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视域下高中英语薄弱学生听力水平提升实践

2022-06-23邵惠科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听力水平多模态听力教学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模态的手段、平台和空间。根据新高考模式的需要,为了优化英语听力教学,教师有必要在听力教学中有效设计多模态活动。文章结合听力教学实例,阐述了多模态英语听力教学的必要性,论述了如何进行多模态听力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并对高中英语薄弱学生的听力教学进行实践与探索,以求改进听力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关键词:多模态;听力教学;听力水平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7-0010-03

引  言

21世纪的我们步入了“读图时代”,单一的语言媒介逐渐被由语言、图像、声音等构成的复杂媒介取代,对社会行为和意义表征的解读应包括非语言符号等所有表意资源[1]。非语言符号与传统的语言符号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具备识读非语言符号信息的能力,即基于多模态的听说读看写能力,变得愈发重要。

一、多模态英语听力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一)新高考模式的需要

随着2020年高考结束,历经13年的江苏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新高考模式下题型设置和分数分配给高中一线教师带来了新挑战。听力在保持原有题数的情况下增大了分数比重,从全卷总分的六分之一升至五分之一。在整张英语高考卷中,听力材料涉及用语较日常口语化,生词相较其他题型来说偏少,文本语境较简单。因此,对英语薄弱的学生来说,听力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多模态活动取得较大进步的题型。

(二)优化英语听力教学的需求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听说课是开展多模态教学的有效途径。当前英语听力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缺乏多模态运用意识。部分教材提供的听力课文材料仅仅是印刷的文字内容,再配备相应的录音。教师主要以单一模态为手段传递信息和训练学生的英语技能。但是,在实际言语交际过程中,单纯的语言并不是唯一的信息传递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听力课文时要注重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建立。二是对多模态的挖掘和合理运用不足。部分教师虽然开始关注多模态教学模式,但仅限于活跃课堂气氛,割裂了各種模态之间的关系,导致多模态教学流于形式。课堂看似热闹,学生的思维活动却没有聚焦,缺乏思维的深度[2]。如何在听力教学中有效地设计多模态活动,成为新时期英语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多模态英语听力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在开展多层次的听说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基于教学需求和模态特征分阶段选用合适的模态活动,以满足不同感知需求的学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选修)模块六Unit 2中的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听说教学为例,从多模态听前准备、听中练习和听后活动三个环节,阐述如何进行多模态听力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

本节听说课的教学内容围绕“快乐”这一主题展开。教材只提供了课文语篇材料、音频和部分插图,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增添视频及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图片等多模态资源,并设计人物访谈和诗歌欣赏等多模态活动。

(一)多模态听前准备

听前对话的教学包括导入和新知呈现两个环节,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主题背景知识,铺垫必要的语言知识,为学生开展主题意义探究做准备。在多模态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动作、表情、诗歌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主题,自然地呈现新知内容。

1.引入主题,延展话题背景

教师可以围绕“快乐”主题,以一首欢乐的歌曲开始,营造欢快的氛围,并借机问学生何时会感到快乐。然后,教师呈现一系列不同的人对快乐所作的不同定义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相关主题。有效的导入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了更好地导入主题,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图像、颜色、音乐和游戏等多重符号丰富课堂师生交互模式,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官,激活与所学话题相关的思维。

2.呈现新知,构建认知体系

在新知呈现环节,教师可以用主人公桑兰的视频资料和她追求快乐过程的思维导图,引发学生对快乐主题的进一步思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视频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有生动、直观和具体可感的特征。学生可以从单一模态的视觉体验转变为听觉和视觉双重享受的多模态体验。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感受色彩、画面、叙述者的声音和视频背景等多模态元素,既可以轻松、自然地获得主题新知,又能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主题语境下的新知体系,而贴近学生生活的视频更是增添了吸引力。

(二)多模态听中练习

听中对话设计的重点是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在已有主题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听录音、看图片和模仿语音语调等多模态活动调动听觉、视觉和思维,获取语篇意义,梳理语篇细节,丰富和补充对该主题的认知。

1.多元感官刺激,激发批判性思维

听中环节利用插图可以使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积极预测听的内容。教师针对语篇“快乐”主题进行了头脑风暴,目的是集思广益,引发学生对不同人关于快乐持不同观点的思考。通过图片的呈现,学生的视觉和思维都能得到有效激发;通过层层铺设、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听觉被充分调动。头脑风暴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踊跃发言。他们对快乐的定义有“Being creative”“Playing sport”“Reading”“Spending time with family”“Learning

new things”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补充对快乐的自身体验,激活了自身的批判性思维。

