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暨羊角灯制作工艺及传统造物思想研究

2022-06-22梁静

今古文创 2022年20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

梁静

【摘要】 本文旨在对诸暨羊角灯的材质、制作工艺、造物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羊角灯又称明角灯,是由牛羊角制作而成的灯具,所能考究到的明角灯制作工艺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切割、加热后拓展角片继而熨烫拼接成完整的灯罩;第二种则是通过将角加热为液态后制成明瓦,组装成明瓦羊角灯;第三种则是依靠萝卜丝蒸煮和楦子撑阔交替进行以使角质变薄而透明。此外,本文还对诸暨羊角灯背后主要体现的民众的使用态度、待物态度、辟邪祈福等观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诸暨羊角灯中体现了民众在器物制作和使用时存在着一物多用、长久使用的造物思想。

【关键词】 诸暨羊角灯;制作工艺;造物思想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0-009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0.029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1年度校级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诸暨羊角灯制作工艺及传统造物思想研究”(序号2)研究成果。

一、引言

明角灯起源于明代,是以羊角或牛角为材料制作灯罩的灯具,故又被称为“羊角灯”“牛角灯”。诸暨羊角灯的灯罩常见的形制为表面平滑或瓜瓣式起棱式的球形、瓜形,厚度可以薄至几毫米,具备半透明的特点,玲珑精致。点亮光源后,具有较好的透光和照明效果。诸暨明角灯的制作工艺繁复,制作成本相对昂贵,在古时候大多是供富贵人家、皇亲国戚、衙门等使用的。

二、诸暨明角灯的材质

古代的灯罩大多是使用纸或纱绢制成,或不防风,或不防雨。诸暨明角灯罩是使用羊角或牛角制作的,呈半透明状,具有防风、防雨、耐用、质轻、无火患、不脆裂的特点。

明角灯罩要晶莹剔透才能达到好的透光效果。在制作诸暨明角灯前,必须要对制作用的角進行挑选。角的体积越大、颜色越白,制作出来的灯罩就越剔透。次等的羊角经过加工处理后也可以制成羊角灯,但如果杂质过多则不行。

三、明角灯的制作工艺

所能考据到的明角灯的制作工艺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切割、加热后拓展角片继而拼接成完整的灯罩,诸暨明角灯就是使用该制作工艺;第二种则是通过将角加热为液态后制作成明瓦,组装成明瓦羊角灯;第三种则是依靠萝卜丝蒸煮和楦子撑阔交替进行以使角质变薄而透明。受材质、制作工艺、设计尺度的影响,明角灯罩常见的形制是表面平整的球形或瓜形灯罩,也有瓜瓣式起棱的灯球。通过对诸暨羊角灯及其他两种明角灯的制作方法、装饰手法进行考究,从而对诸暨羊角灯制作方法的优越性和装饰手法的其他可行性进行研究。

(一)诸暨明角灯制作工艺

诸暨明角灯的制作对所使用的羊角、牛角有着相应的品质要求,在进行制作前首先要对其进行挑选。其次,诸暨羊角灯在对角进行加工制作之前,需先对其进行浸泡。挑选好的牛羊角在浸泡后还要依次经过锯、夹、打、刨、钳、刮、烫、擦、上色等制作工艺才能算制作完成。其主要制作工艺和步骤包括:

①锯:将经过挑选的角锯成两半。

②夹:将锯成两半的角夹在两块烫热的铁板中。

③打:将夹着角的烫热铁板放置于架子上,并将木头不断地敲打进架子与铁板的缝隙之间。通过加热和敲打,使角逐渐变得薄、柔软,为后续的处理打下基础。

④刨:将每张经过加热和敲打的角片刨薄,使其变得薄而透明,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明角灯的照明功用。

⑤钳:钳子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后,将刨好的薄片按照合适的组合方式用钳子加热从而钳合在一起。

