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随时代 艺为人民

2022-06-20禾青

曲艺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曲艺讲话

禾青

5月23日下午,中国曲协主办的“曲随时代 艺为人民”——曲艺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召开。研讨会旨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总结《讲话》80年来指导我国曲艺艺术和事业发展的丰富实践与宝贵经验,充分发挥中国曲协在推动曲艺精品创作方面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团结引领广大曲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肩负起新时代曲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研討会上,种玉杰、吴文科、巩汉林、韩应莲、孟影、刘彤、李菁、应宁、杨雪莉、拓艳玲、王文水分别做线上发言,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结合各自的艺术实践和研究实践,畅谈了对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时代背景、基本精神、思想内涵和指导意义的学习体会。本刊特摘登发言精华,与广大曲艺工作者共同学习《讲话》精神。

践行《讲话》精神 永远为人民说唱

中国曲协副主席、北京曲协副主席 种玉杰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迄今已经整整80周年了。我通过学习《讲话》精神及多年艺术实践引发反复思考,形成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是如何认识文学艺术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艺要发挥什么作用,文艺应该为谁发挥作用,是文艺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即要认清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给出了明确答案: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这段论述言简意赅地提出了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作是为人民大众的,是为工农兵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更不是为剥削阶级的。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在文学艺术领域的体现。

二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脉相承。习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会上向文艺工作者发出号召,我们的文学艺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号召已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工作者进行艺术创作共同遵循的指南。我作为一名从事中国传统艺术的老曲艺人与大家一样,更加深刻领悟到这一号召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求解放谋发展谋振兴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提法,其本质是一致的,核心词就是:为人民。

三是文学艺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地位作用。放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周期去观察,我们党当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可说是改天换地的伟大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因而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我们的文学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也必然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要用擅长的艺术技能为这个时代纵情讴歌,无条件助力,用精品力作真正起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作用,肩负起当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立足为国为民 自觉担当使命

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吴文科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阐述文艺的社会功能与基本规律的经典性文献,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思想指针。

当年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这篇讲话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这在讲话一开头就作了“开宗明义”的清晰解释:“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反复重温整篇讲话,不难发现,所有的论述,都是紧扣这个主题或者说紧紧围绕着这样一个宗旨来展开的。如果离开了对于这个宗旨的准确把握,离开当时的时代语境及中国共产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无法深刻领会整篇讲话的核心要义。

明白了这个前提,我们对这篇讲话特殊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及把握才会更加精准。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的时候,我们便很容易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及所发表的重要讲话。虽然时代有所不同,情境发生了变化,但前后两个座谈会及其讲话所秉持的目的与宗旨,却在本质内涵与价值向度上,竟是如此地高度一致—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开始也说:“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我早有考虑,直到现在才有机会,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同大家一起分析现状、交流思想,共商我国文艺繁荣发展大计。”而为何“早有考虑”并一定要“同大家一起分析现状、交流思想”,总书记在接下去的讲话中有着更为明白的论述,那就是:“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也就是说,离开文艺的持续繁荣和健康发展,离开文艺的激浊扬清,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

可以看出,当初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目的是使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以此来助力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目的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并赋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者主要是立足团结鼓劲,后者主要是着眼纠偏引领。虽然所谈都是文艺的话题,但目的和宗旨绝非仅限于文艺本身,而是更加着力于文艺的功能发挥,属意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命运。A770A41B-28F9-47F0-8DC2-DE44C06F6493

由此,广大曲艺工作者一定要准确把握讲话初衷,积极回应时代召唤,进一步明确使命任务,自觉扛起责任担当,努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在各自的艺术实践中,坚持曲艺的本体特征、坚守曲艺的审美理想、坚定曲艺的理论自觉、确立曲艺的艺术自信、保持曲艺的独立品格、弘扬曲艺的特有价值,使自身的艺术活动及创演实践能够按照曲艺本身的规律进行;避免因对传统继承的严重不足而使自身的创新探索误入“戏剧化”“歌舞化”和“杂耍化”的歧途。确保通过不断推出各种类型的优秀节目,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方向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演理念,用实际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曲艺欣赏的更大需求,自觉肩负起以繁荣和发展曲艺来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用文艺精品服务于人民

