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6-21胡慧

中外医疗 2022年14期
关键词:阿替利多卡因牙髓

胡慧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口腔科, 江苏苏州 215100

牙体牙髓病是儿童常见病、 多发病, 其中约有60%~90%是由于龋病所引起,而化学刺激、生物感染等因素同样会造成牙体牙髓病变[1]。为进一步减轻患儿的治疗痛苦,需为患儿开展针对性无痛麻醉,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其中利多卡因较为常用,虽能产生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 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研制出了更多新型的麻醉制剂,其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也使得利多卡因类麻醉药物的应用率明显降低,加之不良反应的影响,也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复方阿替卡因是新型麻醉制剂的一种,含有微量肾上腺素,有一定收缩局部血管的功效,可使药效作用时间明显延长, 以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复给药的情况,继而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安全性也相对更高[2-3]。 对此,该研究方便选取2019年4 月—2021 年2 月该院收治的43 例儿童牙体牙髓病患儿展开复方阿替卡因麻醉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86 例牙体牙髓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比对组和探究组。比对组(n=43):男24 例,女19 例;年龄4~13 岁,平均(8.36±1.67)岁;共患牙47颗,前牙27 颗、后牙20 颗。探究组(n=43):男25 例,女18 例;年龄4~14 岁,平均(8.17±1.52)岁;共患牙49 颗,前牙28 颗、后牙21 颗。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此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纳入标准: ①接受临床检查确诊为牙体牙髓病者;②年龄≤15 岁儿童;③精神状态良好、认知功能良好者;④有一定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和正常交流能力者;⑤患儿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排除标准:①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②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对研究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④严重感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比对组实施利多卡因麻醉:麻醉前对患牙进行清洁消毒,选用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63466)给予患儿局部浸润麻醉,前牙麻醉剂量为1 mL,后牙麻醉剂量为1.5 mL,均于患儿牙唇颊侧、舌腭侧进行注射,对于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增加注射剂量。

探究组应用复方阿替卡因麻醉: 选用复方阿替卡因(国药准字H20066184)予以患儿局部浸润麻醉。选用专用的加压注射液和配套针头进行注射, 注射剂量根据患牙不同而有所差异,前牙注射0.4 mL,后牙注射0.8 mL,注射部位主要以牙周韧带、骨膜下、黏膜下3 处为主。

两组患儿均于麻醉5 min 后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展开对应的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通过显效(麻醉后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基本正常,牙痛感受消失,患牙相关参数较好)、有效(麻醉后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恢复较好,患牙有感觉,牙痛感觉轻微)、无效(患儿患牙有明显感觉,牙痛感受较强烈)进行评定,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②统计并比较两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指标,详细记录两组患儿给药前(T0)、给药后1 min(T1)、给药后3 min(T2)、给药后5 min(T3)的HR、MAP 水平;③统计并比较两组头晕、头痛、心动过速、口干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④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评价患儿疼痛程度,得分0~10 分,分为无痛(得分为0 分)、轻度疼痛(得分为1~3 分)、中度疼痛(得分为4~6 分)、重度疼痛(得分为7~9 分)、剧烈疼痛(得分为10 分)5 个等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 等效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Z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比较

探究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比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nesthes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n(%)]

2.2 两组患儿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指标比较

两组T0 时刻患儿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T1、T2 时刻HR、MAP均低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3时刻比对组HR 水平显著降低,MAP 与标准水平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指标对比(x±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x±s)

2.3 两组患儿麻醉安全性比较

探究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n(%)]

2.4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比较

探究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比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对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pai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n(%)]

3 讨论

牙体牙髓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疾病发生后不仅会对患儿正常牙体的发育造成影响, 还会影响咀嚼器官的健全情况,若患病后未得到及时有效干预,随着牙体损害会延伸至牙髓,造成牙髓病变,严重时甚至无法保住牙体[4-5]。 疾病不仅会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给患儿带来极大的负面情绪,同时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承受剧烈疼痛, 对治疗的配合度和依从性相对较差, 往往不愿意接受治疗。 因此,需采取更为有效、安全的麻醉方式对患儿进行干预,以进一步减轻患儿疼痛,提高其治疗安全性,进而有效促进儿童牙体牙髓病的顺利开展[6-7]。

