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艺为乡风文明建设赋能

2022-06-20尚文波

曲艺 2022年6期
关键词:台州市乡风礼堂

尚文波

乡风文明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是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繁荣振兴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风,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坐标。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高质量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曲协和曲艺工作者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要做的重要任务。下面主要阐述台州市曲协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做法。

一、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坚持实践导向、目标导向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乡村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在中国乡村的重要文化形态,不仅是农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也是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提倡乡风文明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乡村文艺的独特功能,对提升乡风文明、深化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一)统一认识,提高思想自觉责任担当

以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台州市曲协坚定不移走党的文艺路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嘱托,坚持以乡风文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每年召开2次主席团会议、2次理事会会议、2次全体会员学习会、1次资深曲艺家座谈会、2次以上文艺创作座谈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担当,细化工作任务,制定激励制度,工作业绩与回报、评优、评职挂钩。近两年,会员们思想上積极自觉,行动上热情扎实,不忘“曲随时代、艺为人民”的矢志初心,践诺当代曲艺人的使命征途和责任担当。

(二)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创作现实题材

台州市属于沿海发达地区,城乡居民都比较富裕。但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财富积累并不同步。不少群众的思想观念陈旧,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严重,奢靡之风抬头。年轻人结婚彩礼动辄百万,办个丧事五六十万。针对这些问题,台州市曲协组织创作骨干,明确主题,用方言三句半、白搭、讲书、莲花、道情、鼓词、快板、顺口溜、方言小品等曲种创作了200多个作品,供会员排演。这些作品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非常接地气,极具感染力。如方言小品《办酒席》、白搭《封建迷信害死人》、道情《移风易俗好》、顺口溜《人比人气死人》等,在文化礼堂和各种晚会演出后持续引起强烈反响,产生曲艺品牌效应。方言小品《办酒席》今年搬上台州春晚舞台,新媒体平台本土点击量超30万,抖音转载量3万多。

(三)统一行动,特殊时期发挥特殊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台州市曲协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向全市曲艺工作者发出倡议书,号召曲艺人当好宣传窗口的排头兵,用曲艺形式积极宣传防“疫”知识,记录防“疫”工作,传递正能量。在曲协推出“抗击疫情 曲艺在行动”作品征集活动一个月内就收到原创作品132件。同时,“台州曲艺”微信公众号坚持每天“一视频、一音频、一文稿”转发会员作品,连续编辑刊发30期。其中,方言三句半《疫情防控来宣讲》、微剧《送口罩》一发表,当天阅读量就突破了50万,作品登上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被评为“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优秀网宣作品”。10余件抗“疫”主题曲艺作品被国家级、省级媒体平台转载发布。把握时间节点,突出重点宣讲。2021年12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受疫情影响,不能线下集中宣讲,为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全会精神,曲协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曲艺‘云宣讲”,用方言三句半、台州鼓词等形式,形象、生动地诠释全会精神,倍受欢迎。

二、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工作使命,坚持全面服务、精准服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也是乡村的根脉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活跃乡村文艺,可以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提升乡风文明。

(一)让曲艺正能量占领乡村低俗文化阵地

早些年,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力度松软,导致建庙问神的迷信之风与执迷不悟的赌博之风蔓延,文化需求更是低俗不堪,流动的色情演出吸引不少村民,乡风一度堪忧。台州市曲协决定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文化礼堂,积极发挥曲艺“轻骑兵”作用,用正能量作品覆盖低俗文化阵地。一是每年组织举办1次百名曲艺家进农村文化礼堂惠民演出,以主会场辐射分会场,给全市人民送文化大餐;二是要求各县市区曲协组织会员到农村文化礼堂巡演,一年不少于10场;三是每个乡镇街道每年要举办1次农民村晚,以曲艺节目为主;四是各地曲艺志愿小分队每月有1次巡回演出或宣讲活动。几年下来,曲艺进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台州品牌。每次活动,文化礼堂挤都得满满的,笑声、掌声、叫好声彼此起伏。乡亲们都说,演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我们喜欢看。

(二)让每个会员都成为乡风文明的建设者

台州市曲协有371名会员,分布在9个县市区的每个乡镇或乡村。上到80岁,下至20岁,他们没有集中演出的时候,平时和村民一起,都自觉进行宣讲,用顺口溜给大家讲新时代新风貌的段子。无论在乡村绿道,还是文化长廊,无论四五个,还是几十个,我们的会员都以自己的行为向他们传播文明。如资深曲艺家蔡啸、叶维虎、潘朝顺,老曲艺人郑英俊、胡从德,他们除了正式演出外,平时和村民在一起的时候就讲段子,白搭、讲书、道情、顺口溜,张嘴就来,他们身边总是围着好多人。还有中青年曲艺人,利用自身优势,在节假日,或公园,或街头,或单独,或几人组合,讲的演的都是年轻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特受欢迎。他们既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宣传员,又是建设者。

