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38家采供血机构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制备供应实践经验

2022-06-22易星袁晓华白林丛培芳王媛李丽蔡红军张小霞张洁烨鲍琳甄晓峰张剑成宁陈阳郭晓婕王慧付竹筠杨培王振兴冼志莲王林邱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年3期
关键词:采供血血浆抗体

易星 袁晓华 白林 丛培芳 王媛 李丽 蔡红军 张小霞 张洁烨 鲍琳 甄晓峰 张剑 成宁 陈阳 郭晓婕 王慧 付竹筠 杨培 王振兴 冼志莲 王林 邱艳

病毒感染的康复者血浆输注治疗,在突发传染病等尚未证实有明确药物时,作为一种针对患者被动免疫的过继免疫治疗手段,是一种积极的辅佐治疗。其疗效早在20世纪初就已在人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实践中得到验证,具有相对安全、副作用低的优点[1]。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新冠康复者血浆被用于患者的医疗救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6~9版)中明确指出将“新冠血浆治疗”用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同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发布的《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中规定,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血浆采集、制备工作的相关要求。为总结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采供血机构开展新冠康复者血浆采集工作的经验,提高输血行业应急反应能力,为国家在应对突发传染性疾病方面提供参考,中国输血协会管理工作委员会和执业比对工作组[2]开展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COVID-19 convalescent plasma,CCP)(以下简称新冠血浆)采集及相关工作的问卷调查。本文将问卷中采集制备供应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内容进行描述、汇总,分析新冠血浆采集制作概况,反思并讨论恢复期血浆采集的实践经验。

资料与方法

1 调研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前期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摸底调查大陆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组(简称比对组)72家成员单位开展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简称新冠血浆)采集工作的相关情况,其中有61家开展相关工作(占比84.72%)。征询这61家单位是否愿意参加相关经验的分享,有45家表示了参加意愿(占73.77%)。向有意向参与的45家国内采供血机构发放电子问卷调查表。

2 问卷调查表 其内容围绕新冠血浆采集、检测、制备、供应与质量控制等5个环节展开,共提出13个方面问题,含62个选项,具体包括:(1)新冠血浆采集:涉及采集设施场所、采集方式和采集数量3个方面13个选项;(2)新冠血浆检测:涉及血站常规检测项目报告发放模式、新增检测项目和新冠病毒IgM或IgG抗体检测方法3个问题14个选项;(3)新冠血浆加工制备:涉及加工制备和血浆标识2个问题11个选项;(4)新冠血浆质量控制:涉及质量控制标准、储存和不合格血浆处置3个问题15个选项;(5)新冠血浆临床供应:涉及发放和血浆调剂2个问题9个选项。收集新冠暴发以来至2021年3月的信息。

3 问卷调查表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3]设计问卷,问卷以电子邮件形式发放。各采供血机构根据各自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自愿选择填写问卷调查的全部或部分问题,并保证所提供的数据真实有效。各单位名称采用字母加数字的方式匿名编码。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统计方法均采用构成比进行分析。

结 果

1 问卷情况 共发放45份问卷,收回42份,回收率93.33%。其中4份问卷因未开展采集,仅编制了应急采集方案,未填写有效信息。38份问卷中问题完成率75%以上的35份,38份问卷调查内容可用。

2 新冠血浆的采集 36家采供血机构分享了开展新冠血浆采集的相关设施的情况,主要以已有献血屋或临时设置设施地点为主,各有13家;较少采用流动采血车和固定采血车(详见图1)。

图1 新冠血浆采集设施(单位:家)

35家采供血机构提供采集方式信息,全部选择血液单采机方式采集新冠血浆。其中16家机构提供所用设备的型号,共涉及到美国血液技术公司MCS+、泰尔茂TRIMA、南格尔、重庆三大和陕西正源5种机器型号。

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各有15家提供新冠血浆采集量。30家采供血单位共采集新冠血浆1 359.8单位(Unit,U),200 mL血浆为一个U,其中A型407.9 U,B型425.4 U,O型336.5 U,AB型190 U(详见图2);采集量达100 U以上的有4家,均为血液中心,其中最多的一家采集了523.5 U,多家采血机构仅做了准备工作,并未进行实际的采集行为,有采集工作的机构的具体采集量分布见图3。ABO血型比例依次为A∶B∶O∶AB=2.2∶2.2∶1.8∶1,未见明显差异。

图2 采集的新冠血浆血型分布情况

图3 30家采供血机构的新冠血浆采集量

3 新冠血浆的检测 有34家采供血机构提供了新冠血浆检测的模式。血站常规检测项目实施模式采用最多的是单独检测并且单独发放检测报告的模式(占比41.18%)。除血站常规检测项目以外,25家机构明确选择增加检测项目(包括委托检测),7家机构选择其他(因委托检测项目不详)。其中选择同时进行新冠病毒IgM抗体、IgG抗体和新冠核酸检测的占比最高(56.00%)。22家机构明确提供了新冠病毒IgM或IgG抗体的检测方法,其中选择化学发光法占比最高,为45.45%,详见表1。