中国广播艺术团小品表演艺术家 巩汉林

今年,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讲话》是中国思想史和文艺史上的里程碑,是我们党在文化领域里的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巨著。今天,我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仅就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和我们的文艺如何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两个问题浅谈一下心得体会。

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互为的,一个是原则态度,一个是实际行动。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在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明确之后,接着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服务。那么,如何解决服务这个问题呢,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又指出“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简言之,文艺创作必须深入生活,以人民大众为中心。

面对这两个问题,回顾自己走过的艺术创作历程,特别是和人民喜爱的艺术家赵丽蓉老师合作表演的若干个喜剧小品,无一例外地、都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源于对毛泽东同志《讲话》中所指出的和我们党始终坚持、一贯倡导的“文艺为人民服务,创作以人民为中心”之文艺方针的深刻理解,并在艺术创作中加以践行的结果,是自己把握了创作方向,走对了创作道路的必然收获。

回顾我和赵丽蓉老师表演的那些喜剧小品,在创作中我们确实做到了脚踏实地、根植于生活、心中有人民、胸中有祖国。把作品为人民而创作、将作品为人民而奉献,视为我们艺术创作的原則和行动指南。多年的创作生活还让我懂得了要想创作出高质量的喜剧小品,必须坚持3个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创作之本,深入生活、贴近时代。社会上的大事小情、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是我们喜剧小品的选题与素材,经过喜剧小品这种艺术形式对这些素材予以喜剧的艺术处理与提炼,以新颖的视角、奇特的情境,将其升华为舞台艺术,最终展现在观众面前,既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又针砭了时弊,同时也讴歌了时代。

第二,坚持健康快乐的原则,提高喜剧艺术的品位。喜剧小品就是“笑”的艺术。好的喜剧小品就是要笑料实足,包袱不断,但是我们必须坚持绿色的笑声、健康的快乐,坚决抵制低俗、媚俗和粗俗的笑声。将明明德与新风尚通过作品传递给人民群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贯穿创作的始终。

第三,坚持选题独特,艺术创新。好的喜剧小品,它在舞台上表演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甚至会更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能获得超体量的备受关注呢?那一定要坚持选题独特,形式创新。力争做到我有你没有,你有我比你精。用多种艺术形式的复合方式将喜剧的手段都融入其中,却又不显得蹩脚而是浑然天成。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发扬工匠精神,践行精益求精,术有专攻求真做,心无旁骛绘作品。

如今,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了,但重温起来还是倍感亲切与鲜活,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该从文艺为什么人、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的角度,认真研读《讲话》并领会其深远意义。

重温《讲话》精神 不负韶华前行

中国曲协陕北说书艺委会主任、陕西省曲协主席 韩应莲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我想谈谈我的父亲韩起祥当年是怎样践行《讲话》精神的。

我父亲韩起祥1940年到了延安,来到边区,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开始编新书,唱新书。1942年《讲话》发表以后,在党的关怀和政府的鼓励下,他积极行动起来,编写了《反巫神》《二流子转变》《张家庄求雨》《红鞋女妖精》《刘巧团圆》等大量的作品,用他的“三弦机关枪”,以陕北说书的形式,宣传《讲话》精神。他在农村写的作品,第一观众首先就是农民,让他们提意见,修改后唱给大家。

我父亲是1944年参加工作的,就在他参加工作这一天,有幸遇见并结识了诗人贺敬之同志,他创作的作品贺敬之同志都看了,他让我父亲到鲁艺去说书。父亲去了鲁艺后,鲁艺的同志们给他讲了报纸上刊登的延安蟠龙区发生的“红鞋女妖精”事件:一个二流子和巫神勾结起来装神弄鬼哄骗人,吓得人们都不敢在家住,他们就趁机抢劫粮食,盗走衣物,这个案件很快就被破获。当时贺敬之同志给父亲说能不能把这个事件编成一段书。父亲回去后背着三弦去了蟠龙,那里的群众给他讲了“红鞋女妖精”的事件,他了解情况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创作出了《红鞋女妖精》一书,给群众演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延安县对我父亲进行了奖励。当时边区文协对这项工作很重视,1945年成立了边区文协说书组,由作家林山、王宗元、高敏夫、陈士云和我父亲组成,这些同志帮我父亲记录、整理。《解放日报》连续报道和发表了他的作品和他深入生活搞创作的情况。后来我父亲又相继创作了瓦子街战役的《宜川大胜利》、大小《翻身记》、《中国红》和《回乡记》等570多个作品。他一个盲人,走遍了陕北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脚印,随时随地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群众的田间地头。他深深地理解了“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他是一名受人爱戴尊敬的人民艺术家,是《讲话》精神的践行者。A770A41B-28F9-47F0-8DC2-DE44C06F6493