⑥刮:用刮刀将薄片的钳烫叠合部分整理并刮薄,直至看不出接合的缝隙。

⑦烫:或将其附着在模型上,或使用其他工具,烫出想要的灯罩形状并将其钳烫粘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灯罩的雏形。通常,明角灯的制作艺人会将其先烫成两个半球形或瓜形等形状,再将两个半球形或瓜形的灯罩通过熨烫合拢,在冷却定型后即制成了一个完整的灯罩。虽然灯罩已经成型,但是制作过程还并未结束。现在的灯罩还相对粗糙,虽然已经具备了使用的功能但还不够精致美观。

⑧刮:在定型后,还需用刮刀再将钳烫黏连的叠合部分刮薄,从而使灯罩更加透光和美观。由于灯罩器型常为球形或瓜形的原因,因此呈现出外部凸、内部凹的状态,因此刮刀也有两种不同的形制。用于灯罩外部向外凸的部分的刮刀为方型的,而用于灯罩内部的刮刀则为圆型的。

⑨擦:即为抛光。经过这一步,明角灯罩会变得更为美观和透光。至此,明角灯罩就制作完成了。经过抛光的明角灯罩能够拥有近似玻璃的透明度。

⑩上色:经过上一步的明角灯罩已经能够被使用,但有些制作艺人会将明角灯罩在进行上色。诸暨明角灯常会涂上洋红进行装饰,涂上洋红的明角灯罩颜色经久不褪。相对于不着色的明角灯,使用洋红等色进行装饰的明角灯罩显然不仅仅是单纯供日常使用照明的目的,很可能是供在人生仪式、年岁节令等等特殊的场合进行使用的。

(二)明角灯与“明瓦”

夏仁虎在《秦淮志》中提到:“羊角灯者,昔为金陵特产,用羊角煎熬成液,和以彩色,凝而压薄成片,谓之明瓦。” ①此处提到的工序是先“煎熬成液”后“和以彩色”,再凝压成薄片。这显然和上文提及的诸暨羊角灯现存的流传下来的工艺流程存在出入。在南方沿海地区有一种用贝壳或云母磨制而成的薄片,可以被用于做灯罩、窗户等,也被称为明瓦。但是这种用贝壳或云母制作的“明瓦”易破损且不易修补。由于种种原因,常有将这贝壳、云母、牛羊角三种材料不同的“明瓦”混淆的情况。夏仁虎在《秦淮志》中提到的这种用羊角制成明瓦的灯具实质上也是一种羊角灯。

夏仁虎在《秦淮志》提到的这种“明瓦羊角灯” ②的制作工艺在文献中暂未发现更详尽的记载。但是,在《天工开物》中曾经记载过一种使用羊角仿制琥珀的方法,与夏仁虎所记载的羊角制成的“明瓦”的制作工艺极为相似。“时人伪造者,惟琥珀易假。高者煮化硫黄,低者以殷红汁料煮入牛羊明角,映照红赤隐然,今亦最易辨认。” ③由此可见,牛羊明角应当是能够被煮或煎熬成液,而后“和以彩色”,并固定成特制形状的。在清代的《地方志·苏州府志》中曾经提到“以明角染五色作花者为‘鱼魫灯’” ④,可以得出结论,明角不仅仅能被殷红汁料染制。夏仁虎所提及的这种“明瓦羊角灯”自身就已经具有十分丰富的设色和极富美感的装饰效果。由此可见,诸暨明角灯应当可以进行较为丰富的设色进行装饰。除了能够以将整个羊角灯罩进行染色来装饰外,还或许可以使用颜料在灯罩上进行绘制各种缤纷的图案和花纹增强其装饰性和趣味性。

