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06-21朱菊香张赵良潘斐罗丹悦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轨道交通课程思政

朱菊香 张赵良 潘斐 罗丹悦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国家大力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要求教师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培养交通强国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应用型高校学生的特点及课程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与设计、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的内涵外延、评价与成效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全面实施探索。通过探索和实践发现,在专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提升学习的效率与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课程思政;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SJA2284);2020年度滨江学院“课程思政”专项课题(3);2020年度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通信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放课题(8)

[作者简介] 朱菊香(1979—),女,江苏常州人,硕士,无锡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控制工程、轨道交通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8-0109-04 [收稿日期] 2021-08-04

一、本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城市轨道类专业的性质、特点及城市轨道交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专业技术学习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轨道交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受轨道交通新技术发展,增强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成为“实基础、重应用、强素能”的交通强国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包括:围绕课程思政体系,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着手,实现从理论课堂到轨道实训中心,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全方位学习环境;组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做到“教师人人讲育人”,采用嵌入式、支撑式及补充式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深挖“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结合更加流畅自然,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建成一套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规范性课程思政教学制度,思政内容建设简图如图1所示。

二、课程思政在“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中的教学实践

我课程组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点,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了以下6方面的课程思政探索和实践(见图2)。

1.将课程思政要求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教学目标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对接产业人才需求,探索实践“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三分类人才培养,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组织“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跨界集体备课,“工匠大师+学校教授”协同育人。立足于优秀职业人的培养目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专业发展史、英雄模范人物事跡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充分挖掘育人元素,融入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和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推动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落实到课堂教学。

3.精准对接岗位要求融入思政元素。轨道交通专业对接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车辆工程、交通运输三大优势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服务产业人才需求,从专业入学教育到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特色课程教学,始终融入行业、产业、企业文化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专业热忱和献身精神。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课程组所在学校创新教学模式,走出去、引进来,与无锡地铁、克诺尔、中国中车等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研发中心、企业工作室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这些实践阵地,时时处处将企业文化、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

5.课程思政元素内涵和外延相结合。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不但能成为新工科建设和中国高校专业立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还能在政治方向性、价值导向性和文化引领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课程组将实施课程、第二课堂、技能竞赛与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课程与实体课程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

6.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育人平台。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建设了“轨道交通”素质成长平台,对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应用超星学习平台制作专业相关大国工匠故事、名人传记、企业社会责任使命担当等课程思政延伸学习资料库。线下构建“科普科研”第二课堂特色育人平台。

三、课程评价与成效

本课程注重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的润物细无声的融合,通过精心筛选和比较,聚焦本课程的前沿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充分认识城市轨道交通各领域知识基本结构和重点内容的同时,将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等思政元素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

1.考评机制全面。综合考虑学生知识体系、能力结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现状,将客观量化评价和主观效果检验相结合,研究制定基于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多层级过程实施评价机制,既凸显评价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又兼顾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2.示范辐射方面。组织新进教师全员听课,鼓励其他教师观摩学习,并定期交流心得体会,同时结合分组讨论,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言,提高的表达能力。

3.教学成效显著。以注重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为目标,采取课前沟通—学习体验—课后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先导材料中,预设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话题,通过收集后期反馈信息,对教案体系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以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图3为课程教学效果统计图。

4.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多元化。本课程通过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政要求达成度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专业教学目标占60%,课程思政目标占40%,评价主体包含学生、教师、督导、企业。学生评价主要为“是否掌握学习内容”“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能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评价主要为“是否完整实施教学计划并达到教学目的”“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并可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价值取向、个人修养、精神风貌、行为规范是否有所提高”;督导评价主要为“学习氛围及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情况”;企业主要评价为“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

1.知行合一,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本课程讲授内容反映了轨道交通领域最新技术水平,课程教学内容源于企业,因此建构具有行业前景和氛围的教学过程,是本课程的目标。本院积极引进轨道交通行业相关领域高级技术人才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把企业引入校园,把课堂延伸到企业,共建精品课程,使学生具有服务社会的成就感、责任感和职业认同度。结合理论教学,学院还将实践育人纳入课程思政体系,创新育人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力度,贯彻产教融合理念,实现校企资源共享,著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采取“企业请进来,学生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了适合该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式[2]。

2.教学相长,凝聚课程思政合力。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将各门专业课程知识融合成一个整体,在后续专业课学习中具有更加明确的目标。我院与无锡地铁集团有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互惠共赢”的深度合作关系。在授课过程中,带领学生去无锡地铁车辆段及运营部门参观、实习,请技术专家讲解最新技术及存在的问题,请运营一线先进员工为学生提供指导示范。从而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全心全意服务乘客的思想[3]。课程组通过搭建“课程思政教学平台”,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公司企业一线专家队伍,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3.文化自信,拓展育人阵地。我院建有轨道交通科普实训基地,开展过一系列科普活动,帮助参观者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结合课程思政建设,选取典型中国自主化产品系列教育视频或图片,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文化熏陶,从而将课程思政、文化育人巧妙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浸入学生灵魂,把国家使命担当意识刻在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时代新人,努力在“双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最前端的课程思政上走深走实。“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思政育人特点见图4。

结语

新工科教育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战略支撑和引领力量[4]。在新工科建设中构建好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探索和实践发现,我院轨道交通专业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紧密围绕以德育人的宗旨,完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育人模式等。多途径全方位将爱国热情、为国奉献、精益求精等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血液里,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将来踏上工作岗位能更好地为服务社会,为交通强国培养有力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章忠民,李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内在意涵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11):62-67.

[2]本刊编辑部.2017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8,39(2):10-24.

[3]罗晓婷.“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的敬业观及其力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3):65-75.

[4]李家俊.以新工科教育引领高等教育“质量革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6-11+1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king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Urban Rail Transit”

as an Example

ZHU Ju-xiang1, ZHANG Zhao-liang1, PAN Fei2, LUO Dan-yue2

(1. School of Rail Transit, Wuxi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05, China; 2. School of Autom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4,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policy implemented by our country, which requires teachers to take on the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 education. Introduction to Urban Rail Transit, a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combines the dual function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rail transit talents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design, the exca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e exten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the evaluation and the effect. Throug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ail transit; talent train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轨道交通课程思政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油田服务单位混合用工条件下工会工作探索和实践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