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差异

2022-06-24宋雨泽

大观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国戏曲演唱技巧

宋雨泽

摘 要: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就像两条平行线,沿着各自的轨道有序发展,在大洋两侧形成了各自的音乐形态。它们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每一个节点都有着显著的风格和特色。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为研究对象,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从审美方式、舞台表现及演唱技巧三方面入手,得出以下结论:不论是中国戏曲还是西方歌剧,都是立足于国家发展、融合了当地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是对文化的传承、对历史的记载,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文化瑰宝。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人们对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中国戏曲;西方歌剧;舞台表现;演唱技巧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都是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方最早的戏剧是古希腊戏剧,不仅仅包含悲剧,也包含喜剧,种类比较齐全,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中国戏曲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北宋战争频繁,常以戏曲号召百姓入伍。这两种戏剧形式与古印度梵剧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世界文化艺术领域璀璨耀眼的瑰宝。

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无论是在文化背景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方歌剧是在优雅开放的环境中诞生的,而中国戏曲则是在对东方古典的反思中发展起来的,這与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和社会形态密切相关,也与民族背景与其他因素有着莫大的联系。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中国以含蓄、典雅为主的审美和西方自由、奔放的审美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演变和创新,融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它们记录历史文化,融合本民族的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并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发展[1]。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发展道路虽然完全不同,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但是表演形式上还是有其相似之处的,都属于综合性艺术,如都包含音乐,需要借助舞台布景及灯光、乐器的配合等。各自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等很多条件共同组成了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独特性。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的发起主要来自民间传说,都是以剧本为基础的,在文学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中国戏曲经过了汉代、唐代、宋代等的发展和演变创新,带着浓郁的文化底蕴,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拥有独属于东方的魅力,体现在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和独特唱腔的风格和旋律上。而西方歌剧的舞台很美,音乐、舞蹈和乐队的有效配合,带给人们强烈的视听感受,使人心生热爱。虽然中西戏曲在艺术形式和历史背景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都是通过音乐来记录社会背景、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本文以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舞台表现和演唱技巧角度研究二者的异同,希望对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西方歌剧

提到西方的歌唱表演,必然少不了歌剧。从通俗意义上讲,歌剧是一种以歌唱和音乐为表现手段的具有故事情节特征的戏剧。歌剧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意大利。为了适应统治者的审美趣味以及舞台表演创新的需要,歌剧表演必须在舞台上运用许多元素,如引人入胜的舞台背景、华丽夸张的服装、绚丽的舞蹈表演等,与戏剧表演有很大的区别。歌剧表演的演唱者在歌唱时更注重声乐技巧的使用,尤其是传统声乐技巧,以古典音乐为主要背景音乐,将民间舞蹈、芭蕾舞等舞蹈形式与剧本表演相结合。

(二)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就开始有了萌芽[2]。中国戏曲在以歌舞为主的汉唐时期之后,于宋代逐渐形成了戏曲审美观念。这一时期形成了一门比较完整的戏剧艺术,由多种不同的形式组成,例如民间歌舞、滑稽戏等。后来又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创新演变,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观众对声乐的喜好,逐渐形成了京剧、越剧、评剧等多种戏曲类型。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民间习俗和语言文化差异很大,所以戏曲种类繁多,以地域性为其主要特征。

三、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差异

西方歌剧从本质上来说可以称得上是独立的戏剧形式,是由多种戏剧旋律组合而成的。与中国戏曲一样,西方歌剧的情节也是通过音乐、舞台和语言来表达的[3]。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并且根据表演需求,形成不同比例,从而形成不同的表演风格。其中,音乐的选择决定了舞台背景的布置,反过来舞台背景的布置也为音乐服务,二者相辅相成,彼此密不可分。