(三)萝卜丝与楦子

关于明角灯的制作还有一种依靠萝卜丝蒸煮和楦子撑阔交替进行以使角质变得薄而透明的方法。刘心武曾在《拼贴北京》中提到:“选取优良的羊角,截为圆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和萝卜丝一起焖煮,待煮软后,用纺锤形楦子塞进去,用力地撑,使其整体变薄;如是反复地煮,反复地撑——每次换上鼓肚更宽的木楦,直到整个羊角变形为薄而透明的灯罩为止;这样制作的羊角灯罩的最鼓处直径常能达到一尺甚至更多” ⑤。这种制作方法与诸暨羊角灯制作方法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通过加热来使角质变得柔软而易于加工。萝卜丝和开水在明角灯的制作过程中或许起到了帮助角软化的作用。文中未提及通过敲打木制纺锤形楦子进行括撑延展后的角质究竟形制如何,又或者还是否需要进行打磨抛光等步骤。即存在两种可能的情况:其一,木制纺锤形楦子延展出来的角片还需再进行拼贴,由多个角片共同组成灯罩,如若如此则该工艺与诸暨现存的工艺是相近的;其二,通过依靠萝卜丝开水蒸煮和楦子撑阔交替可以制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灯罩,若是这种制作方法,则楦子可能存在可以拆分的形制。就已知的信息对二者的制作方法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现存的诸暨羊角灯的制作方法更为方便、可控。

四、诸暨明角灯的造物思想

(一)一物多用的使用观念

夏仁虎在《秦淮志》中曾概括明角灯的特征是“透光明,无火患,且不脆裂,故清代宮中亦用之。” ⑥清代内务府中下设有专门制造羊角灯的作坊,还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制造羊角片。除了透光明,无火患,不脆裂这三个优点外,明角灯密闭性也很好,故防风防雨效果极佳,且极为耐用,所以羊角灯又叫“气死风”。由于制作工艺不同,明瓦羊角灯相对于诸暨明角灯密闭性会略差一些。基于明角灯的这些优势,一些地方的衙门会通过点亮明角灯来传递说明官员已经升堂办公这一信息。明角灯有了除照明以外的另一功用。清末出版的《图画日报》绘有“做明角灯”图,并配有下文:

明角灯,制法古,当年曾把宫灯做。

而今晚间摆款属官衙,明角灯明官升座。

手持烙铁烙灯泡,壳处还将剪夹牢。

做得灯成光不亮,只因带些官派算他高。

梁秋实曾经在《北平年景》一文中提到牛角灯。牛角灯与羊角灯有相似之处,例如都是通过熬制来进行加工,都具有轻薄、透明度较好的特点。在清代,公爵分为镇国公和辅国公两类。其中,辅国公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的差别。此处的八分是指八种能够显示身份和荣耀的器物,其中就有牛角灯。此外,在满族的婚俗中,迎亲队伍也有持牛角灯的仪仗。由于诸暨明角灯制作的工艺复杂且难度较大,因此造价高昂,大多只在衙门、皇家宫中和贵族府第才有使用。使用明角灯也是对使用者的民族习俗、拥有的职官身份及其物质财富的体现。

此外,明角灯罩也可入药。“瘰疬已溃。陈年破明角灯。烧存性。研菜油和,涂。” ⑦在部分的医学古籍中特意陈明使用旧的明角灯,而非使用羊角或牛角。

(二)长久使用的待物态度

相比于当下,过去人与物的交往更深厚。祖母传下来的镯子,父辈传下来的生产工具,这些物品不论其经济价值的多少,都有其独特的精神价值。

故宫博物院中仍存有光绪帝大婚时使用的明角灯具。相对于纸、纱绢等材质制成的灯具,诸暨明角灯更为耐用、透光、易保存,更不易被毁坏。在明角灯略有破损时,可以通过钳、刮、烫、擦、上色等工艺对其进行修补,使其完好如初。磨剪子、戗菜刀、焗缸,这些行业能够得以在传统的民间文化生态语境下产生、存留,就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对物品有着长久使用的待物态度。当一次性的或粗制滥造的器物越来越多时,民众就很难对器物产生情感了。长久地使用才能唤起民众对器物的亲切感和眷恋。使用才是最能使人体会器物“真”“善”“美”的机会。实用和审美是长久使用的保障,诸暨明角灯长久耐用而可修补的特点正是传统造物思想下实用和审美不可分割的体现。

