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22-06-19宋岚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圆明园双减语文课堂

宋岚

自2021年国家推行“双减”政策以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成为小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基石,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探索中获得进步。“双减”政策的最终目的在于探寻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家长的焦虑情绪,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良教学方法,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在完成课标任务的基础下,为小学语文课堂增添活力,打造小学高效学习课堂。

一、结合现代化设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被动地听,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而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知识的广度决定了小学阶段学生难以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内。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现代网络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课堂讲解过程的关注程度,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语文知识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思想、文化内涵等用其他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对教师的备课过程也是大有益处。

例如,在讲解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时,教师要明白小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单纯用语言描绘诗中美景,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将文字影像化,更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切实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场景。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语文知识就可以减少课下的复习时间,有利于“双减”政策的实施。

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讨论中获得进步

要想在“双减”政策下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就要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讨论将学生拉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交流和分析为主,教师在旁起辅助作用即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设置开放性讨论问题,而非直接灌输语文知识,让学生多想、多讲、多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吸收课本知识。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切实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体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印象,明白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讲解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讨论:当今社会有不少学者要求修复圆明园,你认为应不应该修复这一中华瑰宝?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比赛,正方认为要修复圆明园,以为这样可以彰显中国的大国形象;反方认为不能修复圆明园,这样可以提醒后辈勿忘国耻,提醒后人要发愤图强,振兴中华。学生参与其中,提升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满足了“双减”政策对高效课堂的要求。

三、做好预习工作,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预习工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预习方式就是朗读下节课的课文,查询生字,这种固化统一的预习方式,对自制力不好的学生没有作用,又无法满足好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教师可以对预习内容进行分层次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预习内容,预习内容的设计要结合课本知识和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可以完美流畅地进行。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通过预习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和讲课速度,减少学生掉队情况的出现。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的预习中,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设计预习内容。初级任务:了解课文生字,可以流畅地朗读课文;中级任务:结合注释,尝试翻译這篇文章;高级任务:分析高山流水的内涵以及其他类似的故事。将课堂基本知识、能力提升、素质提升等方面贯彻到预习内容中。预习对提高课堂效果意义重大,完成预习任务的自豪感有助于学生更加投入知识的研究之中。“双减”政策旨在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外辅导,将教学的重点回归到课堂教育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潜心研究教材,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使教学过程游刃有余。

总之,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去除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形式主义内容,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将多种新型教学形式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创造更多的课堂价值,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得到锻炼和提升。

猜你喜欢

圆明园双减语文课堂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游圆明园有感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