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2022-06-24张星元张晓黎

智慧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巩膜结膜复发率

张星元,张晓黎

(临泽县人民医院,甘肃 临泽 734200)

0 引言

翼状胬肉在临床眼科中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导致该疾病的发生原因是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或纤维血管组织呈现三角形向角膜入侵,被认为是一种眼结膜受到外界刺激以后引发的慢性炎性病变疾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引起眼部刺激、对外观产生影响、不规则散光等,严重者还会出现视力障碍现象[1-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因手术方式多样,所以治疗也不同且复发几率也不同[3-4]。以往临床上应用的传统手术方法,术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极高,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提高临床手术治疗疗效,减少术后患者复发的风险[5-6],本文主要对我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医治的翼状胬肉40例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后,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 患者,一共40例,选取的时间段为2017年9月-2019年9月,所有患者的鼻侧与胬肉头发病部位延至角膜缘内,>2mm,有10例患者的发病部位延至瞳孔区,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男14例,女6例;年龄33岁~74岁,平均(53.69±5.54)岁。研究组患者应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男15例,女5例;年龄35~72岁,平均(52.24±2.31)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签订同意书;②不伴有严重内科疾病者;③无精神疾病者;④无凝血功能障碍者。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伴有肝肾功能衰竭者;③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④伴有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翼状胬肉切除术。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操作如下。

(1)术前:按照医嘱给予患者滴眼液,对术眼滴3d,每天滴4次,预防出现感染的情况。

(2)手术:①显微镜下进行,使用浓度为0.5%的盐酸丙美卡因,对其进行表面麻醉剂点术眼、开睑器开睑;注射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液0.5mL,对胬肉体部球结膜下“局部”进行浸润、麻醉;②胬肉头部使用齿镊夹夹住,从颈开始将球结膜剪开,并进行分离,待胬肉达半月皱襞处的时候,再把胬肉头部的组织部分与角膜进行分离,分离到角膜缘位置;③将结膜下胬肉组织体部分离至半月皱襞的时候,切除已经分离的胬肉组织;④对巩膜面进行止血,再仔细地刮切表面,使其巩膜表面光滑、平整;⑤形球结膜瓣选择角膜上方位置,将切除的胬肉部巩膜面遮盖住,注意要与病变部位的结膜相吻合,固定在巩膜面上,然后缝合;⑥角巩膜外缘1.5mm左右处,使巩膜面充分暴露出来,涂上金霉素眼膏以后,清洁敷料,再进行包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临床治疗疗效等相关情况并进行评估。

疼痛程度评分:应用VAS视觉模拟表法,对患者手术后的第1天、第3天、第7天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用长10cm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疼痛0与难以忍疼痛10,患者根据自身感受,来选择数值,表示其疼痛程度。

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术后随访6~18个月。①痊愈:结膜平整,并且没有充血的现象,角膜的创面皮肤呈现出光滑、透明状态,未有明显的新生血管出现以及翼状胬肉增生;结膜瓣可与组织融合,未有粗大的血管发生。②复发:结膜发生变厚、存在充血的现象,角膜创面有新的血管生成、翼状胬肉增生。

生活质量对比: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角色受限、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感情因素、社交能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和活动能力,每项评分为100分,分值高低与患者个人生活质量好坏成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参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VAS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比较

术后随访6~18个月,研究组患者治愈率为90.00%,明显高于参照组7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前后生后质量水平对比

如表3所示,手术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较小(P>0.05),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角色受限、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感情因素、社交能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和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偏高(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对比(,分)

续表3

3 讨论

翼状胬肉在临床上属于非常常见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其严重影响的一种疾病。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①角膜缘干细胞因紫外线照射损伤;②与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关联,例如环境干燥、接触风尘等。翼状胬肉是在侧眼角近黑眼珠上生长的一种赘生组织,呈三角形,尖端指向黑眼角,如翼状,所以称为翼状胬肉,生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会慢慢地将患者瞳孔区域覆盖,从而对其视力造成影响。根据翼状胬肉的形态可将其分为3个部分:①长在黑眼珠上,在胬肉的尖端,称为头部;②向后呈现扇形展开,稍微隆起,处于黑、白眼珠的交界部位,称为颈部;③伸展到白眼珠表面的宽大部分,称为体部,该部位上生长了许多新血管。发病较高的地区为接近赤道与户外的渔民、农民等人群[7]。

目前,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仍然是采用手术,主要目的是提高手术质量以及降低复发率。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难点是术后复发率极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严重下降。传统手术治疗该疾病,复发率达到30%~60%[8-9]。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改良术式出现以后,明显降低了其复发率[10]。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40例患者应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以后,其复发率为10.00%,显著降低了复发几率,表明该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且该手术方式操作流程、方式简单,获取样本方便,无任何排斥反应发生,异物感较少,降低复发率,弥补了角膜缘的缺损状态,为角膜干细胞提供了来源,有利于加快角膜上皮的恢复速度,有效阻止了其进行角膜病变,起到屏障作用,避免术后出现复发的情况[11]。

综上所述,应用该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该方式具有简便操作、方便取材、术后患者的反应比较轻、恢复速度快等优势,同时也是减少低翼状胬肉术后发生复发率的治疗方式之一。

猜你喜欢

巩膜结膜复发率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