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合作助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2022-06-21高长林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家园合作行为习惯幼儿

摘要: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期。本文从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分析家园合作助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现实困境,并从三个方面提出能够发力的路径选择,家庭和幼儿园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其发力,共同助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始终把家园共育工作放在首位,秉承“孩子入园,家长入校”的家园共育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各种家园共育活动,带领家长学习幼儿教育知识、育儿方法,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共同助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家园合作是幼儿发展的必然选择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对幼儿来说,他们刚从家庭,个体生活转入幼儿园集体生活,最有利于改变幼儿早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形成新的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而幼儿作为家庭中的独立个体,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可以引导幼儿的习惯养成,而幼儿良好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也会反过来教育家长,使他们顿悟和反思。

二、家园合作助力幼儿行为习惯养成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家园之间双向沟通少,平等合作成分少

家园携手实现共育,必须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很多家庭对于幼儿园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教育就是幼儿园的责任,将幼儿送到幼儿园,自己对于教育的责任就发生了转移,这对于家园共育会产生很大的阻碍。还有一些家庭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就是玩,是类似于托儿所一样的存在,幼儿教育没有很大的必要,现在幼儿什么也不懂等。家庭教育观念较为淡薄也是目前家园共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家长对角色的认知不到位,家园合作缺乏系统性

许多家园合作内容较为零碎,合作活动结束后没有给家长反馈,因而使家长始终对幼儿在园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受传统师道尊严的思想影响,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者,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教师容易视自己为绝对权威,会要求家长应该怎样做,较少考虑家长的想法。而有的教师忽视自己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责任,盲目迁就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反映出教师教育与家庭教育目标不一致,家园合作缺乏系统性。

(三)家园合作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

传统家园合作普遍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既无视家长的需求﹐又缺乏针对性,从而降低了家长对合作的兴趣,造成家长对家园合作意愿不高的局面。在家园合作上,一方面,幼儿园推出的合作形式对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具有针对性,流于形式。幼儿园要积极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家园共育新模式,不断开拓家园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让家园合作在学前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家园合作助力幼儿行为习惯的实现路径分析

(一)建立家园沟通互动机制,分享科学育儿理念和策略

家园合作最终指向有效协调各方教育力量,形成强大的幼儿教育合力,对儿童进行一致和连贯的教育影响,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发展保持充分的敏感,及时解决儿童发展中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为此,建立一定的家园沟通机制,分享和认同共有的育儿理念和策略,是保持家园有效合作的关键。

首先,从幼儿园来说,幼儿园要充分尊重且听取家长对幼儿园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最大程度上谋求家长的积极配合。借助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的平台,与家长积极开展交流,了解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诉求以及儿童在家成长情况,并利用家长学校、开放日活动、咨询电话、家园联系册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提供具体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及时汇总和梳理幼儿家长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幼儿园的教学方案。

其次,从家长来说,家长要积极主动向幼儿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相关建议,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当前教学,对幼儿园的相关规定做出积极回应。同时,家长应主动就幼儿近期发展问题向教师提出要求或虚心请教,谋求与教师的充分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家园合作的桥梁,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加强家园联系,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

心理素质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家长和教师应紧紧抓住幼儿成长的关键期,着重培养幼儿健全的心理素质,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家园应加强幼儿心理素质教育,把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为幼儿创设丰富和安全的成长环境,注重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主动观察和感知体验身边事务的方式和能力。[]游戏是幼儿园生活的主要内容,更是幼儿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参与游戏,幼儿既可以获得快乐,又可以获得心理素质的发展。此外,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加深对角色的理解,产生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体验,形成对不同角色及其社会关系的基本认识,从而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理解能力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家长的资源,挖掘家园合作的深度

行为习惯涉及幼儿的方方面面,幼兒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更加需要家庭参与其中,为此家园应通力协作共助幼儿成长。一方面,家长和教师应以自身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可以在班级建立“小标兵”等活动,通过对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的模仿学习,幼儿可学会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等习惯。另一方面,对于幼儿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和教师应予以重视,通力合作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通过负强化的手段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家园之间的合作要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心理素质的发展,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

家园合作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发展受益终生。家庭和幼儿园都有责任和义务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罗世兰,张大均,刘云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37(01):26-33.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4.

[2]罗世兰,张大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结构及问卷编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5(04):68-74.DOI:10.13718/j.cnki.xsxb.2020.04.013.

[3]罗世兰,王智,张大均,陈万芬,刘广增.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

2017(04):56-63.DOI:10.13861/j.cnki.sece.2017.04.007.

[4]李建群.家园合作共育健康儿童[J].现代教育科学,

2010(06):27-28.DOI:10.13980/j.cnki.xdjykx.gjyj.2010.06.020.

[5]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

2010(06):55-57.DOI:10.13861/j.cnki.sece.2010.06.011.

[6]戈柔.家園合作的要素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

2009(11):92-93.

[7]何红漫,邓丽霞.顺应时代要求,建立新型家园合作关系的实践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9(03):65-68.

[8]陆爱萍.促进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五种强化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7(03):85-86.

[9]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62-64.

[10]肖畅.怎样提高家园合作的效率[J].学前教育研究,2004(04):53.

[11]吴晓兰.开展家园合作共育 优化家长教育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03(02):54-55.

课题:家园合作助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作者简介:高长林(1973.07—),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卢氏人, 大学本科学历。1995年8月,任中学语文学科教师;2014年8月至今,从事学前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幼儿安全教育,突出幼儿安全管理,具备丰富的幼儿安全管理经验。

猜你喜欢

家园合作行为习惯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