表1 新冠血浆检测情况汇总

4 新冠血浆的加工制备和标识 有37家采供血机构提供对采集后新冠血浆进行加工制备的相关信息。大部分机构采用一种成分加工方法,最多同时采用3种加工方法。其中30家血站对采集新冠血浆进行了速冻冰冻处理,有11家机构在冰冻前进行了病原体灭活,3家机构在速冻前进行了白细胞滤除,1家机构采用了辐照,2家机构还勾选了“其他”情况,详见表2。所有机构均明确标识为“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

表2 新冠血浆加工制备情况

5 新冠血浆的质量控制

5.1 抗体检测采纳的质控标准:有34家采供血机构提供了采集新冠血浆的质量控制信息。32家机构将外观和容量作为新冠血浆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部分采供血机构的新冠血浆质控标准中包含了新冠病毒血清/血浆IgG抗体定性及定量水平。IgG抗体定性检测呈反应性且160倍稀释后仍为阳性反应(简称抗体-160)的机构为13家、新冠病毒血清/血浆总抗体定性检测呈反应性且320倍稀释后为阳性反应(简称抗体-320)的机构为6家,而对女性捐献血浆者采用HNA及HLA抗体阴性的机构仅为1家。

5.2 新冠血浆储存和不合格血浆的处置:新冠血浆主要由采供血机构划定专门区域储存。有效数据33份,占78.57%。新冠血浆储存和不合格血浆的处置情况问卷共有五个选项,“1”:检测不合格的血浆与正常献血来源的血浆处置方式一样;“2”: 破损后的血浆按照有感染性污染物泄露的消毒程序执行; “3”:质量检测不合格的血浆与检测不合格的处置方式一致;“4”: 有专用的记录表单记录处置后血浆的去向,具有可追溯性;“5”:其他。

检测不合格的血浆与正常献血来源的血浆处置方式一样的有15家,破损后的血浆按照有感染性污染物泄露的消毒程序执行的有12家,选择质量检测不合格的血浆与检测不合格的处置方式一致的有10家,选择有专用的记录表单记录处置后血浆的去向,具有可追溯性的有17家,选择其他的有9家。具体见表3。

表3 新冠血浆储存和不合格血浆的处置情况

6 新冠血浆的临床供应 33家采供血机构提供了新冠血浆的发放和调剂信息。新冠血浆均由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调配,部分血站需要血站负责人审批同意的有11家(33.33%),新冠血浆独立包装,不与其他血液共用同一运输箱的有27家(81.82%),血浆运输箱体标注“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有24家(72.73%)。新冠血浆的调剂情况见表4,其中兼顾本行政区域内和跨省市调剂比例最高,接近一半,而仅行政区域内调剂和仅跨省市调剂占比接近。其中8家采供血机构共调剂新冠血浆306 U(包括调入和调出),调剂血浆的运输方式为冷链运输,部分机构有专人专车运输或专人乘坐飞机携带运输。

表4 新冠血浆供应调剂范围

讨 论

新冠血浆在新冠肺炎无特效药、无疫苗时期被选择用于临床救治,曾被报道为“最特异、最有效”的治疗方法[4],新冠血浆的采集制备临床供应和质量控制,无疑是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决定因素。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新发传染病恢复期血浆的保障供应提供实践经验。

1 新冠血浆的采集 在我国直接用于临床患者的CCP基本上由采供血机构供应完成,暂未见单采血浆站采集CCP的报道,这与我们研究实施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一致。本次参与调查的机构的采集设施主要以献血屋或临时设置设施地点为主,较少采用流动采血车和固定采血车。说明固定采血设施可以更好满足全过程对消杀、护理的较高相关要求,利于设置布局合理安全的工作区域,保护献血者隐私。当然,设施的选择还要考虑献血者的可及性和机构自身不同采集工作流程和保密政策等直接因素。

本研究显示,在严格遵守我国相应法规的前提下,CCP的采集工作不需要另设机构和采集设备即可完成采集。尽管使用的5种血液单采机设备来自国内外不同厂家,工作原理和操作存在差异,但都能实现有效的CCP采集功能。说明血站具有多功能的血液单采机在公共卫生应急情况下,具备可以完成非常规单采成分血的潜能。但采集效率是否存在差异,还待进一步研究,探讨采集标准化也是值得未来研究的问题。

受新冠大流行影响,全球血液采集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5],加之国内新冠患者数量有限,因此,CCP获取来源极窄。结果也表明各机构的采集量普遍有限,但不存在偏型的现象,间接说明新冠感染与ABO血型不相关。