近年来,伴随我国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牙体牙髓病的无痛治疗在儿童口腔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利多卡因是较为常见的麻醉药物, 早在20 世纪, 利多卡因就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较为明显的麻醉效果[8-9]。作为一种酰胺类药物, 利多卡因对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部位带来的痛苦, 通过对神经细胞膜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发挥阻断神经传导和神经兴奋的麻醉作用, 不仅能较好地对患者进行镇痛,还能及时控制患者疼痛感受,稳定神经细胞膜的兴奋性,继而发挥起效快、穿透力强以及弥散广等优势特点[10-1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也开发出了较多的新型麻醉制剂,使利多卡因等药物的临床应用率明显降低。 其中复方阿替卡因是较为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 通过口腔内黏膜下注射给药能有效发挥神经组织麻醉或浸润麻醉效果,对神经的传导组织发挥作用,进而实现局部麻醉作用[13-15]。复方阿替卡因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肾上腺素和盐酸阿替卡因, 由于肾上腺素能有效促进血管收缩,维持较高的组织浓度,而盐酸阿替卡因是一种口腔用局部麻醉剂,能发挥较好的局部麻醉效果[16]。 此外,复方阿替卡因的价格低廉,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在基层医院或门诊等较适合广泛使用推广, 同时能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而在应用过程中也要严格注意患儿病史等, 对患儿进行临床综合性考虑,做好过敏反应试验,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临床症状体征,严格控制麻醉剂量,最大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保证患儿的麻醉安全性[17-18]。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 探究组T1、T2 时刻HR、MAP 均低于比对组, 而T3 时刻比对组HR 水平显著降低,MAP 与标准水平相比明显更低 (P<0.05);探究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明显低于比对组(P<0.05);探究组麻醉总有效率(95.35%)高于比对组(74.42%)(P<0.05);探究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比对组(P<0.05)。 李娟[19]的研究:对120 例牙体牙髓病儿童进行无痛治疗,利多卡因组患儿接受利多卡因口腔内麻醉,复方盐酸阿替卡因组应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进行麻醉,结果显示:治疗后复方盐酸阿替卡因组治疗的总有效率 (91.66%) 与参照组(76.66%)患儿相比明显更高(χ2=5.065,P=0.024)。与该研究结果相似。充分说明了复方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病的麻醉中能发挥良好效果,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复方阿替卡因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能有效提高患儿在治疗期间的配合度,降低对低龄儿童治疗的难度;②复方阿替卡因用药后起效相对较快,能较快缓解患儿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③复方阿替卡因治疗能有效降低牙周血肿、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而有效促进患儿病情的恢复,提高总体疗效。

复方阿替卡因治疗具有较强的镇静、镇痛效果,不仅能有效对神经元组织的知觉传导性能发挥抑制作用,使感觉反射降低,发挥减轻疼痛的治疗作用,还能有效促进局部血管收缩, 进而有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虽然复方阿替卡因治疗的效果显著, 但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与局限内容仍需加以重视,现就治疗期间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在给予牙体牙髓病患儿无痛麻醉时,需严格掌握患儿病史与体质情况,对患儿实际情况展开综合性考虑,严格明确有无麻醉禁忌等情况;②严格做好对患儿的过敏反应试验, 避免因药敏因素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③在注射前应密切监测患儿实际情况、症状表现及各项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以减少因复方阿替卡因中含有肾上腺素对患儿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④注射前对患儿进行抽回血,保证未出现误入血管情况, 同时在对儿童用药时应严格控制适宜麻醉剂量,在注射过程中保证缓慢注射,注射速度低于1 mL/min,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⑤注射前可采用交流聊天、播放视频、使用玩具等方式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减轻儿童对注射的关注度,进而减轻患儿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显著提高患儿的依从性;⑥为儿童进行复方阿替卡因注射时尽量选用较细的针头注射药物,以减轻儿童疼痛感受,使其提高耐受性;⑦注射完成后密切观察患儿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对于异常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最大限度保证儿童的麻醉安全性。

综上所述, 复方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病的麻醉中能发挥良好效果, 相比利多卡因麻醉在用药后能保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 对机体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儿童而言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阿替利多卡因牙髓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用于中小学生牙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复方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患者无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拔牙中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