2.看图预测,深度理解主题

教师在听力活动中可以利用视觉模态仔细观察文本插图,预测图中主人公桑兰对快乐的定义,并在接下来的听力巩固练习中进行验证。教师可以关注多模态活动的交际性策略,通过文本插图进行设问:“From the pictures, do you think Sang Lan experienced a colorful life?”引发学生对主题的积极思考。在后续的听力巩固练习中,教師可以对语篇材料进行改编,设计任务型听写的活动。学生通过读图所预测的主人公桑兰对快乐的定义在此活动中得以验证,他们也对语篇主题有了深度理解:“For Sang Lan, happiness means... being useful to the society; making others happy; regaining her health...”教师通过“听材料,填写表格”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围绕语篇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有效培养了其批判性思维。

(三)多模态听后活动

在讲解听力语篇之后,教师可以围绕主题意义创设超越听力语篇的情境,设计人物访谈和诗歌欣赏等多模态听后活动,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通过多感官交互作用,内化语言与所获得的关联信息,提升思辨能力,实现主题意义和目标语言的迁移创新。

1.人物访谈,实现迁移创新

在前期听力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次有关快乐的人物访谈现场模拟训练,让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进行训练,以此升华他们对快乐的理解。教师可以随机抽取部分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运用本课所学语言在真实的情境中表达。人物访谈这个模态活动的创设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让学生将新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诗歌欣赏,激发表达欲望

在听前和听后活动中,学生对快乐及其内涵和外延的表达有了一定积累。于是,教师让学生欣赏一首以快乐为主题的小诗。学生通过视频、图片信息和自由对话, 对快乐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快乐还有很多其他方式, 这首小诗可以唤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 由此激发学生表达内心想法的欲望。在学生欣赏小诗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跟着录音对诗句进行模仿朗读,体会诗篇语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启动视觉、听觉和思维模态。由此可见,多模态活动增强了听力教学的趣味性。

三、多模态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生源近几年有所下降,难以协调英语听说读看写不同技能之间的关系;任教教师双班居多,对早读课的听力训练无法两班兼顾、做好监督;听力对注意力要求很高,教师只能让他们听,却不能保证让他们认真听。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比以往更重视听力教学。笔者也引领所在学校英语教研组教师进行多模态视域下听力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听力教学中研究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提升英语薄弱学生的听力水平。

(一)调动学生多模态感官,提高听力训练的有效性

听力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需要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历史等背景知识进行教学,而网络这一媒介能提供丰富的多模态教学资源。例如,TED能让学生接触到西方比较正面积极的价值观,VOA、BBC能帮助学生熟悉英语国家的时事,影视作品能让学生以第一视角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但是笔者在一开始尝试上述策略时发现,许多学生基础薄弱,在接触多模态资源时往往会忽略听力模态的主导地位,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听上。因此,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在听力多模态下的主动性。例如,在对话、会话、讨论、会谈等交互性强的听力训练中,教师可以使一方静音,因为好的听者也是好的应答者。在呈现电影、纪录片、卡通片、故事片和旅游胜地的视频等趣味性较强的材料时,教师也可锻炼学生看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官。例如,教师可以在关键处暂停,让学生猜测后续发展,然后放声音,让学生听并验证自己的预测。教师也可以中途静音,让学生自行配音,或者单放声音让学生描绘地点和情景等。在演讲、展示等独白形式的听力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听写、复述等练习。这些多模态听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保证听力训练的有效性。

(二)科学设计多模态听力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信息技术在多模态视域下的英语听力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笔者所在教研组教师积极运用网络或选用微课、微视频等媒体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教师不仅可以提升利用互联网搜寻信息和筛选有效听力教学材料的能力,定期进行网络教研活动、网络远程授课等,还可以利用学生常用的微博、QQ空间等社交平台建立英语听力学习平台。这些平台能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以听力为主导的多模态教学资料来指导学生。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挖掘和英语相关的新兴App,灵活运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等信息化授课手段,通过网络开展视频讲座,与学生展开网络讨论,延伸听力教学任务。近几年的英语流利说、百词斩等都合理利用了多模态理念,做到了技术层面上的因材施教,能够针对学生现有水平结合当下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围绕听说读看写设计英语学习活动,助力培养学生视听说等能力。相较于传统英语听力教材,这类新型材料大多具有科普性或故事性,不仅提供了语境,还科普了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  语

综上所述,多模态英语听说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解读听力语篇,提炼主题意义,为学生搭建贴近生活的情境,利用有层次性和指向性的多模态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多元思维,实现从认知到能力,再由能力向学科核心素养转换的新课程教学目标[4]。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应多研究、勤思考,要借助多模态英语听说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冯德正,张德禄,Kay O'Halloran.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进展与前沿[J].当代语言学,2014(01):88-99,126.

林小燕.多模态视域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04):17-23.

译林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高中英语》(选修)模块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何晓灵.多模态英语听说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08):61-6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英语学习活动观视阈下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C-b/2020/02/4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邵惠科(1979.7-),男,江苏常熟人,

任教于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听力水平多模态听力教学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关于上好初中英语听说课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