扎根基层 回报人民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省曲协主席、阜阳市阜南县演艺中心演员 孟 影

1942年,伟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的文艺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同样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难发现:习总书记的讲话和指示,与毛主席的《讲话》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毛主席指出:“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习总书记谆谆教诲我们,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毛主席和习总书记的讲话虽然发表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但是都强调了“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对此我深有体会。

多年的基层演出,让我真切体会到:懂我们的是身边的父老乡亲,捧我们的是父老乡亲,支持我们的也是父老乡亲!我多年来始终曲不离口、琴不离手,两块檀板、一架扬琴,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工厂、社区、街头巷尾,走到哪里就把琴书演到哪,琴书艺术的天地在民间,把农村当学校,认农民为老师,在乡村中吸取营养,到百姓中倾吐收获,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征求他们对琴书作品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很多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凡人小事,都可能成为我艺术创作的素材,有些故事就是某些社会现象的折射,有的人物就是生活的原型,注重用群众熟悉和理解的话语进行创演。

一直以来,我和我的团队始终坚持在乡村、社区、工厂、学校等基层演出,每年平均演出不少于200场次。今后,我们一定会在《讲话》精神指引下,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演导向,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领袖的教导,回报生活和人民的哺育。

牢记初心 不辱使命 奋进在践行德艺双馨的前行路上

黑龙江省曲协主席、黑龙江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刘 彤

80年前,毛泽东同志旗帜鲜明地告诉文艺工作者,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群众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嘱托我们要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作为一名曲艺人,我始终坚持用艺术给人民带来欢笑,让艺术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这是激励我前行、鼓励我奋进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力源泉。

一是坚定政治信念不动摇。作为黑龙江省曲艺界的一名服务员,我深知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听党话、跟党走,是对每一名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二是坚守艺术初心不懈怠。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回首30多年的艺术人生,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是: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三是坚决不辱使命不停步。從2000年走上文艺院团领导岗位后,在探索改革发展之路上,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为专业文艺院团改革积累经验。四是坚持德艺双馨不走样。在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凸显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担当与奉献。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我将心怀敬畏之心和赤诚之心,以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为遵循,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领,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坚守从艺初心 引领时代风尚

北京曲协副主席、北京曲艺团副团长 李 菁

8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详细阐述了文艺创作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以及学习问题。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也就是站在党的立场上进行创作。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要了解、熟悉他们的生活,才能创作出有内容、不空虚、不脱离群众的文艺作品。主席在讲话中强调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针对文艺工作发表过重要讲话。他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党的历代领导者一再要求文艺工作者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可见这一创作导向是何等重要。在新时代,我们曲艺人如何把党对文艺的要求很好贯彻到工作实际中,是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第一,要牢记从艺初心。回想我与曲艺结缘的这30年,应该说我学习曲艺艺术并不是单纯学习一种养家糊口的手艺,而是基于对曲艺艺术的热爱,是要很好地继承和发展这门艺术,所以继承和发展就是我的从艺初心。30年来,我深切感受到我们的曲艺前辈们为了传承曲艺艺术而付出的诸多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承的历史使命逐渐地落在了这一代人身上,我们有责任传承好这门艺术。

第二,要引领时代风尚。曲艺是最接地气儿的艺术形式,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而当下很多的曲艺形式变得相对小众,这固然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娱乐多元化相关,但根结并不仅在于此。我们北京曲艺团每年有很多场的慰问演出任务,当演员带着曲艺作品深入部队、街道、学校的时候,我们发现老百姓是真心喜爱曲艺的。在新时代如何赢得更多的曲艺观众,让他们走进曲艺剧场,主动在网络上替曲艺艺术宣传,从而全面提升曲艺的社会影响力,曲艺人要多动些脑子。希望通过全体曲艺同人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曲艺能够引领时代风尚。