2 新冠血浆的检测 所有机构除了对采集的CCP进行艾滋、梅毒、乙肝、丙肝等血液筛查常规项目的检测。为进一步保证疫情防控的安全性,还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新冠病毒核酸和IgM抗体检测;为确定CCP中是否存在有治疗作用的中和抗体,选择IgG抗体检测;为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女性血浆进行人类粒细胞抗原(HNA)抗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筛查[6]。但无论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均呈现异质性的现象,如SARS-CoV-2中和抗体效价与抗体检测具有相关性,而不同方法测出的中和抗体效价有所不同,不同国家和组织的抗体效价检验标准也不统一。为此,WHO建立了第一个SARS-CoV-2抗体国际标准,推荐使用国际单位校准检测方法,减少判读新冠血浆中和抗体效价的差异,为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的可比性打下基础。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CCP检测的标准化体系,并实现与国际的接轨[7]。

3 新冠血浆的加工制备 目前采供血机构一般提供全血、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几大类产品。调查结果显示,除极个别不采用速冻加工液体血浆,多数采供血机构对采集的CCP进行了不同的加工制备处理。包括血浆病原体灭活、辐照、滤除白细胞和-30℃速冻等加工处理,甚至叠加3种处理方式。-30℃速冻可以保证血浆中Ⅷ因子的活性,亚甲蓝光化学法可以有效灭活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许多病原体,进一步消除感染风险。有研究发现对新冠IgG抗体滴度无明显影响[8],郑雪也有相似的研究,但其发现在病毒灭活和热灭活后出现明显的抗体滴度下降,而其他CCP的研究并无此类情况,研究者推断这可能与CCP抗体滴度低有关。各种加工处理对新冠血浆的影响,以及最适宜的加工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9],以保证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标准统一的新冠血浆产品。

4 新冠血浆的质量控制 血液产品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中之重[10],CCP作为一种新的成分血,其质量控制尤其重要。研究发现新冠抗体的检测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在试行第一版的基础之上,对于新冠病毒抗体滴度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对IgM抗体是否呈反应性不再做要求,同时也增加了总抗体滴度的标准, 要求IgG抗体滴度大于160或总抗体滴度大于320。有研究表示并非所有捐献者都符合以上标准[11],而有研究显示输注滴度 1∶1 000以上的CCP治疗,可以减少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发展为重症病例的风险[12]。因此在CCP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若因抗体滴度过低报废血浆不切合实际,也未收到相关报告,新冠血浆的质量要求尚需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

目前未见对新冠血浆终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抽检的文献报道,可能由于相关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因CCP太过稀缺,供不应求,对CCP的破坏性抽检执行比较困难,加上采集制备无法形成规模,过程有差异,同类比较没有参考价值。加之CCP的使用者一般是危重症患者,建议在起病2周内治疗,对血浆输注需求急切,因此,对CCP进行质控缺乏可操作性。这些都提示,对这类稀缺血液制剂的质量控制的方法值得探讨,质量控制更应该关注过程控制和标准的遵从,特别是可追溯性的完整记录。

5 新冠血浆的供应 新冠疫情早期即有医疗机构开展CCP采集和临床应用工作。研究称CCP可提高COVID-19患者SARS-CoV-2转阴率,降低轻型新冠患者病情进展率,而并未降低患者死亡率、临床症状改善率、缩短病程的潜在疗效,且安全可靠[13]。由此临床对新冠血浆的需求导致供不应求成为新冠暴发早期的特征,我们的研究也同样显示新冠血浆的供应局限性,调剂是保障有效供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CCP的疗效也有不同研究结果,LI等人的研究显示重症新冠患者接受新冠血浆治疗后并未缩短病患的康复期[14];JANIAUD等根据11 782名患者RCT试验,认为CCP与安慰剂在减少全因死亡率上没有差异[15]。根据实时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认为CCP有治疗效力,输注CCP的患者比对照人群的死亡率更低,建议在新冠患者中尽早输注高滴度CCP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16],目前美国血库协会[17]和巴西[18]都强调CCP在早期救治中的重要地位。针对CCP治疗新冠的疗效已有数据出炉,美国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追踪了美国新冠大流行首年约50万患者使用CCP情况,发现CCP的使用同住院率、死亡率呈强负相关。排除新冠病毒变异株和患者年龄这些影响死亡率的因素,CASADEVALL等认为取消对CCP的使用可能引起2020年11月中期到次年1月间约29 000患者的非必要死亡[19]。

随着新冠治疗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尽管CCP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费用较低,安全性较高[20],但CCP的供应远不如有效安全经济的抗病毒药物和有效疫苗的可及性好。因此,目前CCP的应用无论从来源还是临床应用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应该充分考虑CCP的可及性和有效性,遵照相关指南为患者提供CCP救治选项。随着疫苗和特效药的上市,供应使用CCP前应充分评估患者输注CCP的必要性。

综上,CCP的采集供应过程都面临诸多挑战,而其疗效还值得商榷。本文以我国多家采供血机构为整体开展问卷调查,对CCP采集制备供应等多流程进行梳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研究发现虽然CCP生产的全流程还存在科学性、供应保障等相关问题,但CCP的成功供应临床,无疑对新发传染性疾病的应急防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1]。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采供血血浆抗体
免疫性因素对常见血型意外抗体产生的影响探讨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探讨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全国唯一人源化抗体小鼠 进入药物开发应用阶段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