(三)让每个活动都点亮乡风文明建设之灯

曲艺进农村文化礼堂是提升提速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台州市曲协认为,多举办曲艺活动,文明之风和文明之灯就早一天在乡村吹起、点亮。以2020年为例,台州市曲协在农村文化礼堂举办的大型活动就有:“走在小康路上”曲艺名家走进农村文化礼堂专场演出,“我和我的祖国” 文明之风故事会专场,“永远跟党走”曲艺名家展演,“美好新时代”2020年台州市曲艺传承专场展演,“百善孝为先”莲花落专场演出,“曲艺助力乡村振兴”——文艺志愿服务团惠民演出等。这些演出活动都设主、分会场,各县市区文化礼堂通过连线同步观看,一场演出,惠及上万甚至十几万民众,这就是亮堂的文明之灯。A770A41B-28F9-47F0-8DC2-DE44C06F6493

三、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工作宗旨,坚持过程务实,结果务实

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农村社会风气呈现多元化,部分乡村精神财富没有得到有效积累,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仍然存在。优秀农村民俗文化的受众对象缺失和专业技能人才的缺乏为乡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的滋生打开了缺口。乡风文明建设离不开文化引领,频繁开展曲艺活动能让老百姓接受新事物,改变老观念,远离旧习性。

(一)注重培养复合型曲艺人才

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复合型曲艺人才。台州市曲协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制定了中远期培养目标,通过网格化,每年2次组织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政治学习;每年开展不定期业务培训,邀请国内名家讲课,承办浙江省第五届中青年曲艺创作培训班,台州市曲艺传承培训班,邀请国家一级演员、独脚戏表演艺术家王汝刚先生,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绍兴莲花落表演艺术家翁仁康先生前来授课。除此之外,协会还经常组织曲艺人座谈会、主题作品研讨会、创演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来提高会员的业务水平。通過培训,会员们的作品无论质与量,都得到很大提升。

(二)注重品牌建设 服务乡风文明

台州市曲协作为中国曲协深化改革基层试点单位,实行全市一盘棋,创建了特色的“一县一品”模式。椒江区曲协打造“乐人堂”曲艺志愿服务队。以相声、小品、快板等曲艺形式开展进企业、进军营、进校园、下基层演出;黄岩区曲协打造“黄岩曲协义工”志愿者服务队,现有5支小分队,以三句半、顺口溜、道情等艺术形式进农村文化礼堂、学校、敬老院、企业演出;路桥区曲协打造曲艺活动“一馆十基地”,即一个路桥曲艺馆、十个镇(街道)曲艺活动基地。至今已举办“周书场”讲书百余场,“月演出”20多场,“季讲座”10来场;临海市曲协构建“临海人讲老话”百姓“宝典”,用俚语、谚语、歇后语、俏皮话等生活用语开辟《临海人讲老话》栏目;温岭市曲协打造“曲艺军地共享”新模式;玉环市曲协以曲艺“两新”为重点打造玉环模式;天台县曲协着力培养曲艺“新苗”;仙居县曲协打造“曲艺三进”(进文化礼堂、进校园、进企业)模式;三门县曲协着力人才队伍建设,促“蝴蝶效应”。“一县一品”模式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曲协工作的一种积极全新的尝试与探索。在建设乡风文明与服务基层广大群众方面卓有成效,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我们的服务准则是:哪里有曲艺工作者,曲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有观众,哪里就有曲艺“轻骑兵”。

(三)注重工作实效 避免荒腔走板

曲艺下沉到农村文化礼堂,助力乡风文明建设,是文化润富。物质富了不算富,物质精神双富才叫富。台州市曲协积极推进曲艺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让村民有更多机会零距离享受曲艺艺术带来的视听盛宴,让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充实。黄岩区曲协组建的5支曲艺小分队围绕“健康欢乐同行”主题,常年不间断在山区乡村开展惠民和健康咨询活动,一个村一个村地巡回;玉环市曲协用大众喜爱的“玉环鼓词”宣传文明健康生活,至今开展“鼓词进乡村”惠民演出200多场次;路桥区10个曲艺活动基地长年累月笑声不断,本土特色曲种节目,外来引进曲艺表演,层出不穷,场场精彩。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个村民都能如期看上节目,都能享受精神文化生活。?

曲艺走进老百姓,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在寓教于乐中,文明的种子也在老百姓的心头悄然种下。随着常年演出,不断积累文明,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逐步提升,乡风逐步向好向善向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文艺是乡风文明的“灵魂”。台州有30多个曲种,其中列入国家级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占一半以上,包括临海词调、台州道情、路桥莲花、玉环鼓词、黄岩评书、温岭排街、天台坐唱、仙居顺口溜等。这些曲种乡土气息浓厚,来自田间地头,特别接地气。基层曲艺工作者就是要用作品愉悦老百姓,把主旋律、正能量传递给人民群众,为乡风文明建设凝心聚力、培根铸魂。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乡风文明建设开展一系列主题创作演出活动,以更笃定的自信、更强力的凝聚、更扎实的作为,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乡风文明建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台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责任编辑/邵玉茹)A770A41B-28F9-47F0-8DC2-DE44C06F6493

猜你喜欢

台州市乡风礼堂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丰”景独特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台州市黄岩区: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Efficient reading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农村乡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普通礼堂建声环境的技术改造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