(一)舞台表现的差异

1.舞台布景的差异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在舞台布景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戏曲舞台往往是空的舞台,基本上没有舞台造型,这是中国戏曲的特性——虚拟性的体现之一。大型道具如车、马、船等基本上以虚拟为主,而小道具因为容易布置,选择的都是实物,如扇子、杯子等。舞台上,戏曲演员用自己身体的一举一动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形成情节所需的舞台环境和氛围。中国传统戏曲的虚拟性,借助于演员再现时空场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将剧本语言中的时空场景和情感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西方歌剧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舞台,道具和风景都是相对真实的。欧洲由于虚拟的东西较少,实物较多,所以能带给观众更多的真实感。歌剧演员要以真实的生活为出发点,反映现实,使观众直接陶醉于剧中的情节。

中国戏曲舞台具有明显的相对流动性和相对固定性,但主要不是靠舞台背景布置的物体来展现的,而是依靠演员自身的表演动作和唱功来展现的。中国戏曲并没有创造一个独立于人物的自然环境,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就是戏曲最主要的环境,这些都存在于舞台人物的状态和反应中。戏曲人物的舞台动作,如骑马、爬楼梯、开门窗等,都有一套标准的动作符号,因此要求观众采取一种反观的审美方式,即它利用了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独特的媒介来实现舞台的时空环境,体现了中国戏曲的文体特征。这是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语言,它直接或间接地源于生活,是对生活表现进行提炼、夸张和加工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戏曲的程式不仅限于身体动作,剧本形式、角色台词、唱腔、化妆和服装等也都有严格的程式规范。西方歌剧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具体而真实的空间。舞台的时空体现在舞台材料的表现上,舞台被伪装成真实的生活空间来反映歌剧的故事背景。

2.舞台灯光的作用及运用

舞台灯光对戏曲表演可以起到补充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舞台灯光有着很好的视觉效果,能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将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巧妙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美妙的视听盛宴[4]。例如,虽然宫廷庄重的气氛可以用宫廷音乐进行烘托,但也可以用黄色灯光装点舞台,因为黄色象征着皇权。在戏曲表演中,舞台灯光的使用往往要根据表演曲目的特点来进行设置和调整,并且根据曲目节奏作出针对性的变化。可以通过灯光突出剧情和人物表演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隐藏破坏舞台画面的部分,完成舞台画面的合理构建,完美展现布景的设置、人物的性格以及剧情的冲突。因此,在舞台灯光控制中,不仅要对舞台有了解,更要对剧情、对演员有了解,这样才能使节目效果达到完美。

3.舞台表演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中国和西方在文化和审美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西方艺术更注重还原真实生活,强调现实主义,在舞台表演中试图生动真实地还原故事的场景或者内容。因此,剧本中提到的世界,歌剧舞台都尽力做到真实还原,主要表现在舞台设计、配饰、服装、表现形式等方面,使得整体的呈现效果非常逼真。例如2006年大都会歌剧院演绎的莫扎特经典歌剧《魔笛》,就是实证之一[5]。歌剧每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造型,如祭司、捕鸟者等角色造型全都不相同,完美地再现了生活场景。西方歌剧的表演以“体验派”和“表现派”为主要表演形式。这两种形式都强调舞台表演的体验主要来自生活中的体验和经验,但是与生活体验和经验不同,强调表演上的外部技巧是演员体验的结果,然后又反過来刺激演出中体验的产生。

与西方现实主义艺术相比,中国传统艺术更注重意境的表达。因此,中国戏曲更具抽象性和艺术性。在舞台形式上,中国戏曲更注重写意,注重的是神似,强调情感的表达,如豫剧《穆桂英挂帅》,仅在一块背景布前、一张小方桌上演绎大军营,而一面军旗就是一支军队,代表千军万马。在情节上,作品不是表层内容的直接表现,而是表现一种让人深思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文化思想的重要表达,是中华民族谦虚、内敛性格的体现。中国戏曲表演是一种形式与精神相结合的表演。它要求演员在演绎角色时首先理解角色,并通过正确的分析找到与角色相匹配的表达形式。中国戏曲表演注重内心体验,而不是角色体验。这种内在体验要求在设计人物时,应该是“像”而不是“真”,只需要“形神兼备”即可。