(三)辟邪祈福的观念

在部分地区的民间习俗中,羊角、牛角被认为有辟邪镇宅的功用。在宋代的《太平广记》中曾收录过部分唐代窦维鍌撰写的《广古今五行记》,其中曾提到肖摩侯“按药方,烧羖羊角,妖自绝” ⑧。在苗岭山区、武陵山区居住的苗族民众中有“吃鼓藏”的习俗,在祭祖或老人治丧时杀牛或羊,并将其角留下作为祭祀的对象,成了祭祀对象的羊角或牛角是不能被随便移动或碰触的,否则会被认为得罪祖先。在湖南瑶族社会,砍山、修路、建房、丧葬等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存在着用牛角、剪刀、镜子等器具进行驱邪魔的习俗,也有人在门楣上通过悬挂山羊角、刀、剑等物品以求辟邪。⑨人们都存在趋利避害的心理。部分明角灯的制作艺人也曾提到过有达官贵人看重羊角、牛角辟邪的功用。在清代的宫廷中,就绘制有指尖涌出的云气与明角灯、五谷、黄蜂等形象相连的文门神形象,寓意五谷丰登。由此可见,诸暨明角灯的背后可能也存在着当地民众辟邪祈福的美好愿望。

五、结论

诸暨羊角灯主要由牛羊角制成,工艺繁复,价格昂贵,制成后玲珑精致,有近似玻璃一般的透明感。角越大越白,制作的灯罩越剔透。根据制作工艺和形制不同,制作方法又分为经过切割、加热等工艺后拓展角片继而拼接成完整的灯罩和通过将角加热为液态后制作成明瓦并组装两种。诸暨明角灯属于使用加热并拓展角片的方式,要经过挑选、浸泡、锯、夹、打、刨、钳、刮、烫、擦、上色等制作工艺才能算制作完成。诸暨明角灯的造物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具有既能作为照明工具,又能传递信息,还能入药的一物多用的使用观念;具有耐用且能修补的特征,体现了民众长久使用的待物态度;具有辟邪祈福的民俗功用。

注释:

①⑥夏仁虎撰、杨献文点校:《秦淮志》,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页。

②陈济民、吴福林、冯世治编著:《金陵掌故》,南京出版社1991年版,第325页。

③李敖主编:《 古玉图考·营造法式·天工开物》, 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438页。

④王志强:《器以色然:赣南客家传统灯彩的五行色现象》,《宜春学院学报》2017年39卷11期,第60-64页。

⑤刘心武:《拼贴北京》。轉引自邱阳主编:《城市主题 寻找老北京城》,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页。

⑦陆锦燧编:《鱼孚溪秘传简验方》,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页。

⑧(宋)李昉等编、张国风会校:《太平广记会校 13 附索引》,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版,第5488页。

⑨陈月巧、张春、吴正光:《五彩黔艺话生肖》,贵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59页。

参考文献:

[1]翁佳美,何丹,林云龙.故宫来客访大师[N].绍兴日报,2017-09-06(09).

[2]羊角灯胡同和羊角灯[N].北京日报,2018-03-22(13).

[3]何珠华,骆少华.“羊角灯师”张方权[N].绍兴日报,2016-07-27(11).

[4]修补羊角灯 难倒大师傅[N].北京晨报,2009-02-09(04).

[5]羊角制灯莫断传承[N].浙江老年报,2017-09-12(03).

[6]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7]王敏敏.《考工记》的造物思想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8.

[8]王妍.中国传统造物思想蕴涵的低碳意识及其启示[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10):55.

[9]乔凯.材美工巧造物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

[10]任军君.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9-25(004).

[11]薛红艳.中国灯具艺术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12]高丰.美的造物 艺术设计历史与理论文集[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

[13]孙建君,高丰.古代灯具[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4]高丰,孙建君.中国灯具简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7.

[15]高丰.中国器物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16]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
蜂蜜橙皮果脯的研制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勐准傣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特征
浅谈北京玉雕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传承
简论宣纸文化及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