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东地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2-06-21郭家燕黄永杰

中外医疗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斜颈胎位胸锁

郭家燕,黄永杰

1.惠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童康复中心,广东惠州 516300;2.惠东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惠州 516300

先天性肌性斜颈(CMT)属于一种良性的儿童骨关节肌肉畸形疾病,与其他的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颈部邻近组织感染、炎症、肿瘤以及各种功能性、结构性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颈斜不同[1]。 CMT 主要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增厚或缩短所致, 部分可触及明显包块, 发病的患儿通常在出生后4 个月内即可出现头部偏向一侧、下巴转向对侧的斜颈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颈部活动, 甚至部分患儿会因治疗干预不及时而引起颈椎发育异常、寰枢椎半脱位等并发症,严重限制患儿的生长发育[2]。 经调查发现,CMT 在新生儿的发病率大约占0.3%~2.0%,然近年来,惠东地区CMT 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因此加强CMT的早期治疗干预对保障患儿正常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3]。目前,已知CMT 发病的主要因素是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引起的挛缩和变短, 但究竟是何种因素造成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尚不明确,既往临床研究表示,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妊娠期间子宫内压力异常、胎儿宫内时期胎位不正、先天性胸锁乳突肌发育不良、 患儿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急性梗阻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4-5]。 现为降低惠东地区因CMT 造成的畸形发生率, 该研究随机选取2020年6 月—2021 年5 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00 例CMT 患儿和50 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 总结CMT 发病的高危因素,为提高临床CMT 的早期筛查率和做好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医院康复科就诊的CMT 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第3 版《实用小儿骨科学》诊断标准[6];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即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可探及肌性肿块, 局部回声增高或减低,或患侧较另一侧明显增粗;③所有患儿家长均对该研究知情同意;④配合度较高;⑤身高、体质量、肌张力等相关检查均属正常; ⑥无先天性发育异常患儿。 排除标准:①因其他因素造成的斜颈;②患儿存在先天性的颈椎病变;③患儿为习惯性斜颈;④锁骨骨折、颈椎损伤患儿;⑤合并其他肌张力病变;⑥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儿;⑦存在智力障碍的患儿;⑧配合度较低患儿。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纳入100 例患儿划分至研究组。 另外选取同时间段在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儿童50 名纳入对照组。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研究,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囊括两组小儿的一般资料,即孕周、出生体质量、分娩情况、胎位情况以及出生时的相关情况等; 同时调查两组小儿母亲在妊娠期间的相关情况, 如孕期是否每周进行运动、 孕期是否坚持工作、孕期是否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等,调查孕妇孕期的胎动、胎位以及是否出现胎位不正的情况;调查小儿家族中是否有斜颈患者等。比较两组小儿调查结果之间的差异, 将存在差异的选项纳入Logistic 回归方程中,分析其是否为小儿CMT 发病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 回归方程计算,以CMT 患儿为因变量,问卷调查结果为自变量,α=0.05 为逐步筛选变量的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两组在分娩情况、有无产伤、分娩时是否存在脐带绕颈、分娩时是否胎位不正、出生时是否伴有大小脸、出生时是否伴有斜头畸形、孕妇每周运动的天数、自我感觉工作强度、工作是否长期维持同一动作、孕期胎动情况、 是否有保胎史、 孕期是否出现脐带绕颈、孕期是否胎位不正、家族遗传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2.2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发病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上述存在差异的选项代入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分娩时存在脐带绕颈、胎位不正,孕期每周运动天数较少、长期维持同一动作工作、孕期出现脐带绕颈、孕期存在胎位不正、有家族遗传史均是影响CMT 发病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3 讨论

CMT 作为一种儿童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引起的挛缩和变短,致使患儿出现头部持续向患侧歪斜,而下巴逐渐向健侧偏移的异常姿势, 若未能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极易造成患儿面部出现继发性的不对称、斜头、颈胸椎侧弯等畸形,不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更不利于其心理健康[7]。目前,临床对于CMT 患儿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其中保守治疗凭借其无创性、 痛苦少等优势, 逐渐被推崇为CMT 患儿的一线治疗方案,但也仍有部分患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8]。 经临床研究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患儿保守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而早期筛查更是早诊断、早治疗开展的基本前提[9]。对于本地区而言,近年来CMT 患儿的就诊率日益增高,而为了保障CMT患儿可以及早接受治疗,该研究选取100 例CMT 患儿和50 名健康体检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筛查CMT发病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患儿及时给予有效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来降低CMT 的发生率, 提高CMT 患儿的保守治疗效果。

经该研究发现, 对照组和研究组在诸多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分娩时存在脐带绕颈、胎位不正,孕期每周运动天数较短、长期维持同一动作工作、孕期出现脐带绕颈、孕期存在胎位不正均是影响CMT 发病的危险因素(OR>1,P<0.05),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脐带绕颈和胎位不正会直接造成胎儿在宫内活动受限,使其在宫内的姿势受到约束, 从而阻碍患儿胸锁乳突肌的静脉回流和血液循环, 进而引发其肌纤维水肿、变性;而变性、水肿的肌纤维容易诱发纤维瘤样硬结, 造成肌纤维逐渐被纤维组织代替, 继而诱发CMT 的发生[10]。 除此以外,孕期孕妇的运动时间较少,且长时间维持一样的姿势工作,会直接造成胎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头部始终偏向一侧, 从而造成患儿的胸锁乳突肌紧张, 并同时限制其颈部的被动活动,继而增加CMT 的发生率[11]。而在万瑞平等[12]的研究中也证实, 胸锁乳突肌紧张和颈部的被动活动受限是CMT 发生的高危因素(OR>1,P<0.05)。 除此以外, 也有研究发现,CMT 的发生可能与胸锁乳突肌先天发育缺陷有关,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在孕期或分娩时该肌肉损伤缺血,从而引发斜颈,例如在产妇分娩时,受外力和重力过重负荷的影响,使得该肌肉被向下伸展,从而产生反应性肉芽组织,形成胸锁骨乳突肌肿块[13-14]。此外,该研究还发现,有家族遗传史也是CMT 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87,P=0.025,95%CI:1.1698~2.0004),该研究结果与王康等[15]研究结果一致,家族史是导致CMT 发生的危险因素(OR=2.746,P=0.002,95%CI:1.452~5.193),但二者之间的联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造成小儿CMT 发病因素较多,与分娩时是否存在胎位不正、脐带绕颈,孕妇每周运动时间较短且长期维持同一姿势工作以及家族遗传史等因素密切相关, 可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干预来减少或预防CMT 的发生。

猜你喜欢

斜颈胎位胸锁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胎位异常包括哪些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两步缓解颈肩痛
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研究发展
俯卧位分娩对胎位异常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
婴儿斜颈174例病因及转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