踔厉奋斗 笃行不怠

北京曲协副主席、中国煤矿文工团说唱团副团长 应 宁

在80年前的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史上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讲话》联系当时延安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在8年前的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鲜明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A770A41B-28F9-47F0-8DC2-DE44C06F6493

我们中国煤矿文工团是从延安鲁艺走出来的文艺院团,到今年建团整整75年。尤其是在2018年底正式转隶文化和旅游部以后,全团上下更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文艺创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握时代主题,坚守人民立场。我们深入老区、矿区、军区、景区、特区、郊区,把采风学习、慰问演出、青年培养、梯队建设融于一体。全体演职人员遵照总书记的指示,扎根人民、奉献人民,到人民中汲取无限的营养。

曲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守正创新是曲艺人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今天我们一起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分享感受、交流心得,就是为了坚定信心、明确方向、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新时代的新文艺高峰必将在踔厉奋斗、笃行不怠中铸就!

南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探索

福建省曲协副主席、厦门市南乐团团长 杨雪莉

在80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面对当时延安文艺界较为封闭的接受现状,毛泽东同志从时代战略家的高度谈到了关于文艺的继承与创新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这种“拿来”的勇气和魄力显示了他对待古今中外优秀文化遗产的开放情怀。他进一步指出:“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这就从辩证的角度论证了继承与创新之间的相承关系。

在去年的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上,我有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他说:“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这与延安讲话精神不谋而合。

古乐南音源远流长,有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它既是诸多闽南戏剧的音乐“母体”,也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近年来,厦门市南乐团坚持在传统南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例如,史诗南音《文姬归汉》正是在尊重传统、完整继承的基础上,以曲艺南音为主体,大胆跨界创新,以强烈的现代意识,融汇中西剧场语汇,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当代审美“唱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作品。史诗南音《文姬归汉》2021年年底在厦门成功试演,观众在演出结束后,用得最多词就是“惊艳”“震撼”“没想到南音这么高大上”等,圈了无数年轻粉丝。

新时代,新征程。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内涵,要深刻体会其在新时代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守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和艺术情怀,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立足资源优势 促进曲艺发展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文联主席 拓艳玲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艺术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第一步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错误的。安塞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曲艺之乡,多年来始终重视繁荣普及曲艺艺术,引导广大曲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擦亮安塞的曲艺之乡名片。

一是深入挖掘整理曲艺艺术。近年来,文联与曲艺家协会先后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民间艺术普查,其中普查登记曲艺人才500余人,搜集录制了一批古老作品等。二是广泛开展曲艺活动。大力开展群众性曲艺演出,仅2021年演出已达到160余场次。曲艺家协会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开展对外演出交流。广泛举办曲艺活动,培养了新人,使一大批优秀曲艺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加快曲艺人才培养。重视人才培训,先后举办了20余期陕北说书培训班。鼓励曲艺创作,推陈出新。不断加强曲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人,发现新人,为曲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去年习总书记到绥德县考察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将紧紧依托安塞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曲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引导和鼓励曲艺人才助推乡村振兴,使安塞曲艺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重温《讲话》精神 竹板儿说新唱新

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天津谦祥益文苑快板书演员 王文水

我是1990年参军入伍,入伍之初就曾经学习过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当时虽然只是十几岁的懵懂少年,也能够深刻感受到,《讲话》是文艺工作者的行动指南,是引领文艺工作者前进的旗帜。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煉。”

我非常荣幸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代表团的一名代表,参加了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最多的就是人民,“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与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脉相承,也是发展和创新,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石和思想源泉,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回顾我的从艺之路,自小学习的就是《劫刑车》《巧劫狱》《千锤百炼》《立井架》这一篇篇来源于火热生活的作品,“双枪老太婆、铁人王进喜、马云龙、陆大鹏”,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无一不是来自于伟大的人民。只有生活的、人民的作品才能够历经几代演员演出,经久不息,常演不衰。今天重温《讲话》精神,作为新一代的曲艺工作者更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曲随时代、艺为人民”。歌唱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牢记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创作更好的作品来回馈社会,来歌唱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邓科)A770A41B-28F9-47F0-8DC2-DE44C06F6493

猜你喜欢

文艺工作者曲艺讲话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
讲话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