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时测量法测量护理工作量的文献研究

2022-06-20丁湘云廖文丽王操操张宇宏马燕兰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15期
关键词:测量法工时工作量

丁湘云 廖文丽 王操操 张宇宏 马燕兰

1.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2.武警海南总队医院护理部,海南海口 570311;3.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丰台第三退休干部休养所,北京 100072;4.解放军总医院卫勤训练中心,北京 100036

护理人力资源是我国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人员配置是满足卫生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学科发展的基本条件。护理工作量测量是护理人员配备的必要前提[1]。Connor[2]的研究表明,控制可变的人员配备,减少护理时间消耗,以节省成本。Goh 等[3]的研究显示,新加坡因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短缺,造成护理质量明显下降。我国卫生管理也面临护理人力总量不足,内部编制欠合理等问题[4]。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护理工作量测量进行了广泛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建立了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方法。工时测量法是目前我国医院护理工作量测量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尚无其他方法可替代[5-7],但如何基于以往研究开展进一步的护理工作量测量研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梳理护理工作量相关文献,探究其研究现况及发展趋势,为我国护理工作量测量及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 年4 月收录的关于采用工时测量法测量护理工作量,且可获取全文的期刊论文;②测量结果均为单项护理操作项目所需的平均时间(min/次);③语种:中英文。排除标准:①测量结果为平均每日(直接/间接)护理总时数的文献;②个人观点、新闻、综述、会议论文/摘要、文献目录等。

1.2 检索策略

检索策略采取自由词与主题词结合,根据数据库调整检索式。以“护理工作量、护理工时、护理时数”和“测量、测定、测算”等为中文检索词,系统检索知网、万方、维普、CBM 数据库。以“measurement”“measure”“measures” “measured” “monitoring” “nursing hours”“nursing time”“nursing man-hour”“nursing workload”“amount of nursing work”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 数据库,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 年4 月。

1.3 统计学方法

将初检结果导入到NoteExpress 3.3 进行整理和去重。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依据文献题目、摘要、全文依次筛选,并比较筛选结果。若出现意见分歧,与第3 名研究者讨论决定。利用Excel 2010 建立数据库,对文献的医院级别、发表年份、工时测量方法、护理操作时长及各项操作时长等内容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

初次检索文献428 篇,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最终纳入12 篇[8-19]。其中中文文献11 篇[8-12,14-19],英文文献1 篇[13],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及筛选流程

2.2 纳入文献的研究医院分布情况

纳入的12 篇[8-19]文献中共包含144 所医院,参与研究的医院以临床医院为主,不含社区医院和养老院。其中除de Souza 等[13]的研究未提及医院名称和级别外,研究涉及三级甲等医院66 所(45.83%),三级乙等医院18 所(12.50%),二级甲等医院49 所(34.03%),二级乙等医院11 所(7.64%)。

2.3 纳入文献的研究对象与测量方法

护理工时测量法可分为观察法和自我记录法,12 项[8-19]研究中有8 项[8-15]研究仅使用了观察法,4 项[16-19]研究采用了观察法和自我记录法相结合的方法。除杨颖等[19]的多医院间联合研究未说明样本量外,其余11 项[8-18]研究共调查47 531 名护士。

2.4 文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果

文献研究得出,12 篇[8-19]文献的测量项目共300 余项,本研究剔除专科操作项目和研究频次<5 次的护理操作后,根据《基础护理学(第六版)》[20]规范了纳入的护理操作项目的名称。最终纳入直接护理项目48 项,间接护理项目5 项,采用Excel 表格统计后,并求取各项测量项目护理工时的加权平均值=(T1×P1+T2×P2+T3×P3+……+T11×P11)/(P1+P2+P3+……+P11)(其中T 代表护理项目操作时间/min,P 代表纳入研究的样本量人数/人),见表1。

3 讨论

3.1 纳入文献的研究对象分布情况

护理工作量测量关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同等级医院功能定位、工作内容均不同,因而护理人力需求不同。三级甲等医院是工时测量法测量护理工作量研究的主体,可能与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强大的研究团队和良好的科研氛围有关。仅有1 项[16]研究来自二级甲等医院,1 项[13]研究无法确定医院级别,提示该项研究尚未引起二级及基层医院研究者的重视。今后可将研究扩展到各级医院,通过研发新的护理工时测量方法和技巧,完善护理工作量测量偏倚,补齐因地区差异、各医院患者收治及管理等情况造成的护理工作量测量的不同,并将其测量结果应用于护理难度系数的研究,从而使护理人员配置成本最低化。

3.2 护理工作量测量项目的界定

明确测量项目范畴是护理工作量测量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1]。护理工作量测量项目由各类护理操作组成,护理管理者根据临床意义分为直接护理项目和间接护理项目。但护理工作量测量项目国内尚未统一,纳入研究在测量项目的数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可见,不同的学者对于测量项目内容的选取和分类均存在差异。因此,需建立一个易操作、科学合理、有效全面的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涵盖完成(直接或间接)患者护理和非患者护理活动所需的时间、体力、认知和努力[22]。

3.3 测量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

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且受众多因素影响[23],以致不同研究者对同一护理操作项目的工时测量有所差异。主要因素有各医院间护理操作流程规范不同;护理项目数量、内容及范围界定不一致;护士的知识结构、行为认知水平、生活及工作经验、操作熟练程度等[23];患者所患疾病的种类、严重程度、自理能力、配合程度等[24-25];以及所采用的测量工具及方法亦会造成结果的差异性等其他因素。本研究通过综合国内外护理工时用于辅助护理工作量测算和护理人员配备,各医院可随机抽取几项操作进行测量,如与本研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可直接参考本研究结果计算工作量;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重新测量。

4 小结

综上,我国工时测量法测量护理工作量研究起步晚,发展快,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对基层医院护理工作量测量的研究不足等情况。因此,研究者合理应用本研究结果,基于护理项目内容的界定,以患者护理难度系数为参考,以患者的复杂情况为中心,结合护士能力素质及所采取的测量工具等因素进行更加全面、可靠的护理工作量测量,减少主观误差造成的影响。

猜你喜欢

测量法工时工作量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应用地表覆盖数据估算LiDAR内业工作量的方法研究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基于比较测量法的冷却循环水系统电导率检测仪研究
一个兼顾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及其应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垂直面内建立基线的特殊点位高程测量法
航空摄影测量法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环绕测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