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22-06-19孙秀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有效性评价课堂

孙秀霞

新课标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改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然而,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表面形式,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优秀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相应的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呢?我在教学中发现,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要注重优化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科学提出合作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作必要是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形式,但不是每节课堂的必须形式。它是建立在单个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而采取的学习方式。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一有问题就习惯性地小组讨论,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自主探索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经过了独立的思考,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就会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也能自然地参与进讨论中,学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有效分组是基础

教师应该在授课前将全班学生依个性化特征、心理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为多个学习小组。

此外,我认为分组不必一成不变,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不定期地把同质组和异质组轮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调动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有效评价是关键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适当的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地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评价课堂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