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艺馨香 笃行致远

2022-06-20北湘

曲艺 2022年6期
关键词:老汤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北湘

2022年3月,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决定,授予全国44位文艺工作者“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4位曲艺工作者获此殊荣。这其中之一,便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曲协主席、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一级演员范军,为此《曲艺》杂志特邀范军老师做一期专访。

《曲艺》:范军老师,首先恭喜您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获得这项荣誉您的心情怎么样?

范军:这次被中国文联只是其中之一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是继1998年被中国曲协授予“德艺双馨”全国优秀会员和2004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后,我第三次获得“德艺双馨”的称号,可以说是倍感荣幸,备受鼓舞。三次获得嘉奖分别在我艺术成长的不同时期,勉励着我向艺术的高峰迈进,每一次对我来说都是鞭策,也激励着我要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更优秀的作品,为人民服务。我将继续努力,不负“德艺双馨”这个称号,继续发挥我们曲艺“轻骑兵”“短、平、快”的作用,创作出更多让人民满意,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我们文艺工作者的力量。

《曲艺》:您从事曲艺艺术多年了,请分享下心路历程。您是如何理解“德艺双馨”这4个字的?又怎样以实际行动去践行的?

范军:“爱国、为民、崇德、尚艺”一直是我国文艺界的核心价值观,德艺双馨是衡量优秀艺术家的根本标准。德,是文艺工作者立身处世之根;艺,是文艺工作者成就事业之本。“德艺双馨”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永恒追求。由此我想起了我的恩师常香玉先生的3句话:第一句是“演戏最重要的是精、气、神”,这“精、气、神”,就是一种精神。无论是演戏还是做人,都要有精神。第二句是“戏比天大”,文艺工作者要视艺术为生命。第三句是“人民是亲爹娘,乡亲是好朋友”,视人民为父母的艺术家,必然会尽心竭力地为人民服务。常香玉先生的3句话为我们诠释了“德艺双馨”的内涵。作为常先生的弟子,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不仅要传承恩师的精神,更要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我一直谨记着,“德艺双馨”,德为先。“德”是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根。作为一名在党的培育下,受老百姓喜爱的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更要身体力行。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担任了10余个公益事业形象大使,多次参加“希望工程”“扶孤救残”“捐资助教”“抗洪救灾”等为主题的募捐、义演活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郑州“7·20”暴雨应急救灾期间,我也到一线慰问辛苦的疫情防控工作者和抗洪英雄们。希望能运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为公益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曲艺》:您是文艺志愿者,多年来坚持惠民演出,对于舞台上的表演,您有什么特别记忆深刻的故事吗?

范军:经常下乡,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家四口来看我的节目,老奶奶站到凳子上,她的儿子、儿媳扶着她,儿子背上还背着小孙子,到现在那个画面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节目演完之后,他们特别高兴,给我煮了红薯和鸡蛋叫我吃,这种感情也让我特别感动。我们的荣誉来自人民,我们的鲜花和掌声都是人民给予的。“人民是亲爹娘,乡亲是好朋友”,老百姓这么喜爱咱,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就是要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曲艺》:曲艺的传承发展既要守正又要创新,请介绍一下您近年在曲艺创演创新过程中的故事、克服的困难和体会。

范军:曲艺艺术历来都是接地气,和老百姓的情感水乳交融,在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一名曲艺工作者,生逢新的伟大时代,我一直想拓展曲艺的表现形式,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曲艺的新境界。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教导,把传统的曲艺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将曲艺和话剧创新融合,打造“中原人文精神三部曲”曲艺原创方言剧《老汤》《老街》《老家》。第一部推出的是方言剧《老汤》,《老汤》通过轻喜剧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当初创作时也是困难重重。我们的曲艺演员基本是唱河南坠子、大调曲子、三弦书、河洛大鼓,说相声、唱快书的,都是第一次参与这种曲艺和话剧融合的剧目。导演给我们讲斯坦尼、布莱希特等表演体系,训练大家的形体语言,让我们的曲艺演员在表演上有了质的升华,知道了怎么更好地塑造人物。特别是我饰演的罗小船这个人物,通过一个老破棉袄一披一拖来展示青年罗小船和暮年罗小船的不同,60年的光阴自然转换,也丰富了我的舞台表演艺术。这部戏自首演以来,已演出200余场,两度荣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开启“一带一路”的全国巡演,历经5省10市,在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均留下了《老汤》剧目的足迹,给全国观众带去了中原的好故事。《老湯》也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尤其是《老汤》里面的店训“卖东卖西有本管着,做人做事有心管着,行善作恶有天管着,天生二目日出月落,诚实守信千金一诺,如有违背天降大祸!”被很多朋友运用,挂在办公室,作为经商的格言。继《老汤》后,我们又打造了讲述马街书会的方言剧《老街》,以700年的河南马街书会为引子,讲述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坚守和传承。这部剧是曲艺人演绎曲艺前辈的故事,在这部戏里,我们跨越时空,跟曲艺前辈对话,感受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对曲艺艺术、民族大义的坚守。该剧目前也已经演出近百场,还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这是中国曲艺第一次以剧目的形式站在中国最辉煌的神圣殿堂。第三部河南方言剧《老家》着眼于“老家河南”的根亲文化,目前剧本已经完成,将在明年搬上舞台。《老汤》《老街》《老家》拓展了曲艺的表演形式,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贡献了曲艺人的力量。

《曲艺》:行风建设是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请您谈谈对曲艺界行风建设的看法。

范军: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无德莫谈艺,文艺作品传递正面导向,离不开背后的创作者。反之,如果文艺工作者德行不端,那文艺创作将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德艺不可分,立艺先立德,我们文艺工作者往往享有高曝光率、高知名度,更应该充分敬畏艺术与观众,不断打磨专业技能、提升自我修养,力求成为弘扬正能量的榜样。追求艺能精进,追求才情交融,更追求播撒与弘扬先进文化,塑造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引领社会的好风尚,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曲艺》:曲艺已进入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学习曲艺,弘扬曲艺,您对他们有什么话想说?

范军:曲艺行业在历史上长期坚持的教育方式是师徒制,师父带徒弟口口相传。但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社会对文化产业的巨大需求,传统师徒制限制了曲艺的发展。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建设,夯实曲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之基。中国曲协很早就开展了大量针对曲艺学科建设的探索工作,历时8年编写了12本曲艺本科教材。

经过各方的努力和坚持,如今曲艺终于进入了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让传统曲艺搭上搭上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快车”,这是我们曲艺人多年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曲艺教育现代化必将培养出更多的青年曲艺新秀,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曲艺艺术,感受中国曲艺的魅力,成为曲艺艺术的传播者和传承者,用中华曲艺艺术用情用力用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责任编辑/邓科)642A58E5-3064-4D19-A70B-6FB06A400F49

猜你喜欢

老汤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对手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第九届上海“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评选揭晓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德艺双馨”该怎样入法
让你爱上我
立德树人
试论艺术院校的人文精神培养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