(二)演唱技巧的差异

1.唱腔

中国戏曲的声部划分主要根据角色行当来进行,与西方歌剧的声部划分截然不同。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是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的特征体现。中国戏曲根据地域不同有不同的声腔,笼统来讲有十二大声腔系统。它们起源于各种民间音乐和民歌。如宋元时期的南戏和元代的杂戏,都源于民间的里巷歌谣和小曲。中国戏曲使用“土嗓子”,声音是清晰的、亲切的、自然的。

西方歌剧的声部划分相对来说更加简单直观。西方歌剧的声乐体系强调根据演唱者的音域、音色和演唱方法来划分声部,其中男女声又有细分。如女高音根据音色和音域,可分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西方歌剧用美声演唱。“Bel Canto”是优美的歌声的意思。它不单单是对歌唱风格的赞美,更是对发声方法的精准概述。西方歌剧最重要的特点是音色优美,旋律装饰灵活流畅。

2.气息

能否恰当地调整和使用气息对演唱的成功与否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不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得到了认同,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气息就像一棵大树的树干,而声音就像大树的枝蔓,气息是声音的根基,是持续发声的动力,可以说,没有气息的支撑,声音就像浮萍,虚浮无力。

中国戏曲在发声方法上讲究“气沉丹田”,这种方式虽然呼吸量小但是发声的部位较深,所以发出来的声音具有灵巧、高亢、优美等特点;而在嗓音的运用上,以真声为主,适当运用假声。西方歌剧在发声上,注重延长音、扩音、停顿音等技巧,强调运用真假声的合理组合,打开喉咙,自由控制呼吸,产生丰富的共鸣,讲究气息顺畅、喉咙稳定、发声位置高、声音均匀。它要求歌手用一半的力量来演唱,当在歌剧中唱到高音时,不需要用力呼吸,而是要自由、放松、柔和地吸气、呼吸,把发声通道全部打开,从高位置发出声音。

3.歌词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音乐为载体,在虚拟环境中演绎民间故事的歌舞剧,当时非常经典的曲目代表作有《大面》《踏谣娘》,以幽默的手法演绎历史,后来发展成为宋元戏剧。这些剧本在创作上,既有以生活为导向的内容,也有以历代文学大师的作品创作的内容。因此,中国戏曲在唱词上讲究字正腔圆,更注重语言的押韵。

西方歌剧的文学剧本大部分都是以白话散文为主的。这是因为在西方语言中没有一个词可以表达多个意思,过度追求发音的押韵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内容的不连贯性。虽然拉丁语、斯拉夫语和日耳曼语也有属于自己的发音规则,但总体而言发音押韵很弱。因此,西方歌剧在剧本创作中并不对发音押韵作过高的要求[6]。

四、结语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无论是在表演形式上还是在演唱及技巧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然而,不论是中国戏曲还是西方歌剧,都植根于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立足于国家发展,结合当地特色,在融入了地区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传承文化、记载历史,是社会发展的结果。经过社会变迁,中国戏曲艺术包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凝聚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题材、舞台表演、时空系统、舞台造型上独具特色。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原则,有自己独特的表演体系,它们的舞台特征、时空观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中国戏曲艺术与西方歌剧艺术的区别,不仅在于演唱的戏曲上,还在于它们的整体艺术形式。二者都有一些表现手段是对方所没有的。除了在表演艺术上的贡献之外,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对人类文化和艺术史的发展也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在当今世界文化日益开放的环境中,这两种具有不同形式的艺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有利于将人类文化传承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戴敬平.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音乐剧的异同[J].剧影月报,2016(6):52-53.

[2]蒋明.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艺术形式的差异[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23):149-150.

[3]李秀齐.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在演唱方面的异同[J].音乐创作,2016(10):140-142.

[4]张琳.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作用[J].参花(上),2021(7):105-106.

[5]薛雷.歌剧表演艺术中人物形象塑造研究[J].北方音乐,2020(14):237-238.

[6]吴乾康.浅析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之共性[J].黄河之声,2019(1):44.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戏曲演唱技巧
浅谈中国戏曲在法国传播过程中的文化障碍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中国戏曲与流行思想的融合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论情感控制在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之一“虚拟”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