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惯那种没有金句的读书

2022-06-22曹林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读后标准答案假牙

曹林

常有一些朋友跟我说,说某书是经典,可读后往往大失所望,读了大半天都读不到值得划线和摘抄、能启发思考的“金句”。或者是因为看了某段“金句”被一本书吸引,可买来读后发现,书中像这样的金句太少,感觉被忽悠了。我知道,不少人都热爱这种“金句驱动式”阅读,其实这种功利式阅读,不是一种能汲取知识营养的好方法。

“金句”往往是一长段材料铺垫和扎实论证后的“飞跃性概括”。比如阿多诺说,在一个从众的社会中,偶像崇拜往往通过某种“伪个性化”的方式来操纵,并以此掩盖了文化工业本身的标准化和同一性。这句话够“金句”吧?但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翔实的材料和论据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认真读了前面的铺垫与论证,这个结论才是顺理成章的、有理论活性的,你也才真正理解了这个判断。经历了这个过程,“金句”才能真正进入你的知识体系,成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活性的思想,让你在写作时能自由调用,支撑你的输出。

不在知识的整体面貌中去理解一句话,那种“金句”是无法“致知”的。我一直觉得,“金句”不仅是作者辛苦论证的一个结果,是某種灵光一闪,也是读者沉浸到一本书中,辗转反侧、辛苦跋涉后豁然开朗的一种阅读报偿。也就是说,“金句”不只是作者的产物,更有读者的参与。进入作者的理论构境,沉浸于其中逻辑,读通了,读透了,读到了作者的深层意思,读懂了逻辑关联,读到了与现实对应的思想,理解了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困惑,“金句”就出来了。

一个真正沉淀到自己知识体系中的“金句”,必然在对话中包括着自己的某种思考。读书必须先内化,读进去,才能滋养你,而不是“直肠式吸收”。读了,作为答案,立刻去现炒现卖,那只是假肢假牙。套用一句话,一种纯粹“摘抄金句”学来的知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或人工植皮。而由深入读书和思考获得的知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阅读是一种对话和生成,需要沉浸其中,“金句”是对沉浸阅读一种思想犒赏,而不是可以单独抽出来的“精华”。那种抽出来的精华,往往只是一种营销策略。

我也不喜欢那种“寻找标准答案”式读书,如果把书的内容当成“可以抄的答案”,那还是应试思维,没有什么营养。好书在于能引发思考,在于那个论证过程带来的思想激荡,挑战了某种常识,启发了某种新思,带来了某种智识。

是的,越是好书,你越是无法从中得到“标准答案”,却能产生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帮你摆脱“无知的确定性”,挑战大部分应试教育潜藏于你思维中的“天经地义”和“不证自明”,在经历“多元的混乱性”之后,走向批判性思维之境界。

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说: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绝不是功利的、速成的、热闹的、立竿见影的,但我也觉得,读书绝不会辜负你,享受了过程,沉淀了思考,总会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滋养你。

猜你喜欢

读后标准答案假牙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读后活动的多元设计
标准答案
大多数的知识付费,其实就是卖给你一套标准答案
初戴假牙的8大注意事项
如何延长假牙寿命
“阅读理解”的作者为何败给标准答案?
陈万兵
假牙老掉怎么办
花丛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