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并根分叉病变(Ⅲ度)的疗效观察

2022-06-20寇丽娟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1期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

寇丽娟

【关键词】牙龈切除术;根向复位瓣术;慢性牙周炎;Ⅲ度根分叉病变

根分叉病变(Ⅲ度)的病位在磨牙根分叉处,致病因素为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的病灶区域牙槽骨显著吸收,常规探针难以有效穿过分叉区,可能导致牙周感染等情况。且磨牙根分叉部位的解剖学特征相对特殊,无法进行牙周彻底性刮治等对症治疗,需要寻求新型疗法[1]。现阶段,龈下刮治术是CP并根分叉病变(Ⅲ度)的常规术式,可以清除牙菌斑与牙结石,但是清除率较低,手术效果一般。根向复位瓣术是CP并根分叉病变(Ⅲ度)的新型治疗方法,但其效果目前仍存在争议[2]。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76例CP并根分叉病变(Ⅲ度)患者,探讨牙龈切除术整合根向复位瓣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吴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P并根分叉病变(Ⅲ度)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8.24±1.06)岁。B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8.11±1.09)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行基础性的牙周治疗,如龈上与龈下洁治术,将难以保留的牙齿拔除,根管治疗等。B组施行常规手术,即龈下刮治整合根面平整术。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手工刮治器开展龈下刮治术,而后平整根面,恢复牙齿正常形态。A组施行牙龈切除术整合根向复位瓣术,消毒铺巾后对患牙进行神经阻滞以及局部浸润性麻醉处理,在超声引导下,对患牙的牙周袋情况进行全面探查,评价牙周袋的形状与深度,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在患牙颊侧的牙周袋底部做一切口,长度3 cm,可在患牙和邻近牙颊侧行手术入路,穿刺以后,从龈缘开始,朝牙颊侧移行沟做一纵行切口,对根面行刮治与平整处理,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局部,将少量盐酸米诺环素软膏(SunstarINC,国药准字H20100244,规格:0.5 g/支)注射至根分叉区域,对颊侧龈瓣进行修整处理,将其推移到患牙根部位,进行根向复位治疗,而后缝合龈瓣。术后抗感染,并于7 d后拆线。

1.3 观察指标 ①牙周指标:比较两组角化龈宽度(WKG)、垂直探诊深度(VPD)、临床附着水平(CAL)、牙龈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②并发症:观察两组牙龈出血、牙周感染、牙龈肿痛与牙齿松动等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著见效:自觉症状消退,咀嚼功能佳,未见牙齿松动;初步见效:自觉症状有好转,咀嚼功能一般,轻微牙齿松动;未见效果:自觉症状与牙齿松动无变化,咀嚼功能差[3]。总有效率=(显著见效+初步见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组间比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總有效率比较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牙周指标比较 A组WKG、VPD、SBI与PLI水平低于B组,A组CAL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CP的主要发病人群是成年人,儿童或者青少年较少见,其病情进展较慢,多伴有根分叉病变[4]。由于根分叉区域的解剖结构相对复杂,需要结合病变程度和CP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5]。以往研究发现,根分叉入口多小于0.75 mm,而刮治器刃部的实际宽度超过0.75 mm,难以充分进入根分叉区域。加之根分叉病变的诊疗需要考虑根柱长度、根面形态以及具体的牙根数量等因素,其治疗效果有限[6,7]。根分叉病变(Ⅲ度)多伴有贯通性骨质损伤,但骨质表面覆盖一层牙龈组织,易产生盲袋,患者难以通过自洁方法清除食物残渣等物质,因此牙周感染率高,会加重牙齿松动等症状。临床多通过牙菌斑清除和炎症缓解等方法治疗CP并根分叉病变(Ⅲ度),能够控制菌斑形成,阻断疾病进展,但远期疗效一般[8,9]。龈下刮治以及根面平整术是该合并症的常用术式,可以清除炎症,改善牙颌创伤,恢复牙齿功能。但以上术式对于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的改善效果一般,需要寻求更为安全且可靠的手术方式。

本研究选取的牙龈切除术整合根向复位瓣术,可以尽量保留患者的健康牙体,具有广泛的手术适应症,患者的依从性较高,能够保存根分叉病变(Ⅲ度)患牙[10,11]。本研究显示,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 <0.05),主要在于根向复位瓣术可以增加附着,对于牙周袋的消除作用极为高效且安全,能够尽量保留附着龈,且联合牙龈切除术可以降低龈瓣根向复位的操作难度[12]。另外,A组的各项牙周指标均优于B组(P<0.05),说明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可以更好的恢复牙周功能。分析原因:牙龈切除术整合根向复位瓣术无需在术中对牙体组织进行磨除操作,且术后对牙根敏感性不产生负面影响,对牙周影响较小,可以保持正常的牙齿功能[13,14]。本研究显示,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说明联合术式不会增加继发龋齿等并发症,术中可彻底清洁根分叉区域,术后予以抗感染干预,可有效降低龋齿和感染等风险。

综上所述,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可作为CP并根分叉病变(Ⅲ度)的常用术式,其可行性较高,可以改善患者的牙周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cy的影响
慢性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者种植修复后的长期临床疗效差异
种植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伴有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
T.f和P.g在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邦沃磁致伸缩牙周治疗仪与传统牙周基础治疗的对比研究
Florida探针与普通牙周探针对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疗效的评价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应用时机对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效果的影响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派丽奥软膏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