿)、屈大腿(腹部向上平躺,把两条弯曲的腿向腹部方向推)、蹲位(产妇双手扶住床沿或椅子,然后双脚分开向下蹲)等体位。进入第二产程前,叮嘱产妇排空膀胱,避免影响胎头下降。待宫口全开后,送入产房,助产士指导产妇(或自主选择)合适体位分娩,其过程助产士需密切监测胎儿胎心、产妇宫缩与胎儿胎头下降位置等情况,引导产妇调节呼吸,在宫缩间歇时向下屏气,促使腹压加大。胎儿胎头娩出后及时清除口鼻腔异物,避免胎儿窒息,并辅助胎头复位,调整胎肩顺势娩出。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产妇分娩情况,包含自然分娩、产钳助产与中转剖宫产,比较其发生率;②记录产妇产程时间与出血量,采用称重法测量出血量,即胎儿分娩后,在产妇臀部垫无菌出血计量巾,计算产后2h的出血量(总重量-无菌出血计量巾重量=出血量);③采用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评估产妇分娩后2h的疼痛情况,包含无痛(0分)、轻度不适(1分)、不适(2分)、疼痛难忍(4分)、剧烈疼痛(5分);④以分娩控制量表(LAS)评估产妇对分娩的控制感,共29项,采用1~7级评分,满分203分,分数越高,控制感越强;⑤记录妊娠结局,包含尿潴留、会阴侧切、宫颈裂伤、会阴水肿、软产道损伤与新生儿窒息。上述不良结局发生总例数/总例数×100%=总发生率;⑥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产妇分娩6周后的阴道压力与盆底肌力。阴道压力:在阴道内放置气囊压力探头,检测阴道最大收缩压力值,若低于80cmH2O为异常(1cmH2O=0.098kPa)。盆底肌力:若阴道收缩保持在阴道最大收缩强度的40%以上,且维持时间≥3s为正常,<3s为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情况比较

两组自然分娩与产钳助产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分娩情况比较[n(%)]

2.2 两组产程时间与出血量比较

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差异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与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产程时间与出血量比较()

表2 产程时间与出血量比较()

2.3 两组产痛与分娩控制感评分比较

观察组PPI评分低于对照组,L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PPI、LAS评分比较(,分)

表3 PPI、LA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盆底肌功能与阴道压力异常率比较

两组比较无差异意义(P>0.05),见表4。

表4 盆底肌功能与阴道压力异常率比较[n(%)]

2.5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论

产妇分娩时常伴有剧烈疼痛,继而影响产妇分娩配合度,增加胎儿窒息风险,且大部分产妇因惧怕疼痛而选择剖宫产[2]。但选择自然分娩的优势更加明显,可有效缩短产妇康复时间。但自然分娩时间较长,随着宫缩加剧,产妇疼痛明显加重,因此,及时减轻产妇产痛,缩短分娩时间是其关键[3-4]。临床常以坐式分娩进行干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分娩方式,可促使胎儿纵轴与产轴一致,受重力影响,胎儿对宫颈的压力增强,有效加强宫缩,缩短产程。但该方法可造成宫缩间歇期宫腔内压力增加,造成宫颈水肿、会阴水肿发生,不利于产妇后期恢复[5-6]。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自由体位得到广泛应用,可依据产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体位,提高其舒适度,减轻分娩疼痛,有利于产妇宫口扩张,产程缩短,改善妊娠结局[7-8]。

本研究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转剖宫产率较低,PPI评分较低,LAS评分较高,产程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P<0.05),表明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增强产妇分娩控制感,减轻其疼痛,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出血量,避免患者中转剖宫产,分析其原因,自由体位可由产妇自主选择体位,充分利用胎儿重力,促使腰背受力缓解,并指导产妇自主调整呼吸,控制宫缩,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其配合度,促使胎儿快速娩出[9-10]。因胎头压迫,盆底肌纤维、神经组织与结缔组织过度拉伸,造成盆底肌缺血、断裂,其结果与功能损伤,观察组盆底肌力异常与阴道压力异常情况优于对照组,但比较无差异意义(P>0.05),因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胎儿对阴道及盆底肌的压迫、拉伸时间较短,有利于产妇后期恢复。观察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促使产妇顺利分娩。

综上所述,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促使产妇自然分娩,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缓解疼痛,提高分娩控制感,改善妊娠不良结局,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

猜你喜欢

盆底产程体位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